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42 类型: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 1. 默写。

    暮春时节, 百花凋零, 无限伤感, 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和故人重逢,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又是无尽心酸; 杨花落尽, 子规悲鸣中李白借月传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多么令人感伤 !

    秋风瑟瑟, 也总让人感慨良多。漂泊异乡的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 中诉说羁旅的愁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 面对飞雪, 谢氏兄妹饶有兴致地用“”“ ”的比喻咏雪。东流逝水, 时光匆匆, 孔子慨叹“”。

  • 2. 阅读下面的语段, 完成练习。

    其实人禽之辨, 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 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自由, 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 对就对, 错就错, 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 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 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 不妨说是凶残的罢, 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 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 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 能直立了, 自然是一大进步; 能说话了, 自然又是一大进步; 能写字作文了, 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duò 落, 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 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 则对于只能叫的动物, 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 ( ) 叫 duò( ) 落

    2. (2) “不妨”在文中的意思是
    3. (3) 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4. (4) 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

    5. (5) 请结合原作回答, 作者在此处提到“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 3. 某中学七年级(1) 班正在开展以“家风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请你参与解决。
    1. (1) 下面是家风知晓情况调查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中的主要信息。

      调查人群

      50 后人群

      60 后人群

      70 后人群

      80 后人群

      90 后人群

      00 后人群

      知晓率

      80%

      67%

      53%

      31%

      15%

      5%

      注: 上表中每个人群为100 人。

    2. (2) 下面是小娟同学的作文中的一段文字, 请你帮她修改。

      家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A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人格, 影响着人的言行。家风还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家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B 不仅是先人总结的经验教训, 更是对后人的密切教导。C 走上社会后, 我越来越感受到祖辈家训的深刻含义, 它成为我不断进步

      ①画线句子A 语序不当, 应将“ ”与“ ”调换位置。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 应将“ ”改为“”。

      ③ 画线句子C 成分残缺, 应在“ ” 后加上“ ”。

    3. (3) 你的同桌小敏认为家风的好坏与自己无关, 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作为她的同桌, 你应该怎样劝说她? 
二、阅读(55 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练习。

    我的小学

    薛晋文

    a 印象中, 我没有上过真正的幼儿园, 20 世纪70 年代末的村里没有幼儿园可上, 升入一年级前需要在小学的识字班打基础, 大概就是现在的学前班。在识字班同样能学到不少东西, 许多有趣的启蒙知识令人难忘, 一些基本的拼音字母常常被老师编成顺口溜, 现在我还能随口背诵两句, 比如, “a 像个小姑娘, 辫子朝后扬”“jqx 三兄弟, 见了ü 眼就挖去”。为了让学生快速记住阿拉伯数字, 老师领着我们摇头晃脑地反复朗读“木棍1, 鸭子2, 耳朵3……”, 充满童真童趣。

    b 我的小学曾是一座小庙, 屋檐下是麻雀和其他一些小鸟的家。上课时它们经常扑腾起来, 进进出出自由自在地玩耍, 按捺不住的同学会跳起来去抓麻雀, 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 有时动静太大, 墙壁上的尘土都被震落下来, 于是我们将书本抖一抖, 呼吸着泥土味和书香味混杂的空气继续上课。

    c 那时, 教室里没有像模像样的桌椅板凳, 村口的老树砍倒后, 木匠们用大锯锯开, 取中间最平整的板材, 老师搬来红砖垒成小砖垛, 将板材横在上面, 于是大通铺式的课桌就安装好了。桌子有了, 但是小板凳需要自己从家里带。下课时, 顽皮的同学将小板凳翻过来当马骑, 一路横冲直撞, 好不热闹。为了防止小板凳丢失, 常常是早晨带来, 晚上带走, 有的家长不放心, 怕半路上丢了, 索性就拿绳子将小板凳拴在孩子腰间, 走起路来就像拨浪鼓一样左右晃荡, 成为蜿蜒山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d 冬天里, 同学们要轮流值日, 看好用来取暖的炭炉子, 有时候隔夜起来炉火灭了, 要自带玉米芯和柴火再次点上。遇到柴火难着的时候, 老师和我们轮流用嘴冲着炉口猛吹, 浓烈刺鼻的烟扑面而来, 眼泪和清鼻涕会扑簌簌地流下来。烟火的气息在教室上空缭绕着, 弥漫着, 许久才随风散去。

    e 那时候家里实在是穷, 买不起书包, 娘就用粗布和针线给我缝一个, 不大不小挎在身上正合适。每当有了新书包, 我就想四处炫耀一番, 神气十足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

