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暑期线上协作体...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Ⅰ
  • 1. 学者在论及中国某一文化遗址时指出,“它是中国邦国时代‘满天星斗’中的一颗,展现了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这一文化遗址位于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 2. (2023·嘉兴二模) 到隋朝时,汉中地区“杂有僚户,富室者颇参夏人为婚,衣服居处言语,殆与华不别”;原荆州和雍州地区也“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    )
    A . 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族 B . 大一统下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 . 北人南迁推动南方的开发 D . 边疆管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
  • 3. 有学者指出:“(唐朝)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下列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

    ①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 
    ④高僧法显前往天竺收集梵文经典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4. 条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某条款规定“向来洋药、铜钱、米谷、豆石、硝磺、白铅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与该条款相关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法战争 D . 中日甲午战争
  • 5.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6. 进入21世纪,“台独”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要求反对和遏制“台独”活动。为此,大陆方面( )
    A . 推动汪辜会谈 B .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 . 提出“九二共识” D .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 7.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下列相关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B . 封君与封臣间形成契约关系 C . 农奴必须向领主交纳什一税 D . 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 8. (2023高一下·通州月考)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 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 . 强调社会公平 C .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 促进思想解放
  • 9. 《英国通史》评论说“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火车最初出现时,车厢里不可能放着的有( )
    A . 机制纱 B . 机制布 C . 电话 D . 蒸汽机模型
  • 10.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区域集团化快速发展,当前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是( )
    A . 东南亚国家联盟 B . 亚太经合组织 C .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 欧洲联盟
二、选择题Ⅱ
  • 11. (2023·杭州二模) 《汉书·食货志》载:“天下既定……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这表明汉初(    )
    A .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 . 征收的赋役种类繁多 C .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注重民众的自我管理
  • 12. 以下是汉唐选官制度的变革历程,从表中可看出科举制的实行( )                                                                                                                                                                              

    时间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制度名称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拔标准

    德行、才能

    家世、道德、才能

    考试

    组织者

    地方官

    中央委任中正官

    中央官员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使官员人数不断膨胀 C . 确立了儒学独尊 D . 使知识分子醉心功名
  • 13.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下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④①②③
  • 14. (2023·宁波二模) 元朝初年,泉州有1.5万艘戎克船从事海外贸易活动,航线遍及东南亚、印度、波斯湾、东非等地。据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当时与泉州有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近百个。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因素有(    )

    ①泉州所处的运河沿岸工商业集镇兴起

    ②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重大进步

    ③大量白银随着陆、海路丝绸之路流入泉州

    ④宋元时期磁罗盘、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5.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权力急剧衰弱,地方权力开始膨胀。下列各项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②东南互保
    ③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宣布独立
    ④义和团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下图是这一阶段的战争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为辽沈战役,战役后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B . ②为淮海战役,战役后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C . ③为渡江战役,战役后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了解放 D . 三场战役由毛泽东在河北指挥,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17. (2023高一上·嘉兴期末) 在毛泽东创立的革命理论体系中,有两个革命的相互关系被形象地比喻为文章的上下两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这“两个革命”是( )
    A .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 .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 18. 如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年份

    项 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①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国家成功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④全国掀起工农业“大跃进”运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古代文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下图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列关于各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处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B . ②处诞生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C . ③处国家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D . ④处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 20.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这样写道:“在莫桑比克,他们试图控制南非的黄金贸易;在霍尔木兹海峡,他们控制了波斯湾的入口;在果阿,他们贩运印度的胡椒;在马六甲,他们监管从中国南海到印度洋的货船。”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展 B . 以葡萄牙为主的印度洋贸易 C . 荷兰在亚洲和非洲建立多个殖民地 D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21. 下列法律条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规定了一切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把所有法国人置于平等的地位”

    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③“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④“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A . ②④③①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④③
  • 22.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欧文的做法( )
    A . 探索建立理想社会 B . 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 C . 指明工人运动方向 D .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 23. 下图是1908年在《巴黎小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奥斯曼苏丹杜尔·哈米德二世(右)、奥匈帝国君主约瑟夫一世(左)、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中),他们的脚下为奥斯曼帝国领土。该漫画可说明( )

    A . 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C . 一战南线战场空前激烈 D .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 24. 如图是1930年的苏联宣传画《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五年计划,四年完成!》,该宣传画( )

    A . 表达了争取国内战争胜利的迫切需求 B . 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 . 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D . 彰显执政者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精神
  • 25. 下图呈现的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单位:%)”(以1950年为基数,从左至右,依次是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的有关数据)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一度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 B . 各国发展不平衡源于国际间缺少协调合作 C .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是经济增长重要原因 D . 两极格局瓦解与多极化发展为日本赶超提供契机
三、非选择题
  • 26.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文化的现代化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早期工业化以抵御外辱为最初动机,兴办军事工业以增强军事力量便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政府从1865年开始大规模创办军事工业,到1890年共开办军事工业21家。……中国的工业化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工场手工业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和经济制度逐渐展开的,洋务运动中产生的新式工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引进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乃至资金和组合方式而开办的。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

    材料二 辛亥革命民国取代帝国,诚然来的过于急骤,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但却是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角度,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新文化运动在现代化道路上又有什么新的突破?
  • 27. 放眼世界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①》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代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这一框架历经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通过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趋势下,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广军、查婷俊《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发展方面所面临挑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