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

更新时间:2023-10-11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2七下·白云期末) “学贵有疑”。下列反映批判精神发挥作用的合理过程是(   )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③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 2. “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青春期的爱情是美好的,我们要抓住时机,及时行乐 B . 青春期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自控力不强的表现,要加以克制 C . 要善于保护自己,尽量少跟异性同学交往 D . 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青春期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 3. 某班准备以“我辈当自强”为主题设计一期板报,宣传委员小华收集了以下一些格言诗句以备使用,其中哪句与板报主题不一致( )
    A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B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D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 4. 慎独,作为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是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能严守道德准则。追求“至善”境界,从“慎独”角度来看,青少年要( )
    A . 养成自省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 B . 懂得廉耻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C . 懂得欣赏自己,不盲目责备自己 D . 凡事做到最好,让自己变得完美
  • 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这句话成为后世修身的座右铭。这启示我们要( )
    A . 学习榜样,自我反思 B . 磨砺意志,学会自控 C . 学会欣赏,悦纳自己 D .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 6. 小刚考试没考好,很沮丧。爷爷对他说:“换个角度看问题,这说明你潜力大,上升空间大,不要灰心。”小刚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逐渐开朗起来了。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 . 转移注意 B . 合理宣泄 C . 改变认知评价 D . 放松训练
  • 7. 以下行为属于创设美好情感体验的活动是( )

    ①假期去博物馆担任志愿者

    ②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数学难题

    ③看电影时大声与朋友畅谈电影内容

    ④彻夜不眠,通宵看侦探小说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 8.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这说明集体成员之间需要( )
    A . 保持个性 B . 各显身手 C . 团结协作 D . 迁就让步
  • 9. 有一首童谣: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二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这首童谣表明的道理是( )
    A . 集体就是成员的简单相加,人多力量大 B . 借助集体力量,可以完成所有事情 C . 个人力量有限,汇聚在集体中就会强大 D . 认清责任,就可以成为负责任的人
  •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寄语南开大学师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这启示我们,在集体生活中能够( )

    ①涵养我们的品格

    ②缩小个性差异,实现个性的统一

    ③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④学习他人的优点,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如图漫画木桶效应启示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应( )

    A . 坚持集体主义,以大局为重 B . 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智 C . 努力展示出自己的“专业音” D . 保持独立个性,敢为天下先
  • 12. 下列名言哲语中能正确体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是( )

    ①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生活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同时属于多个集体,在这些集体中又有不同的角色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旋律

    ②我们应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

    ③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④我们应该调整集体的节奏,和上自己的旋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美好的班集体能够激励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和生活。一个美好班集体的形成,靠的是( )
    A . 个别成员的团结与奉献 B . 有共同的愿景和梦想,集体成员团结一致 C . 各自都有奋斗目标并不懈努力 D . 你争我夺互相攀比的竞争意识
  • 15. 美好集体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友善合作……把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要求我们( )

    ①遵守规则,主动担责

    ②坦诚交流,彼此信任

    ③反思他人,宽容自我

    ④相互竞争,比个高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九台模拟) “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B . 有了法律保护,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C . 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D . 法律只有在保护自己时,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
  • 17. 在法治国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人类诞生就有了法治

    ②法治就是依据法律治理

    ③法治是处理矛盾的标尺

    ④法治要求坚持法律至上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能够为这一论断作出注解的古语是( )
    A .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B .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C .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D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19. 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 法律让生活更美好 C .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20. 关于法律的基础知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法律是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 B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 . 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 . 法律的作用就是规范人们的行为
  • 2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

    A . 未满14周岁的公民 B . 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 .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D . 未结婚的公民
  • 22. (2020·郴州) 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的部门有(    )

    ①公安机关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法院    ④人民检察院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3. 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对于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作为青少年我们要(  )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③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4. 中学生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应该( )

    ①树立法治意识,尊崇法律

    ②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请简要回答,我们应怎样做到自强?

  • 26.  2022年11月18日,我国首部《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总结归纳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年多来的实践创新成果,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27. 某校进行一项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冲突事件

    学生的需求

    学校的需求

    带手机上学

    56%的学生想带手机来学校

    学校要求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穿校服上学

    35%的同学想穿自己的衣服来学校

    学校要求穿校服到校

    课间跑操

    51%的同学觉得课间跑操太累了

    学校要求除身体有特殊情况外,同学们都要参加跑操

    七年级(1)班针对调查结果,召开一次主题为“让和声更美”的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回答。

    1. (1) 请你谈谈导致上述冲突的原因及处理冲突的方式。
    2. (2) 请你说说,怎样让集体的和声更美。
  • 28. 学校为培养七年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展了“争创优秀班集体”系列活动。小津同学在《我心目中的班集体》一文中写到:

    首先,我们班不管谁有困难、也不管困难有多大,其他同学都会尽力帮助他,集体让我们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兄弟姐妹般的友情。其次,我希望我们班是一个不甘落后、永不服输的集体。再次,我希望她有丰富的第二课堂。在这里,我们的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应有尽有;在这里,我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得到充分发挥……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与老师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优秀集体。

    优秀的班集体需要集体成员在集体中尽责,你们班打算怎么做?

  • 29. “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与“规律”和“俗”有何不同?

  • 30.  2023年7月1日,上海居民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四周年。根据《条例》,对没有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元的罚款。这个《条例》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标志性意义:在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请回答问题。
    1. (1) 依据材料,请你谈谈法律的作用。
    2. (2) 材料启示我们中学生在法律面前应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