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学校拟开展“宋韵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来完成相关任务吧。(19分)
  • 1. 读下面介绍德寿宫的文字,回答问题。

    杭州又见德寿宫。当历史的帷幕缓缓拉开,八百年前____立于南宋临安城的德寿宫,正在拂去历史烟尘,在杭城yùn____育着新的生机。

    南宋时期德寿宫又称“重华宫”,现在的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共展出珍贵的宋代文物220余件(组),它是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德寿宫外墙红漆灰砖,清新的色调与烟雨朦胧的意境____,是名fù____其实的城市瑰宝。

    一座德寿宫,静mù____而庄严。它是南宋王朝的缩影,承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也承载着百姓的家国情怀。它穿越八百年时空,连接起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立 ②yùn育 ③名fù其实 ④静mù

    2. (2) 下面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兼而有之 B.相得益彰 C.混为一谈

    3. (3) 下列准备用来宣传德寿宫的标语,你会推荐哪一句?请结合文字内容及句子表达效果,简要阐述理由。

      ①宋韵风华今何在?德寿宫墙一抹红

      ②宋韵雅音,德寿重华

  • 2.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中国古典诗文之旅

    阶段

    时期

    作品

    诗文

    起源

    西周春秋

    《①

    ,君子好逑。(《关睢》)

    ,在水一方。(《蒹葭》)

    发展

    《桃花源记》(陶渊明)

    ,并怡然自乐。

    高峰

    唐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海内存知己,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可怜身上衣正单,⑦

    宋朝

    《卜算子·咏梅》(陆游)

    “⑧,⑨。”人们常用这个句子来赞美坚贞不屈的品质。

二、【思·宋韵传承】(61分)
  • 3.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作为博物馆,德寿宫是如何破解可观性差、观众看不懂、不爱看等遗址展示普遍面临的困境?

    记者注意到,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内设有纪录片、建筑模型、场景再现等多形式展项,观众可在考古遗址、南宋景观与虚拟场景中来回转换,沉浸式体验南宋建筑、科技、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在重华殿遗址展示区,通过CAVE空间投影技术和三折屏幕带来的超大沉浸视觉效果,观众站在900多平方米的遗址现场,身临其境,跟着宋孝宗一起从皇城出发,经御街,到德寿宫,进入宋高宗寿庆经典场景,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千年前,重重宫门后是神秘的南宋皇室。千年后,宋韵文化可观、可感、可体验,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二

    茶为国饮,造极于宋。茶文化之所以能在宋代尽显风骚,与宋代文化的鼎盛不无关系。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史专家认为,由于宋代有过较长时期安定的社会环境,农业经济相对富庶,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兴起,促进了文化的繁盛。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议茶法》中写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宋代点茶在中国茶史上则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形成于五代宋初,流行于两宋时期,鼎盛于宋徽宗时期。被称为“中国历史茶皇帝”的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详细论述了宋代点茶。

    不仅当时的皇宫贵族崇尚饮茶,宋朝普通百姓也热衷茶艺。

    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曾考证宋人饮茶习俗,历经多年的深入研究,自主研创了“惟携茶具赏幽绝——宋代点茶”表演。不仅掌握了仿宋团饼茶加工中采茶、拣茶、洗茶、蒸茶、榨茶、捣茶、压膜、烘干等多道核心工艺,成功复原制作了宋代的团饼茶,还重现了“汤花拂起咬盏不散”的点茶奇观。“宋代点茶”茶艺表演进一步挖掘了宋韵茶文化价值内涵,夯实杭州宋韵文化实证基础,建立了宋韵茶文化新标识。

    材料三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宋·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材料四

    焚香,是宋人热衷之事,与插花、挂画、点茶一起被称为“君子四雅”。周科羽是杭州合香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景堂制香老字号第九代传人。

