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检测...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吕氏春秋》记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宫室建筑中,在二里头时代已经出现,到明清紫禁城的修筑达到极致。据此可知( )
    A . 儒家思想影响了建筑布局 B . 中正有序的理念渊远流长 C . 古代建筑技术趋向于停滞 D . 祖先崇拜决定了宫室功能
  • 2. 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 “天下之势方病大疽, 一胫之大几如要, 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表明贾谊主张( )
    A . 扩大地方权力 B . 郡国并行制 C . 削弱王国力量 D . 实行推恩令
  • 3. 唐玄宗时,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直接听命于皇帝,参与起草国家政令文书;至唐肃宗时, 翰林学士们与“中书门下”共掌中枢。中枢权力机构调整的目的是( )
    A . 提高中央政府的执行效率 B . 进一步加强对朝政的控制 C .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D . 强化宰相集体参政议政职能
  • 4. 明政府设立茶马司专职市易,自产至销形成了一套缜密的制度。铸造金牌信符,分发给西北各卫管辖下的各族部落,作为官方贸易的凭证。此举旨在( )
    A . 完善传统朝贡贸易体系 B . 规范民间茶马贸易发展 C .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D . 加强对西北边区的统治
  • 5. 下图是19世纪上半叶,某商品在中国的流通示意图。该商品为( )

    A . 鸦片 B . 棉纱 C . 玉米 D . 钢铁
  • 6. 在“百日维新”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告诉皇帝: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烧掉他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据此可知( )
    A . 清廷内部达成改革共识 B . 皇帝已掌握政府的※权 C . 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 D . 维新变法的障碍已扫清
  • 7. 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的文言文是倒退,这种新文体不可能在进化与竞争的法则下生存。这反映了( )
    A . 进化论在中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B . 思想领域呈现出转型的时代特征 C . 对传统文化的否定阻碍了新思想传播 D . 维新派意图借助旧文体宣传维新思想
  • 8.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 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 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意在强调
    A .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 发动农民推翻地主阶级政权( ) C . 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完成民主革命 D . 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 9. 1956年,中国宣布:“我们愿意尽能力所及,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包括提供物质授助在内,支持埃及的斗争,反对英法的侵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 . 开始确立求同存异方红 C . 支持世界非殖民地化运动 D . 正在市局全方位的外交
  • 10.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实行限价;度量衡必须精准;外欲利本不得超过20%;未侦破的抢劫案和凶杀案,由官方负责暗偿损失。这些规定( )
    A . 标志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B . 有利于社会联序的稳定 C . 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形成 D . 推动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 11. 16世纪,英王享利八世主张:教会有两层含义, 一是上帝的世界,负责人的灵魂;二是人间的教会,神职人员应置于上帝所指定的君主的权力之下,承认他为首脑,接受他的命令和统治。他的主张( )
    A . 意在服从罗马教廷 B . 引调实行君主立宪 C . 标志宗教改革完成 D . 利于建设民族国家
  • 12. 18世纪以来,法国女性卷入革命旋涡,为新制度、新世界游行示威、请愿,部分女性开始要求并争取公民权和受教育权。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 进步女性观占主导地位 B . 国民段育逐渐得到普及 C . 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D . 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13. 1793年2月,法国颁布的《权利宣言》,承认国家有责任担负基础教育和公共救济的费用,在法律上明确了教育和济贫是国家应负的义务,为法国国家福利制度提供了依据。这反 映出( )
    A . 法国大革命推动政府职能发展 B . 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工人阶级利益 C . 近代法国福利制度的基本形成 D . 大革命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4. 1914年的圣诞节,在战事惨烈的西线战场,英德双方士兵自发休战一天,有些士兵在无 人区互相问候和交换纪念品,甚至交换家庭住址。在不止一个地方,双方的战士还一起蹰足球。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宗教信仰高于战争利益 B . 和平攻势迷惑敌方的势力 C . 士兵厌恶战争渴望和平 D . 和平主义思潮在欧洲莫延
  • 15. 英国政府在1982年制定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计划在5年内投资3 .5亿英镑,一半以上由政府资助;对于煤炭和钢铁等出现衰退的传练工业部门,则采取集中合并以及裁员减资等政策来减少政府开支。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 通过工业立法逐步摆脱滞涨现象 B . 全面强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C . 科技发展促进政府干预政策的调整 D . 社会结构的变化推动立法逐渐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德十六年(1522年)七月,有葡萄牙船只来到广东, 自称“佛朗机国接济使臣衣粮者,请以所赏番物如例抽分”。葡萄牙使团到达后,满刺加(马六甲)使臣抵京,请 求中国帮他们收复被葡萄牙占领的地区。对此,礼部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佛郎机不是朝贡藩属,“又侵夺邻封,犷悍违法”,此次以接济为名,“抉货通市",心怀叵测,“疑有窥伺”“宜救镇巡等官亟逐之,毋令入境”;

