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吴于麾、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 ,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 ,这场革命改变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从此 ,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这场革命指的是( )
    A . 早期国家的形成 B . 建筑技术的进步 C . 商业分工的出现 D . 原始农业的产生
  • 2. 随着大城市的出现 ,各种姓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 ,古代印度法律又制定了"顺婚”和"逆婚”原则 。所谓"顺婚”,即高种姓之男娶低种姓之女;所谓"逆婚”,即低种姓之男娶高种姓之女 。"顺婚”是允许的 ,而"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 。这表明古代印度 ( )
    A . 阶层流通完全固化 B . 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 C . 血缘关系决定等级 D . 经济发展突破种姓制度
  • 3.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 ,公元 368~369年不列颠发生了纳税人暴动;公元372年毛里塔尼亚爆发 费尔姆领导的奴隶、隶农大起义;公元4世纪末在西班牙发生农民起义 。据此可知 ,加速罗马 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 . 阶级矛盾激化 B . 宗教斗争 C . 公民道德沦丧 D . 蛮族人侵
  • 4. 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 ,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纷纷涌入阿富汗、印度等这些东方城市 ,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介绍给了当地人们 ,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 。据此可知 ,亚历山大的东征 ( )
    A . 凿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 B . 旨在传播古希腊文化 C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 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
  • 5. (2023高一下·本溪开学考) 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已”。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   )
    A . 庄园成为独立的国家 B . 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 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 D . 教权的威胁已不复存在
  • 6. 1547年 ,伊凡四世亲政后 ,将大贵族杜马(议会)的成员由原先的 12人增至 32人;后又挑选以阿达舍夫为首的小贵族组建重臣拉达(会议),执掌国家的大权 。这些做法( )
    A . 限制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 . 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C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 . 加速了俄国统一 的历史进程
  • 7.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采取开明的宗教政策 ,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 ,帝国内少数群 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 ,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物 ,从而可 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 ,和谐共存 。据此可知 ,奥斯曼帝国( )
    A . 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 . 政治统治具有灵活性的特征 C . 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 D . 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 8. 公元7世纪中期 ,日本政府推行改革 ,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 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 ,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 。 日本政府的这些举措( )
    A . 实现了日本的首次统一 B . 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C . 消除了武士集团的特权 D . 推动了政权封建化转型
  • 9. 在大津巴布韦卫城的遗址中 ,人们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 ,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 。这反映了当时大津巴布韦( )
    A . 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B . 手工业高度发达 C . 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D . 航海技术已经成熟
  • 10. 印加人通过建造梯田(如图)来弥补山区干旱少地的自然环境 ,结构坚固的梯田既可阻挡水土流失 ,保持土壤肥力 ,还可以防止山体滑坡等灾害。由此可知 ,印加人( )
    A . 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B . 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C .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D . 主要从事集体耕作
  • 11. (2023高一下·东光月考) 14至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 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可用于说明(   )
    A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 .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 大工业生产的内在动力 D . 价格革命的影响
  • 12. 1519年 ,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 。他们绕过南美洲 ,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人太平洋 。英国作家理查德 .伊顿对该航海家的航行评论道:"毫无疑问 ,它是如此奇特和 令人惊叹 ,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 ,未来似乎也不会再次发生。据此可知 ,该航海家及其船队( )
    A . 最先开通到达美洲的新航线 B .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C . 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 D . 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 13. (2023高一下·建平期末)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讲到,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地区居住着大约500万左右的印第安人,但其中有将近90%的人在16世纪的几十年里死去。造成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 B . 过度移民使资源枯竭 C . 本土作物遭到大规模移种 D . 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
  • 14. (2023高一下·东光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 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 三角贸易 B . 美国独立 C . 殖民争霸 D . 工业革命
  • 15.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 ,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 ,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 。而在英格兰 ,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 425% ,法国涨了 650% 。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贵族的享乐 B . 政治分裂的阻碍 C . 价格革命的影响 D . 罗马教廷的束缚
  • 16. 马丁·路德认为:"要想灵魂得到拯救 ,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 ,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 ,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 ,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据此可知 ,马丁·路德( )
    A . 宣扬人应该追求来世幸福 B . 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C . 主张建立严格的教会仪式 D . 强调信仰即可得救
  • 17. 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 ,提出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据此可知 ,他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卢梭指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 ,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 ,同 意接受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 ,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据此可知 ,卢梭( )
    A . 主张君主立宪 B . 认同直接民主制度 C . 提倡主权在民 D . 强调实行三权分立
  • 19. 《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弗逊认为:"我们的国家太大 ,以至不能由单一 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事务 。公仆距离他们的选民的监视是如此遥远 ,以致无法管理和照看它的一切为了很好地治理公民所必需的细节。据此可知 ,杰弗逊的这一观点( )
    A . 协调了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 B . 旨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D . 否定了联邦制存在的合理性
  • 20.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说道:"此后近百年中 ,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 ,社会持续动荡 ,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 1870年后 ,法国模式发生转折 ,由对抗转为妥协。材料中的"转折,是指法国( )
    A .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 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受阻 C . 各派的政治权力均分 D . 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 21. 日本明治维新中能够体现"大凡国家之强弱 ,系于人民之贫富 ,系于物产之多寡 ,而物产之多寡 ,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
    A . 富国强兵 B . 殖产兴业 C . 四民平等 D . 文明开化
  • 22. 下表反映了 1800~1870年间英国煤产量的变化情况 。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万吨)

