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关于吴文明的起源,一日“太伯奔吴说”,即太伯、仲雍为让国于少弟季历(周文王之父)而奔走于荆蛮,建立勾吴之国;一曰“有虞氏南迁说”,即舜部落从豫东地区。一迁江淮东部,再迁江南地区。前者有史书记载而无考古实证,后者则兼而有之。据材料可知(  )
    A . “太伯奔吴说”属于史家杜撰 B . 周部落分封子弟为诸侯 C . “有虞氏南迁说”可信度较高 D . 文明溯源工程遥不可及
  • 2. 汉初大儒陆贾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
    A . 适应了汉初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 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C . 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D . 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奠定基础
  • 3. 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上述材料表明(  )
    A . 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 C . 政府对市场贸易严格管理 D . 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 4.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张载主张的目的是(  )
    A . 肯定墨子“兼爱”的主张 B . 以儒家伦理来规范社会行为 C . 化解人性论上的矛盾冲突 D . 从理论上阐述宇宙本体问题
  • 5. 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表,通过表中数据变化可知(  )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A . 赋役制度逐步让位于租税制度 B . 财政收入的税种来源比较丰富 C . 白银货币化冲击传统的义利观 D . 实物之征逐渐转变为货币之征
  • 6. 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指董理地方公务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图1为绅董掌控地方事务重点变化情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C . 清末新政的影响 D .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7. 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苏联召开,明确党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力争工农民权独裁制的苏维埃的政权,继续坚决的改造党”。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
    A . 谋求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 . 出现左倾机会主义苗头 C . 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 D . 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
  • 8. 下图所示是民国二十七年《中国的空军》杂志上刊载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作品,画中打油诗写道:“中国空军歼敌机,敌机翻落稻田里。农夫上前捉敌人,缚住两人如缚鸡。”该作品意在(  )

    A . 祝贺武汉会战的伟大胜利 B . 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C . 展示国共合作的巨大成果 D . 表明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 9. 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成的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这些工业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A . 适应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 B .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 . 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成 D . 改善我国工业布局
  • 10. 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B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重大的突破 C .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 11.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 . 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B . 使波斯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帝国 C . 推动了希腊文化的扩张 D . 使罗马法的适用范围迅速扩大
  • 12. 据英格兰王室保存的卷档和庄园账目显示:谷物、牲畜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在1180 -1220年间增加了l—2倍,1220年以后仍继续上升。这反映出中世纪后期英格兰(  )
    A . 商业革命推动物价上涨 B . 封建经济的商业化 C . 农业收入占据优势地位 D . 资本主义萌芽诞生
  • 13. 据估计,1620 - 1642年,英国约有58万人越过大西洋,去往北美和加勒比地区。50年代至60年代,海外迁移达到高峰。迁移人群中不仅有清教徒,而且有天主教徒、罪犯等。据此推断、17世纪英国人口的外迁(  )
    A . 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扩张要求 B . 实现了殖民地文化多样性的转型 C . 有利于英国海外殖民和贸易拓展 D . 缓和了英国新1日教派之间的矛盾
  • 14. 1871年德意志统一,帝国议会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体现了远超同时期英法的“现代性”。德国议会更具“现代性”主要是因为(  )
    A . 政府对皇帝负责而非议会负责 B . 国家统一助推了民主政治发展 C . 工业化加速了德国政治民主化 D . 德国代议制度优越于英法两国
  • 15. 1949年,美国驻苏大使说“美国‘黑人问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为此,美国制作了一系列诸如《美国黑人:一个进步的群体》等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故事。据此可知(  )
    A . 美苏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B . 黑人民权运动由此兴起 C . 舆论宣传成为冷战的工具 D . 国际沟通促进民权改善
  • 16. 1960 - 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0-/0下降至17.60-/0。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 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 . 南北国家的经济联系有所削弱 D .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下降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 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l2分、第20 题13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贸易多数是由政府控制的商队或公司进行的。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火幅增加。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俄罗新的恰克图等港口都因为茶叶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俄国皇室和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宣内摆设。荷兰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社会上建立的茶馆也面向女性开放.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饮茶和交流的空间,英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交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建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下午茶”。茶馆成为“十八世纪早期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家……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茶馆也是社会下层人士休闲放松之地。

    ——摘编自车乒、蓝江湖《丝绸之路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及其对欧洲的影响》等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 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 (1) 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的传播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叶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尽管天子与士大夫分享权力,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选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

    一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合上图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宏观调控领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将国家调控和国际协调结合起来,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各国适当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市场干预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科学技术领域,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引发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结构领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连锁反应,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福利国家领域,政府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但是弊端明显;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政府公共开支,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平衡。社会运动领域,出现了黑人民权运动,妇女平权运动和学生反战运动,这些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摘编自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

    1. (1) 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