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内(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2九下·高州月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表现在(    )
    A . 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B . 全境解放、祖国统一 C .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 .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2.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是( )
    A . 抗日战争 B . 抗美援朝 C . 北伐战争 D . 解放战争
  • 3. (2022·四川) 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 成都东郊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是一片人口稀少的寂静原野。1953年起,国营锦江电机厂、西南无线电器材厂等一大批工厂在此陆续开建,拉开了成都现代工业发展的序幕。成都东郊首批工厂的开建主要得益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5.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关系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成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形成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D .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 6. (2019八下·长春期中)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它接受的改造形式是(   )
    A . 移资海外 B . 公私合营 C . 股票上市 D . 外商独资
  • 7.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 .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 8.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 .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 “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 9. 老照片折射着历史,如图这幅老照片中人们在疯抢刊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报纸。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受到人民热烈欢迎 B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 C .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出售,而是散发 D . 报刊行业焕发生机
  • 10. (2022·广东一模) 如图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11.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标语,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 . ③②①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①②③
  • 12.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B . 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D .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 13. (2022·梧州) 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 .   加入世贸组织 B . 实施拨乱反正 C . 加强科教兴国 D . 解放人们思想
  • 14. 恢复高考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新时期高考制度恢复于( )
    A . 1958年 B . 1967年 C . 1970年 D . 1977年
  • 15. (2021·平阴一模)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一国两制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6. (2020·河南) 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 .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 .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 17. (2023八下·庄河期末)  2022年8月,美国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引发台海危机。对于台湾问题,我们提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 . 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 .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 18. (2023八下·伊金霍洛旗期末)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下水,使人民海军迈进了“三航母”的新时代。这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
    A . 对外交往的现实需要 B . 海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C . 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D .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A .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B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D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 20.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某同学课堂笔记 B . 纪录片《袁隆平》 C . 《袁隆平的故事》 D . 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 21. 2023年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局之年。搭载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载人飞船飞行时间将长于183天,目前空间站驻留工作已入佳境。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 “辽宁舰”交接入列
  • 22. (2022·抚顺) 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 . 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 . 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 . 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 . 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 23. (2023·顺德三模) 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广州的车程将压缩到50分钟左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畅达外联路网体系,加速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等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知( )
    A . 中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B . 对外开放形成了新的格局 C . 交通网络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D .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 24. 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 生活方式的变化 C .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 城市化进程加速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共52分)
  • 2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调整经济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必须指出……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四 邓小平指出: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要学会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 (1) 观察上表,指出我国土地占有情况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粮食生产的成就,指出成就取得的主要政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中国农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出现的问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城市改革为例,谈谈我国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的调整。
    4. (4) 综合以上材料中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谈谈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编制

    1. (1) 请写出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指导文件,并列举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成就。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 27.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国家元首,130多国的1500位代表共襄盛会。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总结了四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规划了“一带一路”的基本路线图,阐明了中国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立场和推动措施。这是中国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主动地规划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标志着中国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 (2) 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 (3) 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是怎样“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 (4) 阅读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5. (5) 列举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两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