    1 100

    1 740

    2 400

    4 940

    8 000

    11000

    A .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 珍妮纺纱机的推广 C .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 内燃机的广泛运用
  • 23. 19世纪中期 ,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 47.1% ,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 ,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 。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 ,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据此可知 ,工业革命( )
    A . 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B . 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的生活 C . 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D . 使得传统家庭模式日益稳固
  • 24. 有学者在评价圣西门时说:"尽管他坚持对现存政治秩序作总体性的乌托邦批判 ,但是另一个方面 ,他在构建其乌托邦时又试图在现存政治体制的卵翼下寻求乌托邦实现的可能。由此可知 ,该学者旨在强调圣西门( )
    A . 为社会主义运动设计了美好蓝图 B . 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C . 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指明了方向 D . 思想上具有批判和保守并存的特点
  • 25. 《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材料意在强调( )
    A .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作用 C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 . 工人阶级与封建制度的决裂
  • 26. 列宁指出 ,"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 ,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 ,包括强制性机构 ,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 ,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据此可知 ,列宁强调巴黎公社(  )
    A . 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B . 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 C . 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D . 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
  • 27. 在抢夺殖民地的过程中 ,1884年 ,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如下框内容所示 。这一条款的制定( )                                 

    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领区的领土上确 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既得权力,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 自 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

    A . 解决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冲突 B . 结束了列强在非洲的贸易争端 C . 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 D .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进程
  • 28. 霍布斯鲍姆认为 ,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 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 ,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 . 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B . 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 C . 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D . 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 29. 1823年 ,美国在"门罗宣言,中提出 ,美国要尽量避免与欧洲国家的冲突 ,同时也要避免卷人欧洲国家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 ,坚决实行"不干涉原则,并力求建立"美洲体系,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说明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 )
    A . 实现了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控制 B . 意在支持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C . 阻断了美洲和世界的经济交流 D . 具有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双重性
  • 30. (2023高一下·建平期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05 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些革命和斗争的发生( )
    A . 体现了亚洲国家全民族抗争的特点 B . 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 C . 致使亚洲国家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 D . 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 ,第31题20分 ,第32题20分 ,共 40分。)
  • 3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 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 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 ,促使同这一 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人文 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 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 。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 ,用个性 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 ,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 自然神论和无 神论的高度 ,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 ,由迷信转 向理性 。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对欧美 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主义思想的特点 。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 ,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 ,并简 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
  • 3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英国是工业革命开始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 个完成工业革命并实现了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国家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 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 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从17世纪中叶到 18世纪近一 百年间,英国 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 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一 大批的 自 由劳动力与大量资本 。此外,手工工场训练了 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 同时,万 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等 自 然科学成果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 基础。

    一摘编自王铭 王薇《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发明成果

    能源

    1866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1870

    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1882

    美国

    爱迪生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4

    英国

    帕森斯

    多级式汽轮机

    交通

    1885

    德国

    本茨和戴姆勒

    汽车

    1894

    美国

    福特

    制造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石化

    1859

    美国

    德雷克

    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67

    瑞典

    诺贝尔

    发明炸药

    电信

    1837

    美国

    摩尔斯

    有线电报

    1876

    美国

    贝 尔

    电话机

    1894~1896

    意大利

    马可尼

    无线电报

    1. (1) 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