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起...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依据下图信息可知( )

    A . 周天子权威已一落千丈 B . 宗法分封体制已趋于瓦解 C . 大国兼并战争日趋剧烈 D . 卿大夫势力动摇传统体制
  • 2. 《禹贡》所记九州以冀州为中心,西汉都城长安所在的雍州僻处全国西北一隅;西汉时,武帝将河东、河内、河南这三河地区划入京师所在的“中州”,从而形式上使都城长安及京畿地区接近全国疆域的几何中心,处于“天下之中”的位置。汉武帝调整行政区划的目的在于( )
    A . 进一步削弱王国力量 B .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开发关中平原的经济 D . 宣扬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 3. 据考古发现,唐代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儒家典籍和史书,如《毛诗》、郑玄注《论语》、《伪孔传尚书》《孝经》、《急就篇》,以及佚名的《晋书》等,都是唐代流行或是经过官方修订的书籍,这说明唐代( )
    A . 调整文化政策以推动区域发展 B . 儒家文化在西域正统地位确立 C . 内地文化对边疆地区影响扩大 D .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较频繁
  • 4. 宋代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编》,专记北宋徽宗、钦宗二朝和南宋高宗朝与金之间的和战史事;尤其对官方与民间的抗金斗争详加记述。徐梦莘在序中写道,著书“使忠臣义士,乱臣贼子,善恶之迹,万世之下不得而掩没也。”以此为代表的宋代史学著作( )
    A . 强调了历史著述的连续性 B . 旨在强化国家认同观念 C . 受到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D . 包含着强烈的亡国之痛
  • 5. 信牌原是明清中国地方衙门使用的一种下行文书。1715年,日本开始对外国商船颁部署天皇年号的“信牌”凭证,持此信牌才可以进入长崎进行贸易。有清朝官员认为日本颁布的“信牌”有辱国体,而康熙帝则认为信牌只是一种商业记号,与国体无关。康熙帝的看法( )
    A . 体现了较为务实的对外交往原则 B . 反映了旧的朝贡体系的松动 C . 打破了清初“海禁”的对外政策 D . 规范了清政府对外贸的管理
  • 6. 1862年3月22日《北华捷报》报道:“当茶叶从内地运到上海后,为要运至英国市场出售,必须重新包装一次”,“今年以来,有一批茶叶包装工人自行团结起来,他们任意订定规划,把包装费用增加百分之六十”。这一报道反映了( )
    A . 近代工人阶级有组织地反抗洋商压迫 B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C .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影响逐渐扩大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已具备
  • 7. 晚清时期,京城的京剧在审美和艺术形式上追求雍容华贵、富丽雅致的品性和趣味;而上海京剧则千方百计不断翻新剧目,注重故事情节丰富曲折,有的贴近现实,针砭时弊,有的移植外国故事,如“新茶花女”“法国拿破仑”等。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
    A . 北方京剧适应了市民阶层壮大的现实 B . 上海京剧适应了商业化社会的需求 C . 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对立日益明显 D . 上海京剧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 8. 20世纪初,全国纱锭41%集中在上海。表1反映了1913—1922年武汉纺织业发展情况,据此可知,武汉纺织业的发展(   )                                                                                                                                                           

    开办年

    厂名

    资本(千元)

    已设锭数

    开工锭数

    织机(台)

    1913

    楚兴公司

    700

    50000

    50000

    660

    1915

    汉口第一纺织厂

    3000

    40000

    40000

    500

    1919

    裕华纺织有限公司

    1200

    10000

    5000

    300

    1922

    震寰纺织公司

    1000

    20000

    20000

    1

    1922

    申新纺织公司第四厂

    285

    15000

    15000

    1

    1

    小计

    6185

    225000

    130000

    1460

    A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遇到发展的瓶颈 B . 是洋务运动重视发展民用工业的产物 C . 初步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纺织业生产格局 D . 使武汉成为了全国纺织业发展的中心
  • 9.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军进行了“三湾改编”。三湾改编后,一位连长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我们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地愉快,较之从前过的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据此可知,三湾改编( )
    A . 从军事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直接领导 B .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起点 C . 是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 D .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革命道路
  • 10. 从1985年1月起,全国各行业凡是由国家预算内拨款安排的建设项目,都改由银行贷款。国家对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地方政府自行安排的投资和吸收外商投资及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实行指导性计划;其他投资一律实行市场调节。这表明( )
    A . 经济发展初步挣脱计划经济体制藩篱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 .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D . 民营和外资发展空间得到完全释放
  • 11. 共和国初期,罗马连年遭受外敌骚扰,经常征调没有土地的平民从军。平民既无报酬,还需自备武器和口粮,深受其累,大量平民沦为贵族的债务人。公元前494年,大约2000平民士兵携带武器和口粮,撤离到罗马城界之外的一座“圣山”表示抗议,史称“第一次撤离运动”。 这一运动( )
    A . 使大批公民移民海外建立殖民城邦 B . 导致了平民与贵族的持续冲突 C . 向罗马债务奴役制发出了强烈抗议 D . 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12. 查理曼帝国时期,查理大帝把帝国划分为伯爵领地。其中郡伯爵以国王的名义掌握审判权,负责管理国王的财产和征收上缴给国王的实物税,战时则负责招募士兵;在帝国边界地区的边区伯爵,在危急的时候可以自行征集军队。这一制度( )
    A . 维护了帝国边境的持久和平 B . 使帝国孕育着分裂的危机 C . 有效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袭 D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3. 拿破仑与奥地利皇帝佛兰茨签订《吕内维尔和约》以后,法国获得了莱茵河西岸2万平方米的土地,在这片被割让的土地上,90 多个德意志邦国全部成为历史; 1803 年,法国控制德意志帝国议会,将德国境内100多个邦国取消,最后仅剩30多个邦国。拿破仑战争( )
    A . 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念 B . 结束了德意志各地区的分裂状态 C . 彻底摧毁了德意志封建诸侯 D . 有利于德意志城乡资本主义发展
  • 14.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倡导建立民间资源养护队,一批18-25岁的白人青年和少数被谨慎隔离的黑人小组在政府的发动下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建造公园和修防洪堤。大家都住在劳动营中,每月能赚取30美元,其中25美元必须寄回家。这一举措( )
    A . 有效缓解了日趋严重的经济萧条 B . 将职业救济与自然资源保护结合起来 C . 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了军事动员 D . 有效调和了美国日益严峻的种族冲突
  • 15. 2003年9月,主张加入欧元的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遇刺身亡。随后,瑞典就是否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人们尽管对林德事件义愤填膺,但公决的结果仍然是拒绝加入欧元。与瑞典相同,丹麦和英国也拒绝加入欧元。上述国家拒绝加入欧元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内反全球化思潮影响较大 B . 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 C . 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 D . 重视对自身经济主权的保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黄河的治理]