    “宋朝文人雅士每天的生活,都始于点燃一根香。小时候我就特别爱看外婆制香,我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玩着香,看着一缕缕烟,那时候我就认为:香,就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90后制香人周科羽谈起香时,总是神采飞扬。2016年他带着传承的技艺,老号新开,让香文化不再局限于庙宇神坛之中,开启了新的征程。

    “‘宋茶’‘宋梅’‘满陇桂雨’是我们目前销量最好的三款香,也是分别结合了杭州的龙井绿茶、超山梅花、满陇桂花创新研制出的香。我们现在每一爆款的年产量都在200千克以上,高峰的时候1个月能售出几万份。我们也在应用上创新,开发了更符合现代人生活和需求的衍生品,有香牌、香枕、口罩等。”周科羽介绍道,从香的研制、包装设计,到产品推广,他和团队一直在摸索和前行。

    让宋韵文化中的非遗制香技艺与现代社会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既是受众的期待,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1. (1) 这组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宋韵文化在杭州大地上活起来、用起来、留下来”?请简要概括。
    2. (2) “茶为国饮,造极于宋。”请根据材料二,推断宋代茶文化鼎盛的原因有哪些。
    3. (3) 请结合材料三与材料四的内容,简要回答宋代文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情趣。
    4. (4) 学校将举行“宋韵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让同学们身着宋服,体验宋代人生活习俗。但有同学认为,宋韵文化与当今相隔遥远,参加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大。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回答。
  • 4. 为迎接第19届亚运会,杭州市文旅局发布了德寿宫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刘奶奶打算乘坐地铁到江城路站下车,然后步行前往德寿宫。她要怎么走才方便省时?请根据下面这张路线图及文字说明,向刘奶奶介绍行走路线及相关注意事项。

    要求:说明顺序得当,方位词使用准确,语言得体流畅,120字左右。

    【说明】

    ⒈江城路站离德寿宫最近的地铁口为E口。

    ⒉出站后,请按照路线图的箭头标示行走。

    ⒊德寿宫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30-17:00,16:30后停止入场。

  • 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西湖记亿

    张抗抗

    ①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常去上天竺。

    ②那时由于外婆与舅舅一家同住,妈妈常带我和妹妹去上天竺探望,我因此和上天竺结缘,成为我少年至青年时代一段美好的记忆。

    ③去上天竺,坐七路汽车到灵隐终点站下车,然后步行上山。

    ④一条时急时缓的清溪,贴着公路顺山而下。石砌的溪岸,溪边伫立着香樟树或是桂花树,还有藤蔓蕨类大叶,给溪上罩了一层绿荫,走累了,在溪边歇息,撂起清水洗脸,浅浅的溪水清凉润滑。溪水的源头从上天竺山涧里流下来,干净得伸手可喝。跳跃的溪水遇上低洼的涧底,聚成了小水潭,池子可洗菜洗衣,手指头大小的鱼一闪而过,出溜就不见了。到了秋天,桂花树高大丰满的花冠,有一半沉甸甸覆在溪水上,人循着香气走,香气随着人走,一路都在香风迷雾里。十字形的小朵金花银花从树叶里冒出来,风吹过,下雨似的纷纷洒落在水里,整条溪都是香喷喷的。

    ⑤一路上山,两边是山居民舍,门前有大树,或香樟或桂花,树下是乘凉的空场,散放着几把矮竹椅,家家都有一块石板搭成的洗衣台,滴着昨夜的雨水。因茶园和竹园的好收成,有些殷实人家造起了两层楼的砖房,进门是宽敞的客堂间,一家人有各自的睡房,日子过得蛮像样。若是门前或二楼有水泥大晒台,那就很阔气了。一路走过去,只见猫狗懒洋洋地趴在台阶上,公鸡四处闲逛,母鸡下蛋咯咯叫,还有树上婉转的鸟鸣……天竺村居的安适与宁静,今人已很难想象。

