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返...

更新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2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2年,浙江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考古学者在距今约11000~8500年的遗址中发现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出土了驯化初期的炭化稻米、80多件陶器等文物。这些说明上山遗址及其公园( )
    A . 是旧石器时期的古城遗址 B . 印证中国是水稻的发源地 C . 已经具备早期国家的形态 D . 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载体
  • 2. 商鞅变法时期,秦国颁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推行这一举措的生产力基础是( )
    A . 个体劳作方式普及 B . 铁犁牛耕逐步推广 C . 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D . 国家户籍制度改革
  • 3. 有学者研究“敦煌”得名考原。从史书遗留的河西民族的词汇分析,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突厥语tawuz一词意为“瓜”,敦煌自古以来产瓜,且长期被命名为瓜州。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这说明( )
    A . 音韵学是历史考证重要方式 B . 敦煌郡是汉朝河西四郡之一 C . 敦煌是唐朝民族交融的典例 D . 考证史料不充分结论不正确
  • 4. 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 )
    A . 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 B . 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 . 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 D . 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
  • 5.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研读下列条款内容,按其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④“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①③④②
  • 6. 下图是1903至1937天津人口增长概况。从城市化角度分析正确的有( )

    ①乡村人口大量涌入 ②近代城市工业发展 ③初等教育实现普及 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下图是创作于1947年漫画《后备空虚,败局已定》。这一漫画创作的主要背景是( )

    A . 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B . 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结束 C . 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兴起 D .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8. 这是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第一次中国式创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制度价值和精神价值,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宝贵财富。“这”是指( )
    A . 土地改革 B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 . 三线建设 D . “三步走”发展战略
  • 9. 下图是古代某地区关于“大麦”的书写形式的变化,对这一文字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该文字吸收了埃及象形文字的特征 
    ②向东方传播逐渐演化为阿拉伯字母

    ③在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中有大量保存 
    ④《汉谟拉比法典》使用该文字刻写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1270至1307年,英国某庄园每年雇佣犁田汉、车夫、牛倌、猪倌、挤奶女工以及耙田汉,领主通常以大麦、小麦等实物来支付雇工工资,也有以货币按年支付工资的情形。这说明当时英国庄园( )
    A . 剥夺农民人身自由 B . 组织农业生产状况 C . 结束封君封臣制度 D . 普及资本主义生产
  • 11. 有学者认为“1453年是欧洲发生巨变的开始。这一年奥斯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英、法两国结束了百年战争”。下列历史现象,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②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③西欧人急于开辟通往东方航线 
    ④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14—16世纪,欧洲艺术家渴求观察真正的人体,力图用对自然新颖、生动的观察来取代前辈的优雅精致,关注对人物神态细节的把控和画面主人公典型性的塑造等。这些都是创作者自身内心精神的外化,其“内心精神”主要是( )
    A . 骑士精神 B . 人文主义 C . 科学精神 D . 理性主义
  • 13.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马克思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不仅仅是被____这匹“烈马”踏过所留下足迹的现代世界,另外一个层次的变革也是不容被忽视和遗忘的,这就是以英国的____为典型形态的变革。“____”依次填写的内容是( )
    A . 巴黎公社 宪章运动 B . 1848年革命 工业革命 C . 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 D . 1848年革命 宪章运动
  • 14. 下图反映了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对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故障”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 . “经济全球化”已不再是时代的潮流 C . “国际机构”有IMF、WB、WTO等  D . “经济全球化”的阻力来自发达国家
  • 15. 2022年,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问世,随后与微软等全面对接,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谨慎使用;韩国、意大利、欧盟等因使用发生重要数据信息泄漏,正在考虑设立规章制度,规范使用。由此可知,ChatGPT( )

    ①是人工智能技术重大突破 ②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分裂

    ③改变了人类社会伦理道德 ④加大信息安全管理难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6. 下图是《早期王朝时代的资源分布与重要遗址》,读图推断正确的是( )

