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6</strong>小题,共<strong>48.0</strong>分)
  • 1.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据此判断,图中的“皇帝”应该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 2.  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 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 . 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 . 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 D . 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 3.  唐律规定:官员必须做到“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否则触犯刑法。官员不得援引皇帝的权宜处分断案,一切定刑量罪只能依据法典律条。这些规定表明唐代(  )
    A . 司法公正观念备受重视 B . 官吏的政治特权被废除
    C . 君权神授理论受到冲击 D . 官吏违法审判现象严重
  • 4.  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类别

    数量

    构成

    来源

    买卖文书

    动产买卖文书

    约32件

    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

    《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不动产买卖文书

    约43件

    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借贷文书

    约163件

    贷银钱、贷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贷契约

    租佃文书

    约103件

    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雇佣文书

    约93件

    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其他

    约103件

    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A . 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 B .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 . 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 D . 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 5. (2022·菏泽二模) “这一套复杂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而这让佃农有更强烈的动机转向可换取现金的作物”。这一财务政策(    )
    A . 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 . 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 . 沿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 D . 体现出藏富于民的观念
  • 6.  如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
    A . 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B . 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C . 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D . 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 7.  1946年7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在“对于目前哈市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推选哈尔滨市民各阶层的代表”选举方针及确立了“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反映出(  )
    A . 根据地革命政权基础的扩大 B . 解放区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
    C . 解放区民主政治实践的创新 D . 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成熟
  • 8.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 .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 .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 9.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
    A . 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 . 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 . 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 . 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 10.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 . 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B .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
    C .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D .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 11. (2021高二上·大庆开学考) 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 . 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 . 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 . 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12.  在14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法国一度成为“评论法学派”的中心。16世纪,“人文主义法学派”活跃于法国。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促成了法典编纂运动的兴起。这反映了在法国法律形成过程中(  )
    A . 法官的地位突出 B . 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 . 法学家扮演主角 D . 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原则
  • 13.  179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声明各州通过宪法契约建立了联邦政府,只授予其有限的权力,剩余的绝大部分权力由州及其人民保留。当联邦政府行使宪法未授予的权力时,各州有权宣布联邦法令违宪。该决议(  )
    A . 扩大了州政府的权力 B . 体现了联邦制分权原则
    C . 彰显了各州独立平等 D . 革除了邦联体制的弊端
  • 14.  如图“?”处应填写(  ) 
    A . 完善了精细分工的“手工工场” B . 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
    C . 形成了垄断资本的“钢铁时代” D . 开创了注重实验的“科技时代”
  • 15. (2021高二上·尖山期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 
    A . 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B . 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 .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 . 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 16.  如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
    A . 美国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 . “苏联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 . 冷战是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的主因 D . 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52.0</strong>分)
  • 17.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敝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                                                                                                                                          

    时期

    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

    汉唐时期

    “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亚、中亚)胡瓜(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莩(自西域传入)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

    “海”姓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

    宋元明清时期

    “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葵花(从东南亚传入)棉花、甘蔗、占城稻(越南)高粱(从印度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

    晚清时期

    “洋”字作物:洋芋、洋葱(美国传教士带入)洋白菜(北美洲)洋槐(欧洲)等

    ——据《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

    1. (1)  对材料中“胡”“海”“番”“洋”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 19.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激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 
    ——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
    材料二: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 (1)  据材料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历史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及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
  • 2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所示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为视角,结合史实,任选三个阶段对图片所蕴含的信息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符合逻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