    ⑥过了这一处村庄民居,在下一个村舍之前,路边又是别样风景:近处的山坡上栽有油绿的松树,开阔的谷地是茂密的茶园,远处翠绿的竹林从山脚漫到山尖,密密的竹叶竹梢在风中波浪似起伏。一场小雨过后,吸口气,空气是甜的。山谷里缭绕着淡淡的绿雾,绿得黏稠,抓一把就可以用来当雪花膏。

    ⑦舅舅家的宿舍,有一间侧屋就架在溪涧上,溪水哗哗响个不停,在水声里入睡,又被溪水吵醒。到了谷雨时分,舅妈会去山里采野茶,晒干了,泡出来的茶水绿意浓浓香醇醉人。有一年在山上过春节,大年初二表妹带我们去挖荠菜,茶叶地里的土质松软,一摊一摊又肥又嫩的荠菜,贴地匍匐躲在茶树底下,一会儿就采满一篮子。回去择洗干净,荠菜香干炒肉丝,若是荠菜肉末加上冬笋丁包馄饨,清香鲜美令人乐不思杭城。山里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春天拔蕨菜(一定要刚刚露头的小芽,卷曲的梢头还没打开才嫩,尽管如今人们已经不太吃蕨菜了)。秋天打柿子捡白果,这一带山里很少种白果树,要跟着银杏果那种难闻的气味去寻(即便只捡到几个也很开心)

    ⑧我喜欢下雪的日子,小风夹着雪末一阵阵袭来,裹着树叶的气息。白雪压弯了舅舅家门前的翠竹,拿着竹竿去打雪,雪像瀑布一般倾洒下来。望得见雾蒙蒙的山上,一株株茶树顶着一蓬蓬白雪,好似戴了一顶顶白色的毡帽,整个茶园就像戴白帽的小矮人聚会。最令人惊艳的是腊梅或春梅,少说都有百十年树龄,树干有碗口粗了。黝黑的老枝依旧苍劲,摆个洒脱的姿势,前后左右地伸展开去,满树一枝枝金黄色腊梅、一朵朵粉红色的春梅,犹如一只只小碗。雪后初晴,只见冰清玉洁的瓷碗,一只只都盛满了白雪,应了天竺佛地的缘分,就那么托钵端着,好似供养或施舍的一碗碗玲珑剔透的糯米饭。

    ⑨西湖之美,藏在西湖四周的山里,外人是不晓得也不懂欣赏的。

    ⑩天竺既是山,山山相连,自是山外有山,天竺的妙处之一在于登山。那个年月,山里除了山民,还没有登山客。空山寂寥,空谷传声,唯有从萎黄的草叶间传来窸的足音。这远离尘嚣的天竺,与那座铿锵激昂的城市,犹如两个世界。

    ⑪天竺山里多杜鹃花,俗称映山红。每年春天,只要我在杭州,表妹阿虹一定会为我去采映山红送来城里。尺高的细枝,缀着大红色浅紫色粉红色的花朵,插满了家里所有的花瓶,房间就像一座花园,满屋子弥漫着映山红浓涩的味道,我就在草叶花瓣湿润的气息里写作,那是我享受过的最奢侈的天竺杜鹃。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工厂陆续撤离,天竺寺院逐渐得到修复,舅舅一家也搬回城里住了。上天竺曾经的野趣美景,成为我记忆里一个个不断回放的视频。

    1. (1) 【思维导图·理游踪】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 (2) 【笔记批注·觅所见】张抗抗的散文,用字与修辞都极有表现力,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书摘卡

      山谷里缭绕着淡淡的绿雾,绿得黏稠,抓一把就可以用来当雪花膏。

      批注:①

      书摘卡

      雪后初晴,只见冰清玉洁的瓷碗,一只只都盛满了白雪,应了天竺佛地的缘分,就那么托钵端着,好似供养或施舍的一碗碗玲珑剔透的糯米饭。

      批注:②

    3. (3) 【咀嚼涵咏·品意味】文学作品中用括号补充的内容往往别有意味。请在下面选项中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探究括号里的文字有何意味。

