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 19 分) 
  • 1. 十月,学校读书月的主题是“我读书,我成长”。小华作为宣传委员,准备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宣传语。下 面选项中适合的一项是( ) 
    A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C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D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2. 小文是学习委员,拟在班级公众号推送一篇分享阅读方法和体验的文章。 
    1. (1) 请结合你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向小文推荐一种阅读方法。(30 字左右)
    2. (2) 有几位同学围绕“如何充分利用时间阅读名著”这一话题在公众号留言。下面三位同学的留言,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精选留言: 

      【甲】 同学:“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会有的,读名著的时间也是可以挤出来 的。” 

      【乙】 同学:“我喜欢睡前读书,安静的环境让我沉浸其中,感觉名著中的人物好像在与我对 话。” 

      【丙】 同学:“课余时间,我常常回味名著中的经典场景,它们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我眼 前。” 

  • 3.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小君想报名参加天文社团。他写了一段自我介绍,阅读这段文字,完 成各题。 

    我是来自初一(1)班的小君,从小就喜欢天文,北京天文馆是我周末经常去的地方。今年暑假,我 拥有了盼望已久的天文望远镜,真是让人____(心驰神往 喜出望外)。我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去北 京“离星星最近的地方”——灵山观星。透过望远镜,我看到高的天空像蓝色的巨幕,繁星点点,如梦 如幻;我还看到金牛座中的昴星团,它蓝色的光令我着迷,我着迷······我特别希望加入天文社团,和同学们一起观望天文现象,探索天空的奥密。 

    1. (1) 小君在写自我介绍时,在画横线处不知道用哪个成语更恰当,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成语。 
    2. (2) 小君在自我介绍时,对其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读不准”你觉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mào yūn B . miǎo yūn C . mào yùn D . miǎo yùn
    3. (3)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错误(词语使用不当和书写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 4. 学校文学社团将要举行课本剧展演,准备邀请初一年级老师担任评委。 
    1. (1) 下面是团长小林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敬辞或谦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学社团将于 10 月 28 日 15:00 在学校礼堂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很 荣幸..能邀请您来担任评委。期待您莅临指导,并对本次演出提出宝贵的拙见。 

      “金色花”文学社团 

      2022 年 10 月 25 日 

      【甲】荣幸 【乙】莅临 【丙】拙见 

    2. (2) 在剧目宣传时,小林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参演的课本剧《陈太丘与友期行》,它选自 (填写编者)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 5. 学科实践活动后,小明写了一篇随笔。阅读随笔中的文段,在画线处仿写句子,分享你参加学科实践活 动的过程和感受。

     在美术教室里,我们刻制自己的专属印章,感受多样的篆刻风格;在生物实践课上,我们制作昆虫标 本,了解生物的神奇构造;在科学实践课上,我们制作水动力火箭模型,模拟火箭飞行,领略科技的无限 魅力;……这些丰富有趣的学科实践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更让我们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 的乐趣。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 6. 默写。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初一年级各班开展“重学法,启才智”学习经验交流会,你准备将《〈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写到小组汇报稿中和同学们交流。(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 7.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 各 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进而以“”呈现一派温馨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 的游子相映,突出了“断肠人”的情感。诗人的视野层层拓开,情感随之变化,耐人寻味。
    2. (2) 回顾学过的《枫桥夜泊》,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传达情思。不同的是:《枫桥夜泊》写的是夜晚之景,而 《天净沙•秋思》写的是之景;《枫桥夜泊》除了描绘“月”“枫”“渔火”等景象,还从听觉角 度写了“”等,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 8.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萧遥欣少有神采干局①。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遥欣谓之曰:“凡戏多 端,何急弹此?鸟自云中翔,何关人事?”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尔时②年十一。士庶③多竞此戏,遥 欣一说,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干局]才干和气度。②[尔时]那时,彼时。③[士庶]士人和庶民,也泛指百姓。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门外  凡多端 B . 相委而  未成,弃 C . 童子时 人谋而不忠乎 D . 一小儿左右弹飞鸟  吾十五而志于学
    2. (2) 文言文注释一般包括对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的解释、背景解读等相关内容,是帮助同学们自主学习文言 的桥梁与阶梯。请任选乙文的一个注释,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它给你的学习带来怎样的帮助。
    3. (3) 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说说陈元方和萧遥欣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名著阅读(5 分) 
  • 9.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以及每个阶段遇到的不同的人。请选 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对他(或她)印象深刻的理由。(100 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 
  • 10. 阅读两文的节选,完成 各 题。

