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7 浏览次数:57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笑(nì)  分(zhī)    时(shà)  叨(suì) B . (mèn)       菡(dàn)       慈(lín)      弄(shì) C . (yǎ)       憔(cuì)    一宿(xiǔ)         妹(zǐ) D . 浴(mú)         散(chāi)       树(sāng)       蔽(yīn)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遮蔽 烂漫 墙璧 暴怒无常 B . 莲蓬 花瓣 高洁 喜出忘外 C . 祷告 决别 徘徊 翻来覆去 D . 心绪 瘫痪 攲斜 各得其所
  • 3. 经典诗文默写。
    1. (1) 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 (5) 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 (6)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 (7)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 (8)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朱自清《春》)
    9. (9) 一点点黄晕的光,。(朱自清《春》)
    10. (10)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朱自清《春》)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勤俭节约。②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理应恪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培育优良作风、涵养优良品质的有效途径。③一方面,厉行节约需要从细节着眼、于小处入手,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都关乎节俭品德的养成。④另一方面,______心中常存对资源的敬畏、对浪费的愧疚,______能养成谦逊处事的行为习惯,让勤俭节约内化为健康人格的一部分。⑤往大了说,一个团队是厉行节约蔚然成风,还是铺张浪费大行其道,也关乎其风气建设。⑥所以,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的事,更牵涉到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作风形象与建设发展。

    1. (1) 语段中加点的“倡导”“团队”分别是(填词性)。
    2. (2) 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请将第④句中横线处需填写的关联词写在下面横线上。
  • 5. 读《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有时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请你参与“探究《朝花夕拾》中的‘小鲁迅’与‘大鲁迅’”的专题阅读活动,帮助设计阅读方案,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选篇阅读

    小组交流

    ·小玉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发现:百草园之趣、三味书屋之趣让“小鲁迅”拥有快乐的童年,文中也体现出“大鲁迅”就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抹杀的思考。

    ·苍苍读《无常》,发现:“小鲁迅”与其他人对活无常的喜爱,也让“大鲁迅”从中看到人间公道的缺失,引发了他对“正人君子”的讽刺。

    ·我读,发现:

    (温馨提示:本题已出现的散文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除外)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6. [原创题]请你参加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笔”书写美】

    1. (1) 某同学准备通过解读成语的形式,号召大家多读书,请你把上面的成语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推荐给他。

    2. (2) 下面这幅作品在学校的主题绘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描述画面内容。

    3. (3) 学校文学社做了一次关于“中学生主要阅读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图。请你任选一个问题,结合你的阅读经验,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至少两条)

    4. (4) 你们班计划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想请语文老师为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班级委派你前去告知语文老师。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和语文老师做简短沟通。
三、阅读(46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各题。

    【材料一】伴随着三星堆重大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人们对三星堆的关注度再次空前高涨。2022年5月12日,“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展,展示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青铜文化遗存,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展。

    除了可以近距离参观外,不少市民还被展厅外的文物周边产品吸引,驻足选购。现场当即“拆盲盒”的刘女士说:“感受过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后,买件‘小玩意儿’做纪念,把‘青铜文明’带回家。”

    【材料二】三星堆出土的眼形器数量多、形制多样、种类丰富。眼睛,确实是三星堆文化最特殊的表现形式。或许因为对太阳的崇拜,代表光明的眼睛成为图腾之一。不过,关于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纵目作为特征被提及。

    “眼睛崇拜”还有一种和烛龙有关的说法。烛龙的眼睛就是纵目,更重要的是,甲骨文中的蜀字,与烛龙蛇身人面的形象大同小异。眼睛代表着光明,对烛龙的崇拜慢慢演化为对眼睛的崇拜,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材料三】

    【材料四】下面是小语和小文的对话:

    小语:我关注了“三星堆遗址连拆6个盲盒”的话题,考古就像拆盲盒,遗迹就是古人留下的惊喜,太好玩了。

    小文:我喜欢看“央视频”原创的三星堆动画短片《三星记》,历史人物被绘制成动漫人物,他们说的话融入了网络流行语,超有意思。

    小语:我之前去过四川的三星堆博物馆,360°环绕投影、裸眼3D影像、沉浸式展厅……太有科技感了。我还想再去一次。

    1.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次掀起了大众对三星堆文物的关注热潮。 B . 人们参观“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可以领略到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和成就。 C . 代表光明的眼睛成为图腾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对太阳的崇拜。 D . 眼睛是三星堆文化最特殊的表现形式。
    2. (2) 你从【材料三】中得出了哪些结论?请简要概括。
    3. (3) 如果要让文物“活”起来,你有哪些建议?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仿照示例,从不同的角度简要回答。

      示例:推出文物相关产品,如盲盒。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看 海

    刘群华

    ①父亲是看故乡的山长大的。

    ②在故乡,只要打开一扇门,群山便迎着晨曦,耸峰立岭,鱼脊般威武地逶迤而来。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问在海南当兵的人:“山的那头连着海吗?海比门前的河大多少呢?”