      ①山里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春天拔蕨菜(一定要刚刚露头的小芽,卷曲的梢头还没打开才嫩,尽管如今人们已经不太吃蕨菜了)。

      ②秋天打柿子捡白果,这一带山里很少种白果树,要跟着银杏果那种难闻的气味去寻(即便只捡到几个也很开心)。

    4. (4) 【拓展勾连·悟情思】请结合全文内容与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的“西湖记忆”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思。

      【链接材料】张抗抗曾表示:“很多年前,我曾打过一个比方,杭州是我的原生血肉 , 黑龙江是我的骨骼,北京是我的大脑和心脏。而杭州对于我,是一个休憩补血之地。”

  • 6. 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甲】

    北高峰

    山自仙霞岭而来,缠徽历严 , 结局于杭。如龙游千里而独角霄,如虬饮长河而髯注雨,真钱塘之天柱也。其东则渺渺茫茫,蓬瀛之胜可数;其西则隆隆隐隐,龙凤之气犹存;其南则屏以重山,而罗刹斜绕其背;其北则辟以太野,而皋亭逆峙其喉。廓然 , 逌(yōu)然长啸,襟揽天风,心空海宇,何如其乐也!

    (节选自田艺衡《北高峰》)

    【注释】①严:严州,今浙江建德。②蓬瀛:古人所说的蓬莱和瀛洲两座仙山。③罗刹:钱塘江又称罗刹江。④逆峙其喉:指皋亭山突起在冲要部位。⑤廓然:辽阔的样子。⑥逌然:悠闲舒畅的样子。

    【乙】

    观潮

    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其杭人有一等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子胥弄潮之戏 , 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且帅府节制水军,教阅水阵,统制部押于潮未来时,下水打阵展旗,百端呈拽,又于水中动鼓吹,前面导引,后抬将官于水面,舟楫分布左右,旗帜满船。是时正当金风荐爽,丹桂飘香,如之何不对景行乐乎?
    (节选自吴自牧《梦粱录》)

    【注释】①迂:迎接。②子胥:指春秋吴国的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潮神。

    【丙】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注释】①曦:阳光。②冈:山冈。③水仙王:宋代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1. (1) 借助表格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方法借鉴 加点词 参考 解释

                                                                                                                                                                                                                     

      课内迁移

      如龙游千里而独角

      矫首视(《核舟记》)

      如虬饮长河而髯注雨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语境推断

      廓然四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推断

      结合句式

      东有江潮

      从前句“西有湖光可爱”来推测

      联系成语

      潮出海门

      伺机而动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孑子胥弄潮之戏 B . 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迂子胥/弄潮之戏 C . 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孑子胥弄潮之戏 D . 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孑子胥弄潮之戏
    3. (3) 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乙文中画线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的盛景,并简要回答这个句子有何作用。
    4. (4)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评价苏轼的诗歌“气象洪阔”,请分析丙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5. (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结合三则古诗文的具体内容,参考示例梳理探究。                                                                                                                                                                                          

      选文

      景物特点

      作者感想

      《北高峰》

      心空海宇,何如其乐也!

      心情愉悦,胸怀开阔,这是何等的快乐呀。

      《观潮》

      钱江潮雄伟壮阔,弄潮儿逐浪其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早晚晴雨风姿不同,各具情态。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梳理出阅读这类描摹山水风光诗文的方法:⑤

  • 7. 班级拟开展以“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其主要经历 , 阐述你对活动主题的理解

    备选: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贝多芬(《名人传》)

    ③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三、写作题(40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任务。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看”,外看人间万物,内照心灵深处。看窗外风景,得到美的享受;欣赏他人风采,了解别样的人生;审视自己内心,获得新的认识。

    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看”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发表你的观点或看法,也可以进行想象创作。

    写作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字数不少于6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