    第二,严格执行勘合贸易的有关规定,如期朝贡者“抽分如例”,“不资勘合及非期而以货至者”,皆为谢绝;

    第三,对于满刺加的救援要求,请交兵部讨论。

    兵部则提出两点意见:

    第一,请朝廷以救书的形式谴责佛郎机的非法行径,令其归还满刺加疆土,同时谕令退罗等国从“救患恤邻”的道义原则出发,协助满刺加复国;

    第二,对广东方面“闻夷变不早奏闻”的巡海、备倭等官,逮问治罪。礼部、兵部的处理意见,嘉靖皇帝全予采纳。

    ——摘编自庞乃明《正嘉之际明朝对葫外交之确定》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政府对外交往的特点。
    2. (2) 请你对明朝政府关于葡萄牙政策做出合理解释。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 年以后加快了。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政治改革方面,也体现在思想、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除了今文经学运动外,一些观点和行为也从根本上重新定位,这是由传统学术的变动趋势和西方思潮的涌入所引起的。社会方面,个人代替家庭和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买办和军阀两个新兴阶级备受瞩目,同时,城市数目激增。经济方面,对政府财政的批评增多,贸易逆差加剧,而且外国对中国经济中的现代部分的控制加深……在这十五年里,旧的思想、社会和经济秩序已荡然无存,而新的秩序正蓄势待发。这种快速的转变,预示着一场大的政治动荡将翩然而至,历时两个半世纪的满洲王朝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采它不能与时代同行,并提供一种替代暴力变革的方式,它将注定灭亡。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潮流 ·秩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日工程师

    韩琨是上海棕胶制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79年,奉贤县钱桥公社橡胶塑料厂聘请他担任技术顾问。他利用节假日时间,为工厂研制成功微型轴承橡胶密封圆(为国家填补一项技术空白),因此他拿到厂方的奖金、补贴等共计3418元。1981年,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控告韩呢收受贿赂,要求追究韩琨的刑事责任。

    1982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救活工厂有功,接受报酬无罪》的报道。1983 年 1 月8日起,《光明日报》开降《如何看待科技人员业余应聘接受报酬——关于助理工程师 韩琨问题的讨论"专栏,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科技人员业余隶职该不该李酬金的 大讨论。

    1983年3月,中央明确通知各地,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业余兼职并获 取合理报酬,由此而受到打击的科技人员一律于以平反。此后不久,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科技体制改苹的文件明确规定: “允许科技人员业余获职并获取报酬。”从此,科技人员八小时以外从事第二职业成为合法,而且有了“星期日工程师”的美名。

    —— 摘编自高叙法著《韩琨事件揭私》

    结合材料,阙释“星期日工程师”现象。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差别关税

    材料一

    表1:英属西印度原糖到岸价和税率 (单位:先令,每英担价)

    年份 到岸价 税收 税率
    1689 22 2 9%
    1744 24 6 25%
    1774-1777 29 6 20%
    1778-1783 43 11 26%
    1784-1789 33 12 36%

    表2:外国燕糖税率相对英属西印度蔗糖税率倍数

    年份 1661-1705 1705-1747 18世纪末
    外国蔗糖税率倍数 270% 340% 220%

    材料二

    十入世纪末开始,多股强大的力业开始反对这一政策。不同的力量为了不同的目的——废 奴主义者为自身理念,自由主义贸易倡导者号称为了经济和国家发展,东印度公司为了自身利 益却号称为了公平和正义——共同和接力反对“西印度集团”及其特权。

    材料三

    (1846年,英国首相约翰 · 罗素)建议保留每英担十四先令的蔗糖进口税,同时承认所有外国糖的平等地位,无论是不是奴隶劳动,都在二十一先令水平,并且逐年减少,直到它达到了十四先令 …… 到一八五四年,这个计划完成,外国蔗糖税和英属西印度一致,英国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正式终结。 …… 随着蔗糖差别关税废除,加糖红茶更是成为英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这一从显贵阶层起源的习惯终于进入寻常百姓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建立《近代英国燕糖进口差别关税及其终结》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燕糖进口关税政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英国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 (2) 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股力量,说明其反对英国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蔗糖差别关税废除的原因,并指出其反映的 经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实施和废除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