    【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 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 响。 

    (选自朱自清《春》) 

    【乙】

    春风初刮起来的时候,是急吼吼的。把刚开的几树梅花,吹弹下无数的花瓣,散落在刚刚返青的草地 上,格外红艳,像是谁特意布下的布景。 就这样刮着刮着,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渐渐青了绿了,黄色的菜花慢慢成波成浪……它的心悄悄地 软了。 轻呀,再轻些呀。 暖呀,再暖些呀。 它不知不觉收敛起脾气,少了冰凉,多了暖意。 谁也不知道,其实这是春风精心酝酿..的一场盛大的变装比赛啊! 

    (选自丁立梅《春风沉醉》,有删改) 

    1. (1) 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春风,甲文写出了春风的特点,而乙文写出了春风由到 的过程。
    2. (2) 仔细品味甲、乙两个文段中加点的“酝酿”一词,结合语境说说两处“酝酿”的不同含义。
  • 11. 阅读《写好几个字》,完成 各题。

    写好几个字

    陈纸

    ①前几天,广西民族大学说要成立广西现代文学馆,嘱作家捐献手稿。有幸,自创作以来,我一直坚 持笔写。去旧屋整理手稿,翻出了获奖的作品。当那沓微黄的纸页捧于手中,忆起当时笔尖滑动纸面,搅 起清风朗月、沟壑山峦、雷霆风雨……多么酣畅淋漓! 

    ②我对写字特别讲究,是从留意小学老师的粉笔字开始。遇到粉笔字好的老师,边听边用笔照着老师 的笔迹写写画画。作业本上老师的钢笔字,或眉批或评语,其不同的面貌也让我仔细琢磨。我迷恋于这种 模仿,其变幻的节奏,与我的兴趣浓淡保持着相同的速度。于是,我模仿的过程从黑板延伸到作业本。 

    ③书写时,钢笔刚拿到手,生得很,有点像驯马人鞭下的那匹烈马。【甲】笔尖像烈马的乱蹄,四处 狂蹬,不听使唤,飞墨四溅,脏了我的手掌和衣物。我不甘心,不停地调整。先是将两片笔尖拧紧,不济 事;再将笔尖拔长些,效果还是不明显。后来想想,一支笔的“硬件”摆在那里,如果不是有太大“硬 伤”,书写者只能适应它的性格,这就需要把握所谓的“技法”吧。 

    ④后来,我高考落榜了,回乡务农。受惠于写得一手不错的字,我自愿“承包”了村公所墙上那块黑 板。我将它办成了一块集政策宣传、文化传播和农技普及于一体的园地。我将其命名为“金谷园地”。村 支书很认可我写的字,一天,他问我敢不敢去用石灰水“刷”大字,我毫不犹豫地点头。提着调满石灰水 的铁桶,拿着一把刷子,到各个村,在村口的屋墙上刷写标语。这时,我才体会到,用刷子“刷”字,其 实就是用排笔写字。虽没复杂的撇捺转折,但要写得方正标准,也绝非易事。这种“美工体”,不仅要讲 究基本功,更要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 

    ⑤在家种田一年多,出版了十几期“金谷园地”,刷了二十多条标语。1992 年,我觅得一个到某高校 作家班学习的机会。谁想,该班因招录人数不够而未办成。无奈之下,我只好投奔之前给我发表过“豆腐 块”文章的杂志社编辑贾汉宁老师。他见到我,安慰我说:“你的文笔不错,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留下来吧,帮我给通讯员改改稿件,为读者回回信……”就这样,因为写字,我改变了命运,走上了记 者、编辑之路,成了当时全国青年报刊界唯一一名高中文凭的记者、编辑。我的伯乐贾汉宁老师不但满腹 才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曾把在大学读新闻专业时的笔记本送给我,从那个笔记本里,我不但 学会了怎么编辑、设计、出版报纸,而且学写了他不少钢笔字。 