    f 六一儿童节到来时是最快乐的, 鲜艳的红领巾早早地戴在了胸前, 乡村小学热闹得就像过年一样, 老师借来了秧歌队的锣鼓, 一边教我们, 一边给村民表演, 滚铁环、踢毽子、猜谜语、丢手绢等趣味活动能让我们开心好几天。当然, 少不了简单而隆重的表彰会。作为“三好”学生得到的铅笔、橡皮和文具盒, 我一直舍不得用。崭新的奖状领回来总要高兴好几天, 就像过年贴画一样, 总要贴在窑洞里最醒目的位置。

    g 村里小学有一片自留地, 老师常带着我们下地劳动。春天, 我们一起将地里的玉米或高粱茬子整理干净, 将农家肥均匀撒开, 学着大人的样子将种子埋入土中, 似乎满眼都是收获的景象。夏天, 校门口的庄稼长势喜人, 走过路过总要回头看几眼, 就像惦记自己的亲人一样, 人和土地的感情就这样在我们心里扎了根。秋天, 和老师们一起掰玉米、刨土豆。点燃一堆柴火烤土豆, 新鲜的土豆冒着热气, 混合着泥土的芬芳, 让人百吃不腻。

    h 小学快毕业时, 村里建了一座石拱桥, 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命题作文。课堂上, 老师夸我作文写得不错, 拿着作文本给大家又是读又是看, 激动得像个孩子。在老师眼里, 学生的进步比自家粮食丰收了还要高兴。当时我理解不了老师的心情, 斗转星移, 没想到长大后我就成了她。参加工作走上讲台, 看到学生的进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激动, 慢慢明白了老师对学生的那份深情。现在我勉强能写点东西, 和老师当年的鼓励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i 再后来, 语文老师突然说要走, 临别前, 她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抱在怀里舍不得离开, 眼里噙着泪水说不出话来, 那一天我们都哭了, 闻讯赶来的爹娘们也哭了。听说老师嫁到了邻近的县里, 之后就断了联系, 再也没有见过她。

    j 四十多年过去了, 我从未忘记那所小学, 从未忘记那些老师。

    (有改动)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走在山路上腰间小板凳左右晃荡的情形, 令人难忘。 B . 第⑧段画线句不足以表现老师的鼓励和付出对“我”写作的帮助之大。 C . 从选材上来看, 文章主要回忆了“我”小学难忘的事, 充满童真童趣, 令人回味无穷。 D . 从主题上来看, 文章表达了“我”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2) 文章围绕“师生之间”回忆了哪些事?
    3. (3)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秋天, 和老师们一起掰玉米、刨土豆。点燃一堆柴火烤土豆, 新鲜的土豆冒着热气, 混合着泥土的芬芳, 让人百吃不腻。(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 (4) 文中的语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结合文章第⑧ ~ ⑩ 段简要分析。
    5. (5) 某日报设有“工匠精神”“青春风采”“金色童年”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 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 5. 阅读

    材料一:

    “学霸”一般指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帮助大家成为“学霸”。

    一详尽发问法: 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 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 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 的发问时, 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 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 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 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 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 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个故事等。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 实现知识整合, 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 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 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所以, 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 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 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 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 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 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 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 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 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 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 或20 小时, 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 研究还发现, 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 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 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 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 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 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 在做下一类习题时, 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 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 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的知识点上。因此, 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 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有删改)

    材料二: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 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 要记下大量的资料, 为方便记忆, 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 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材料三:

    学霸小高作息时间表(部分)

    6: 40—7: 00 起床

    7: 00—7: 10 背诵一篇英语短文

    7: 10—7: 30 早餐

    7: 30—7: 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 50—12: 00 上课

    12: 10—12: 20 学习英语语法

    12: 20—12: 40 午餐

    12: 40—12: 50 背诵一首古诗

    12: 50—14: 00 午休

    14: 00—14: 20 阅读名著片段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 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 . 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的。 C . 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 . 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 (2) 材料二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材料一中的哪种学习方法类似? 请说明理由。
    3. (3) 阅读材料三, 具体分析学霸小高用到了材料中的哪些学习方法。
    4. (4) 老师要求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小深很苦恼, 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 推荐三种方法帮助小深背诵。
  • 6. 阅读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学而》)

    子曰: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

    (《雍也》)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回年二十九, 发尽白, 蚤死。孔子哭之恸 , 曰: “自吾有回, 门人益亲。”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

    注: ①蚤: 同“早”。②恸: 极悲伤, 大哭。③贰: 重复。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不习乎                                       传:

      疏食                                          饭:

      我如浮云                                   于:

      弟子为好学                                孰: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自吾有回, 门人益亲。

    3. (3) 【甲】文所选三则语录, 谈论的都是方面的内容。(用四字词语填空) 
    4. (4)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 说说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写作(55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 每个人都会有欢笑, 有感动, 当然也会有泪水, 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 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 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 难以忘怀? 回忆一下, 把它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 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5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