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5</strong>小题,共<strong>45.0</strong>分)
  • 1.  如图为商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范围图。为管理广阔的势力范围,商朝实行(  )
    A . 内外服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2.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而且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这反映出,当时(  )
    A . 城市建设成为潮流 B . 商人地位的提高
    C . 诸侯纷争日益减少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3.  秦始皇时,派常鄂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五尺宽的道路)。又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其主要目的是(  )
    A . 促进边疆经济发展 B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 消灭六国力量影响 D . 促进民族交流交融
  • 4.  西汉文景时期,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停止郡国岁贡,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颁布了赈贷鳏寡孤独的法令。这说明,当时(  )
    A . 地方赋税徭役的沉重 B . 中央与郡国间矛盾缓和
    C . 践行“与民休息”政策 D . 注重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 5.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势图。这一时期(  )
    A . 耕犁基本定型 B . 民族交融加快 C . 火药用于战争 D . 军阀割据混战
  • 6.  据《贞观政要》记载,637年,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这一记载表明,隋朝(  )
    A . 仓储丰实 B . 社会矛盾尖锐 C . 盛极一时 D . 建筑技术先进
  • 7.  据记载,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分别设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其级别远远高于相当郡守的西域都护府。这反映出(  )
    A . 西汉重视西南地区治理 B . 唐朝对西域管理加强
    C . 北宋加强了对西北防御 D . 元代对吐蕃直接管理
  • 8.  有人指出,宰相杨炎所提出的“两税法”,乃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改革。这主要在于,两税法(  )
    A . 强化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B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C . 开创了以资产为主征税先河 D . 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知识分子专业画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带来了新的绘画艺术和作品。这表现在(  )
    A . 《职贡图》 B . 《芙蓉锦鸡图》 C . 《清明上河图》 D . 《洛神赋图》
  • 10.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从熙宁三年(1070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兴修水利一万七百九十三处,受益农田三十六万多顷。这一记载说明(  )
    A . 庆历新政以农业为中心 B . 宋代耕地面积增加
    C . 王安石变法的成效显现 D . 南宋重视农业发展
  • 11.  耶律德光统治时期(927-947年),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依“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一律任用契丹贵族。这一机构的设置(  )
    A . 利于缓和辽朝民族矛盾 B . 借鉴了北宋的政治制度
    C . 使西夏对地方控制加强 D . 促进了金朝的社会发展
  • 12.  下表为史籍中有关元朝社会状况的记述。据此可知,元朝(  )                                                                                                                      

    记述

    出处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元史•世祖纪》

    “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

    叶子奇《草木子》

    蒙古人“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

    《元史•刑法志》

    A . 汉人社会地位最低 B . 制订了较为宽松的法律
    C .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 . 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 13.  元朝颁布的《农桑辑要》记载:“木棉(指棉花)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这表明,元代(  )
    A . 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 B . 棉花种植得到发展
    C . 与西域进行了经济交往 D . 棉纺织生产的出现
  • 14.  话本是“说话”艺术的文学底本。“说话”作为一门技艺,在宋之前就已出现,但仅仅处于一种萌芽状态。只是到了宋代,“说话”才进入繁盛阶段。“说话”进入繁盛主要在于,宋代(  )
    A . 城市经济的繁荣 B . 民族危机的出现 C . 市民文化的发展 D . 儒家学说的复兴
  • 15.  《中国科学技术史》指出:“中国13世纪时已有第谷(丹麦人)式赤道浑仪,更惊人的是,他们还有同第谷用以观测1585年的彗星以及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大赤道浑仪相似的仪器。”这说明(  )
    A . 北宋重视天文历法研究 B . 辽朝的天文学成就突出
    C . 元朝借鉴西方天文成果 D . 元朝天文观测仪器先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55.0</strong>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批判地继承了春秋时代的思潮,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孔子不满“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力图维护濒于瓦解的周礼,提倡“克己复礼”,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论行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据甘筱青、文师华《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整理
    材料二:中唐时期,韩愈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孔孟以降,儒学正在衰落,发觉当时与佛老的竞争,面临着深刻危机。是故,韩愈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当务之急。韩愈认为通过复兴道统,即可恢复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促使当时纷乱局势,得以全国统一,复兴王朝。 
    ——摘编自李世伟《论韩愈尊儒排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分封了大量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越来越强大,使朝廷与地方的离心力越来越大。文帝虽采取一些措施,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西汉继用秦朝相制,许多大权都由丞相直接掌握,发生了相权与皇权之争。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推行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摘编自杨正朝《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
    材料二:北宋建立后,为“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表)。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却逐渐走向反面。                                                                                             

    地方

    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在各路设四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

    中央

    添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定枢密使和三司使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军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权。

    军事

    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收回节度使和大将的兵权。实行“更戍法”,禁军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换一次,将领不动。按照“守内虚外”政策进行军事部署。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作用。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立绝不是偶然的。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主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其统治特权工具。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更为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各级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封建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以便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行列。科举制度在隋朝萌发了。 
    ——摘编自梁程勇《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为视角》
    材料二:科举不重门第,对于有志于仕途者,均给予应试机会,这为出身贫寒者跨入上层社会,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作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基柱,科举制度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文官考选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运转最重要的稳定机制。 
    ——摘编自郑从金《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的创立“不是偶然的”。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宋江南的北方移民为数之巨在历史上是少有的,移民的迁入不是一次性,而是源源不断的连续现象。两宋之际的两浙路成为最大的移民接收地,“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南宋江南的移民,虽然史载多称“扈从南迁”,但大多不是政府强制性的统一安排;虽有举族而迁,但不复为主流形态,移民多以个体与小家庭为单位。除了北方移民之外,来自其他地区的商业移民、谋生移民,以及江南区域内的人口流动,为数也很可观。 
    ——摘编自龙登高《南宋江南市场的移民因素》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众多原因中,人口问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方人口南迁带给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南方地区,南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都有着深远影响。 
    ——摘编自《人口问题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江南的移民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江南的移民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