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

历史考试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45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九下·四川期中)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这充分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
    A . 传播速度特别快 B . 破坏性特别大 C . 矛盾特别尖锐 D . 持续时间特别长
  • 2. (2023九下·巧家月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讨论了组建联合国、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等相关问题。这次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会议是(    )
    A . 华盛顿会议 B . 慕尼黑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巴黎和会
  • 3. (2023九下·巧家月考) 下列国家为了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这些国家有(    )

    ①德国    ②英国    ③日本    ④法国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4. (2023九下·榆树月考) “面对德军凌厉的攻势,苏联强烈要求并一再敦促英美盟国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军的压力。”此后,美英盟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至( )
    A . 突袭波兰 B . 登陆诺曼底 C . 出兵中国东北 D . 偷袭珍珠港
  • 5. (2023九下·安达月考) 这次战役的胜利才使全体军民就此坚定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从此,苏军全线转入了反攻,从而敲响了纳粹德国乃至整个法西斯阵营的丧钟。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是(    )
    A . 德国闪击波兰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登陆 D . 柏林战役
  • 6. (2023九下·安达月考) 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    )
    A . 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 B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 . 三国同盟形成 D . 三国协约的形成
  • 7. (2023九下·安达月考)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
    A .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 .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 . 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8. (2023九下·安达月考)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 . 颁布“产业复兴法” B .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 . 推动社会福利政策 D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9. (2023九下·安达月考) “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反映了(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10. (2023九下·临汾月考) 从1942年至1943年,在苏德战争的紧要关头,美国援助苏联4100架飞机、912000吨钢及其他大量战略物资。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波或坦公告》的发表 B . 日本制定《国策基准》 C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 11. (2023九下·临汾月考) 某历史学习小组梳理出以下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7年,日本制造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A . 亚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B . 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C . 美苏两极格局的局面形成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12. (2023九下·中山月考) 一座城市,折射出一段历史。1921年和194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两次会议,通常被人们称为九国华盛顿会议和26国华盛顿会议。对这两次会议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作出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决策 B .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 都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D . 会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统治秩序
  • 13. (2023九下·中山月考) 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 . 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 .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 14. (2023九下·云阳月考)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经济的破坏 B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困难 D . 美苏争霸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15. (2023九下·沭阳月考)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罗斯福新政与之相关的措施是(   )
    A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 .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 . 减耕减产调整农业 D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6. (2023九下·汕头开学考) “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苏军的顽强抵抗,死死拖住了德国的精锐部队,为苏军的大反攻赢得了时间”。这是下列哪一战役中的情景(   )
    A . 莫斯科战役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库尔斯克战役 D . 柏林战役
  • 17. (2023九下·汕头开学考) 在1923—1924年度,国家共收工业税5800万卢布,其中私人企业就缴纳了4110万卢布。在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包括工厂主、金融家、投机商、店主、工匠等)的工业企业共收直接税2.9亿卢布(包括工业税、附加税、所得税),占当年度全国共收直接税6亿卢布的一半。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苏联模式的形成 B . 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 C .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18. 汪锦元,江苏吴县人。他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秘密情报员打入“汪公馆”,成为汪精卫的秘书。1941年9月,他在随汪精卫接见日本密使时,获悉日军将停止北进进攻苏联。之后,又发现侵华日军大量南下,海军舰艇回撤日本。他及时将情报报送延安。据此,中共中央对战局作出的判断是(    )
    A . 亚洲战争策源地即将形成 B . 德军将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C . 日美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 D . 盟军将要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9.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在如图所示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该岛上的飞机场。这次偷袭(    )

    A .   以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战舰为目标 B . 使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C . 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D . 基本摧毁了当时美国的海军主力
  • 20. 美英盟军集结了庞大的兵力。其舰队就由4000艘商船和700艘战舰组成。1944年6月6日战役开始后,在法国游击队的援助下,盟军巩固了他们的滩头阵地,据此可知这次战役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偷袭珍珠港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诺曼底登陆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九下·安达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年份

    1921年

    1925年

    粮食产量(普特)

    22.13亿

    44.24亿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材料三: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摘编自郑连根著《柔软而坚硬的自由———读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1. (1)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 22. (2023九下·宿迁月考) 1936年德国、意大利、日本勾结起来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大战拉开了序幕,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全世界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联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材料二:盟军三个空降师分别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着陆,随后在猛烈的突袭和炮击的掩护下,抢滩登陆成功。……盟军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迅速解放了法国及邻近国家。

    材料三:会议制订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1. (1) 说出这部文献的名称是什么?该宣言发表有何重大标志性意义?
    2. (2) “登陆”指盟军哪次重大行动,“登陆成功”有何重大影响?
    3. (3) 材料三介绍的是哪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参加该会议英国首相是谁?
    4. (4) 结合所学,简要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 2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签署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它初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也是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1. (1) 材料一中领衔签字的四国所实行的社会制度从本质上可分为哪两种?根据材料二,所有签字国必须在哪些方面保持一致?(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宣言签署的重要历史意义。
    2. (2) 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战有何突出特点?
    3. (3) 材料中的“宣言”签署后,哪一战役的胜利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从该“宣言”的签署及战争形势的变化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