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8 狼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8《狼》 一课一练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zhuì)       大(jiǒng) 奔(qí)        目似(míng) B . 蔽(shàn)       时(shào) 敌(yòu)       意甚(xiá) C . (qū)          担(chí) 尾(kāo)       狡(xiá) D . 眈(dān)        积(xīn) 假(mèi)       刻(qīng)
  • 2.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 .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3. 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 . , 目似瞑,意暇甚 B . 夫君子 C . 而两狼并驱如故 D . 下车引
  • 4.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屠/自后/断其股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5.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jǐng)  蔽(shàn)  尾(kāo) B . (xiá)       行(zhuì)       积(xīn) C . 担(chí)       眈(dān)       目似(míng) D . (mèi)       兽(qín)       时(shǎo)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二、字词书写
三、<u data-font-emphasis='emphasis' class='fmt-emphasis-words'>填空题</u>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两处)

    久 之 目 似 瞑 意 暇 甚

  • 10. 文学常识对对碰。

    》作者是朝的,字留仙,世称,著有《》,这是一部文言小说集。

  •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1) 野有麦场( )
    2. (2) 其一坐于前( )
    3. (3) 行甚远( )
    4. (4)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
    5. (5) 一狼径( )
    6. (6) 屠起( )
    7. (7) 担持刀( )
    8. (8) 一狼仍( )
    9. (9) 一狼其中( )
    10. (10) 狼亦矣( )
四、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驼的喘息

    粱晓声

    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⑤陪行者说,这三头骆驼很可能曾是家驼。主人原本是靠它们驮运货物来谋生的,自从汽车运输普及后,骆驼的用途渐渐过时,主人继续养就赔钱了,可又不忍杀它们,于是骑到离家远的地方,趁它们不注意,搭上汽车走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⑥那一次在野外近距离见到了骆驼以后,我才真的对它们心怀敬意了。

    ⑦不久前,我在内蒙古的一处景点旅游,骑到了一头骆驼背上。那景点养有一百多头骆驼,专供游人骑着过把瘾。但须一头连一头,连成一长串,集体行动。

    ⑧驼队行进在波浪般起伏的沙地间,我忽然感觉有东西拱我的肩,勉强侧身一看,是我后边的骆驼翻着肥唇,张大着嘴。我怕它咬我,只得尽量向前俯身,但却无济于事。骆驼的脖子那么长,它的嘴仍能轻而易举地拱到我。有几次,我感觉到它柔软的唇贴在了我的脖梗上,甚至感觉到它那排坚硬的大牙也碰着我的脖梗了。

    ⑨倏忽间我于害怕中明白——它是渴了,它要喝水。而我,一手扶鞍,另一只手举着一瓶还没拧开盖的饮料。我当然是乐意给它喝的,可我不敢放开扶鞍的手,而且就算我能拧开瓶盖,也还是没法将饮料倒进它嘴里,我有严重的颈椎病,扭身对我是件困难的事。

    ⑩它却不拱我了。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我一向以为,牛啦,马啦,骡啦,驴啦,包括驼和象,它们不论干多么劳累的活都是不会喘息的。那一天那一时刻,我才终于知道我以前是大错特错了。

    ⑪既然骆驼累了是会喘息的,那么一切受我们人所役使的牲畜或动物肯定也会的,只不过我以前从来听到过罢了。

    ⑫那骆驼不但喘息,而且还咳嗽了,一种类人的咳嗽,又渴又累的一个老汉似的咳嗽。举着一瓶饮料的我,生平又第一次听到骆驼的咳嗽声……

    ⑬一到终点,我立刻拧开瓶盖要使那头骆驼喝到饮料。偏巧这时管骆驼队的小伙子走来,阻止了我。。因为我手中拿的是一瓶葡萄汁,骆驼是不能喝果汁型饮料的。

    ⑭我问他这头骆驼为什么又喘又咳嗽的。他说它老了。我说:“既然老了,那就让它养老吧,还非指望这么一头老骆驼每天挣一份钱啊?”小伙子说,驼群每天都集体行动,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

    ⑮我无话可说了。那老驼尚未卧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瞪着双眼睇视我,说不清望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手中的饮料。我禁不住它那种望,转身便走。

    ⑯几个月过去了,我耳畔仍每每听到那头老驼的喘息和咳嗽,眼前也每每浮现它嗔视我的样子。

    (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简要写出作者围绕“骆驼”行文的思路。

      →旅游时遇到一头喘息的老驼

    2. (2) 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 . 托物言志 B . 欲扬先抑 C . 借景抒情 D . 设置悬念
    3. (3) 作者在文中描述老驼“类人的喘息”“类人的咳嗽”,有什么用意?
    4. (4)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的。(150字以内)
  • 13. 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五、综合性学习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狼拥有特殊的品质和超强的生存能力,是大自然中一支比较优秀的种族。它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机警敏捷,善于捕捉;它们有速度,有纪律,善于伪装自己,大敌当前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它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并生存繁衍;它们熟悉荒原或丛林的种种游戏规则,可进可退,能屈能伸,闪转腾挪。

    1. (1) 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改正。
    2. (2) 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3. (3) 有人说狼是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应大肆捕捉或消灭,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