    材料一:清朝康熙初,黄河几乎年年决溢为灾,与黄河相通的运河河道也受淤积破坏。康熙十六年,安徽巡抚靳辅任河道总督。靳辅深入了解黄、淮河道堤防的现状和发生水患的原因,认识到运河河道的畅通与黄河下游河道的整治关系密切,主张把运河和黄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彻底的整治。他们把清江浦以下至海口这三百里河道的疏浚筑堤作为治河的第一步。在疏通了下游河道以后,就转入堵口工程,使黄河归入正流。到康熙二十七年,黄、淮故道已先后修复,运河的漕运也畅通无阻,黄河、淮河、运河都出现了清初以来少有的稳定局面。靳辅的治理也只限于下游河道的工程防治,并不能减少中游地区的来沙,到乾隆以后,黄河形势更是日渐恶化。

    材料二:清末以来,水利学界的代表李仪祉把西方近代技术和中国传统的治河经验结合起来,对黄河的治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主张在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减少泥沙的下泄量;同时在各支流上建拦洪水库,以调节水量,并且在宁夏、绥远(今內蒙古南部)、西、陕西各省黄河流域及各省内支流广开渠道,以进一步削减下游洪水。 对下游的防洪,他提出两点具体方案:一是开辟减河,以削减异常洪水;一是整治河槽。

    ——以上材料摘编自葛剑雄著《黄河与中华文明》

    1.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清代靳辅治黄的成效和局限性。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治黄思路的差异。
  • 17. [抗日战争与根据地廉政建设] 

    材料: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虽然实现了向抗日转向,但是其政治腐败、官员腐化问题仍然难以遏制,成为了实现凝聚全民族抗日力量的一个严重障碍。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郑重提出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根据地先施行,然后再按照民主政体要求,逐步改造国民党这个专制政体,最终建立民主廉洁政府的目标。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推行了“精兵简政”政策,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降低行政成本。在思想界,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强调改进干部作风要特别注重克服“发财思想,贪污腐化思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大力倡导模范践廉,在政权建设上注重制度约束,通过加强财经审计监督,颁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法律文件,扩大监督主体,形成各级参议会监督、群众监督、政府机关内部监督等监督体系等措施,完善廉洁政府的制度保障。在延安时期,对廉洁政府的构建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

    ——摘编自魏继坤《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开展根据地廉政建设的意义。
  • 18. [美国的移民与种族问题] 

    材料一:

    ——引自法拉格等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材料二:1917年,国会不顾威尔逊总统的强烈反对,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移民的法案,该法案首次要求对移民进行文化测试,要求移民必须能够用规定的几种语言中的一种阅读一段文章。1920年代的移民法阻断了美国廉价劳动力的来源,新法案向墨西哥劳动力敞开了大门,有将近50万墨西哥人移民美国。欧洲移民的减少和工业的发展还促使北方的很多公司到南方招募黑人,在1915-1920年间,美国黑人大批向北方迁徙。在美国北部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黑人的到来使黑人聚居区膨胀,加剧了种族间的紧张关系。

    ——摘编自纳什编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大量移民涌入美国的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20世纪初美国的移民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 19. [近代书籍的传播] 

    材料:下表《海国图志》与《天演论》的传播

    魏源《海国图志》

    严复《天演论》

    1843年,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刻本出版。《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

    《海国图志》在刊印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据统计在1843年出刊到1852年的10年间印行数量极少,仅仅在沿海地区有传播,当时的官僚阶层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

    1854年,中国船主陶梅和姚洪通过商船带往日本《海国图志》十五部,被官方征去七部,剩下八部得以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之后被批准进口。

    日本知识阶层对此书极为推崇,一些捕获到商机的书商对《海国图志》的翻刻、改译也提高了其影响力,仅仅1854—1856年,翻刻版本就达二十余种。

    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严复修改《天演论》手稿时,《天演论》通过书信、抄本等得以流传。梁启超、康有为等学者,皆读过《天演论》早期的稿本或抄本。

    1897年12月开始,以《天演论悬疏》之名初次发表了严复所译《天演论》,开始了《天演论》一书的公开印行传播。该书问世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

    1897年,陕西味经售书处出版了《天演论》木刻本;1898年湖北慎始基斋木刻本《天演论》在1898—1905年间传布甚广,影响较大。

    190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出现,《天演论》的流行趋势愈发迅猛;至1927年时,商务版《天演论》已印行32版,平均每年至少1次再版的速度递进。

    请以“书籍、知识与传播”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