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2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2高三上·潮南月考) 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
    A . 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B . 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 .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 . 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 2. 12世纪的西欧,随着商业和贸易的繁荣,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他们在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展城市自治运动,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由此可知,西欧的城市自治运动( )
    A . 使市民获得了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B . 有利于推动社会向近代转型 C .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 D . 动摇了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 3. 下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 . 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 . 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 . 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 . “商业革命”的兴起
  • 4. (2023高一下·达州月考)  1485—1536年,英国获得自治权的城市仅13个。随着大小修道院的解散,大量教会财产投入市场,此后自治城市迅速增长,百年间达150个之多。这反映了当时(  )
    A . 圈地运动助推城市化进程 B . 启蒙思潮引发了革命风暴 C . 宗教改革影响到国家治理 D . 工业革命改善了城市风貌
  • 5.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
    A .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 . 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C . 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 . 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 6. (2021·西安模拟)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例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 .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 7. (2022高一下·舟山月考)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

    A .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 .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C .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 .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 8. 1919年是世界革命运动频发的一年。下表为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 )                                                                                                                             

    1918.11—1919.5

    德国人民起义,推翻了德意志帝国,资产阶级成立魏玛共和国

    1919年3月

    匈牙利共产党领导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3月

    埃及爆发以开罗学生反英示威为起点的反英大起义

    1919年4月

    印度人民因英国制造的“阿姆利则惨案”开展反英独立运动

    1919年5月4日

    中国发生“五四运动”

    A . 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 B . 十月革命影响了各国革命斗争 C . 国际环境助推了革命的爆发 D . 革命运动推动殖民体系的崩溃
  • 9. (2022高三上·夏津月考) 图3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 ME IN,MISTER? 》(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

    A . 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 B . 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 C . 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 D . 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 10. (2021高三上·盖州期中) 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   )
    A . 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 . 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 . 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 . 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 11. (2023高二下·南岗期末) 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
    A . 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 .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 . 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 . 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 12.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下图为“一带一路”宣传画之一,其意在提倡( )

    A . 共建、共享绿色环境 B . 坚持全球治理 C . 携手合作,共同繁荣 D . 可持续性发展
  • 13. 下表是四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中日战争的描述。其共同之处是( )                                                                                                                                   

    教科书具体叙述

    教科书书名

    作者

    珍珠港美军基地遭袭之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日军陷在了中国的泥沼之中”

    《世界文明史》

    斯特恩斯

    尽管日军在组织和战斗技能上颇为先进,但其对中国的进攻却并未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

    《地球人类史》

    布列耶特

    中共以在二战中顽强抗日而赢得了支持。

    《世界的历程》

    斯特雷尔

    尽管中国军队没能打败……日本,但是到1941年,他们成功地牵制了一半的日本军队——大约75万士兵。

    《新全球史:传统与交流》

    本特利

    齐格勒

    A . 明确交待了中日战争的性质 B . 对东方盟友的抗战有所肯定 C . 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 D . 详细交待了中国抗战的贡献
  • 14. 下图是我国1954年发行的宣传画。该作品( )

    A . 反映了青年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导力量 B . 赞颂了工人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热情 C .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 .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 15. (2020高二上·绵阳期中) 1977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 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 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这表明邓小平(   )
    A .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 .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6. (2022高三上·台州月考)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02年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

    胡锦涛

    G20峰会

    《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 . 积极主动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 B . 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 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D .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有个大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80年代

    本茨制成汽车

    德国

    90年代

    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德国

    1903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

    手段

    40年代

    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美国

    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美国

    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

    工业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

    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

    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提出“新儒家”概念,他认为新儒学就是“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0年上海市民对“全球化”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                                                                                                                                                                              

    问卷(一)对“全球化”的看法

    同意

    不好说

    不同意

    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

    78.4%

    21.6%

    0%

    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65.2%

    17.3%

    8.6%

    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输出

    75.8%

    18.6%

    5.6%

    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问卷(二)“逆全球化”下的大国担当

     

    面对少部分国家的“退群”活动,你认为中国应当

    仿照他国“退群”,实行保护主义

    坚定推动全球化,担当大国责任,实现合作共赢

    7.1%

    92.9%

     

     

    面对“逆全球化”现象,你是否知晓中国近年来采取的重大举措

    上海合作组织

    “亚投行”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100%

    94.37%

    100%

    100%

    ——据《上海壹周·“逆全球化”下的大国担当》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