    ⑥后来,我到《南宁晚报》《南宁日报》当记者;再后来,任文艺副刊部编辑、主编,直至鲁迅文学 院全国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然,不能说我之后的道路,完全得益于一手不错的 钢笔字,但我的自学考试、文学创作等,都是与钢笔字分不开的。所以,我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写,永远 怀有一份感恩。我不想、也不敢轻易丢下手中的笔与纸。 

    ⑦20 世纪 90 年代初,电脑写作成了绝大多数作家的首选。我也开始死记硬背“字根表”,几次考核, 终于学会了。增添、删除、插入和粘贴……电脑写作给我在报社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原以为尝到电脑 的甜头后,我会彻底抛弃纸和笔。但尝试了几次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在纸面上用笔写作。 

    ⑧也许有人不理解我的这种坚持,我也很羡慕坐在电脑前“卿辟啪啪”不一会儿就敲出许多字的作 家。[乙]但我就是喜欢执笔的感觉,喜欢手指紧握、钢笔连心的感觉;喜欢抚摸纸张,汉字呈现在纸上 的那种信任与踏实;喜欢墨水流淌、泅入纸里的深刻。用笔写字,手指掌控着笔尖,笔尖在纸面滑动,人 世间的一切不躲闪、不回避,与矛盾、情感磨合成一个繁杂贴切而又惬意洒脱的文学世界。 

    ⑨触动我下定决心练习毛笔字,是 2008 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期间。记得刚开学时,为了活跃课 余时间,几位爱好书法的同学成立了“书法练习班”,老师很支持同学们的爱好,特地在大楼六层辟了一 间房,作为同学们练习书法的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习毛笔字,于是挑选历代名家 名帖,与同学们一起认真临摹。 

    ⑩后来,回到南宁,我除了每天坚持临摹字帖之外,还订阅了书法杂志,阅读与书法有关的文章,又 听从一位老师的建议,从基本的笔画技法练起,老老实实地练了几年楷书,逐渐悟得书法的精髓。除不辍 临摹外,这几年,我又钻进故纸堆里,对古典诗词、历代书画进行系统学习,希望借助丰厚的学养更深刻 地理解名家书法创作的精神世界。 

    ⑪书法界有一种说法,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作家通过作品塑造人物性格,如果他精通书法, 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能会多一些气质神韵、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书法中有“虚静”之说,如能成为文 学创作时的心态,作家无疑会少些名利躁气,作品中就会多些与之匹配的高远、空灵、安谧的意境,为作 品增添别样的生命张力。读鲁迅、茅盾、沈从文、老舍等作家的书法,功底深厚、舒缓劲健、力透纸背, 与他们的文学创作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繁花似锦、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⑫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正式拜过师,写字纯属自愿自乐,没有成名成家的野心,但我很愉悦,也很知 足。从铅笔到钢笔,再到钢笔与毛笔“双管齐下”,我庆幸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我觉得:作文与书 法,历来彼此滋养,同源同道。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的作家,电脑的诱惑再大,也不要随便就 丢掉手中的这支笔吧。 

    (有删改) 

    1. (1) 文章叙述了“我”写字的经历及感受。小学时,,练字的过程让“我”明白了“技法”的重 要;高考落榜后,“我”在刷写标语的过程中,明白了;走上记者、编辑之路后,;2008 年以后,,感受名家书法创作的精神世界,认识到精通书法对作家的重要意义。
    2. (2)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3. (3) 文章叙述了作者“从铅笔到钢笔,再到钢笔与毛笔'双管齐下的经历。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内容和自己 的学习生活,说说你在写字过程中的体验或感受。
五、写作(40 分)
  • 12.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变化。步入中学,每个人 都有新的进步。丰富的课程,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多样的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请以“进步”为题 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 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