    ③当兵的人没有回答,只呵呵地笑。或许在他的心里,海无法用语言诠释。

    ④那之后,父亲总翻阅我课本中和图画中的大海,看大海的气势和刚毅,看大海的惊涛骇浪和宽广辽阔,他把有大海的图画和文字都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⑤有一回,他病倒了,躺在医院的病榻上看电视,画面上是南海的椰树、沙滩、海贝以及天空一样辽阔的海面。他顿时高兴了,从病榻上坐了起来,神情激动,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海。

    ⑥父亲年轻时也萌生过几次看海的念头。可那时生活拮据,哪有空闲和能力去看海?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

    ⑦早些年,我考上山东的大学。父亲收拾着简陋的铺盖,喃喃道:“帮我看看海,看它是个啥样子?”

    ⑧我点头。

    ⑨可是,父亲的计划和寄托又落空了。我的学校离海很远,读书生活不易,我哪还敢迈出脚去听海的涛声?

    ⑩我托住在海边的同学给我带一张海的照片和几个小小的海螺,然后,我把这些寄了回去。父亲收到大海的照片,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浪花翻滚,席卷着娇小的海鸥,在几个小小的海螺里,嗅一嗅,依稀还残留着大海的咸风,父亲觉得满足了。

    ⑪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最后他怔怔地问我:“海水是咸的吗?在阳光下海滩上真的都是一层白霜似的盐粉吗?”

    ⑫我没有去过,只能嗯嗯回应。他的眼睛盯着我,终于看出了什么,坚定地说:“一定要去看看海!”

    ⑬我抿着嘴唇使劲地点头。

    ⑭大海已经在父亲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在我的心里,也潜移默化地茁壮成长了。

    ⑮今年我去了海南。临行前,我问父亲:“你去不?”

    ⑯他摇了摇头。

    ⑰“那海很好看的。”

    ⑱“去不了。早十年,我就去了。”他伸了伸那双已经走不了路的腿。尽管此时贫穷已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⑲我乘飞机来到三亚。宾馆三面临海,绿树掩映。只要我打开靠海湾的窗子,大海的气息便汹涌而来。这片海湾还没有开发,有着自然的美丽。破晓时分,晨曦铺过翠绿的海面,像一树春的桃花在风浪的皱褶里闪烁、跳跃。海湾的近处有礁,有屿,有岛。海湾的远处也有礁,有屿,有岛。我立于天地之间,风从我的身边吹过,像渔船一样匆匆忙忙。也有小船在近海撒网,收获的恐怕不是海鲜,而是一份水珠飞溅的明媚心情。

    ⑳我用手机拨打视频电话,父亲躺在轮椅上接听了。我说:“听到了吗?这是海的声音!”这声音像故乡的潺潺水流,从河滩直泻而下,又像暴风骤雨,打在门前单薄的树叶上!

    ㉑父亲在那边静静地听着,认真地听着,连连说道:“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我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岛,葱茏的岛上树木黛青,如故乡田垄里一颗安静的青螺。

    ㉓我说:“看到了吗?那就是海岛!”

    ㉔父亲兴奋地说:“看到了,看到了!”

    ㉕细腻清澈的海水像孩子的小手一样润滑,抚摸着我的脚踝。我伸手蘸了海水舔了舔,说:“感觉到了吗?海水真的是咸的!还有鱼的腥气!”

    ㉖这时父亲试图从轮椅上站起来,可几次努力都是徒劳。几十年的梦想,几十年的寄托,在这一刻经由我,终于实现了,就像大海仰望的陆地,像船儿牵挂的彼岸一样,终于合拢到了一块,幸福在了一起。

    ㉗我说:“这就是你想了无数遍的海。”父亲沉默了,许久才说:“你一定要给我舀一口海水回来!”

    ㉘一朵浪花溅在我的嘴唇上,混着我的泪水流了下来。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体现父亲对大海的渴望?请简要概括。
    2. (2) 文章从“我”的角度来讲述父亲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3. (3)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 (4) 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①他的眼睛盯着我,终于看出了什么,坚定地说:“一定要去看看海!”(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②我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岛,葱茏的岛上树木黛青,如故乡田垄里一颗安静的青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5. (5) 本文以《看海》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 , 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 , 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烈性酒。③谏:规劝。④可念:可怜。⑤改容:改变脸色。指态度缓和下来。⑥阿奴:尊长称卑幼之词,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俄而雪骤

      可拟

      未已

      阿奴欲放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遂遣     下车引 B . 白雪纷纷所似 可作此 C . 醇酒罚之  观沧海 D . 至过醉    去后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

    4. (4) 从【甲】【乙】两文,我们能看出谢太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阅读颔联,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 (2)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作文(50分)
  • 11. 请以“了不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