    A . 铜是主要生产生活资料 B . 水路交通决定城址分布 C . 二里头文明辐射范围广 D . 早期王朝统一南北邦国
  • 17. 贞元三年(787年),唐德宗询问长安郊外农民:“仍岁颇稔,何不乐乎?”答曰:“盖由陛下诏令不信于人所以然也。前诏云:‘于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两税而诛求者殆过之。”这说明唐朝( )
    A . 存在两税之外的附加税 B . 中央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 . 两税法在基层名存实亡 D .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权威
  • 18. 据有关统计,民营资本所占的比重,在工矿交通业总资本中,从1894年的38.2%,上升到1912年前后的70.9%、1920年前后的79.8%。在银行业总资本中,从1904年之前的零点,增加至1912年前后的27.5%、1920年前后的51.4%。民营企业和官办企业的资本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894—1913年的15.08%、14.54%,改变为1913—1920年的10.54%、3.81%。据此可知( )
    A . 晚清时期民营企业的资本明显占据优势 B . 民国初期官营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较高 C . 官营和民营企业均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 D . 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限制国营企业发展
  • 19. 亚里士多德记载当时希腊普遍流行的政体“正如人们谈论风向时,只有北风和南风,其他都是二者的变体,政体亦是只有两类,即民主制和寡头制”;在不同城邦之间,民主制和寡头制的深刻矛盾导致雅典和斯巴达斗争不止,并最终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两种政体都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B . 斯巴达寡头政治下公民丧失参政的权力 C . 雅典鼠疫决定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果 D .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本质是希腊政体之争
  • 20. 以下是各主要参战国在讨论战后某协议的主要主张和诉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普鲁士哈登堡:要求法国至少付12亿法郎赔款。

    奥地利梅特涅:未提出确切赔款数额,但赞成在普鲁士人和其他联盟国之间取平均数。

    英国卡斯尔雷:法国必须付出代价,但战争不能变为一场不分青红皂白和毁灭性的掠夺。

    俄国沙皇:不支持普鲁士报复法国,急于取得法国支持以削弱土耳其。

    A . 普鲁士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B . 建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 . 开创用国际会议和谈判的形式结束战争的先例 D . 大国间战争激发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 2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一历史思潮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时代主题表现出来的。因历史环境差异的制约,变化中的时代主题,往往使历史思潮呈现多姿多彩的内容。历史和社会是统一的,如果说历史是社会的纵断面,那么社会就是历史的横断面。历史从不是已经消逝的过去,而与现实、未来相关联。对其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 . 历史思潮是时代主题的表现形式之一,且内容丰富多彩 B . 历史思潮是一种社会意识,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存在 C . 历史研究要关注历史思潮,从而凸显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 . 历史思潮是历史与社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辩证统一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
  • 22. 铁路百年巨变见证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一些矿山、工厂、林场的专用铁路线,未计算在内。

    ——整理自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材料二

    1921年10月,中国铁路工人中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长辛店机厂建立。至此,铁路工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向革命道路。当年11月20日,陇海铁路举行大罢工。12月,京绥铁路大罢工。1922年5月,李大钊向京汉、京奉、京绥、正太、陇海、津浦等六路派去共产党员,领导工人运动。8月24日,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为争取工人权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强《中国铁路百年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材料三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节选)

    到2035年,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1.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公众号:浙睿talk

    2.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3.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高效率的全程服务体系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2020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当时中国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到2035年中国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意义。结合所学,以高铁为例,简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依据。
  • 23. 大西洋两岸的互动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移民与欧洲帝国的扩张形影相随,使得殖民成为人口迁移的同义词。从16世纪到18世纪末,有150万欧洲人移民到美洲,但是被转运到美洲的黑人数量是这个数字的4倍。黑人被迫生活在由白人主导的世界里,不再说他们的母语,基督教取代了他们原先的宗教信仰。然而,19世纪的人口变化使黑人被边缘化。一方面,1807年奴隶贸易被禁止后,非洲奴隶不再被运送到美洲,另一方面,19世纪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发生了人口爆炸,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白人涌向美洲。从那时候起,黑人在许多地方不再是多数群体,甚至成为少数民族,在美国尤其如此。

    ——[西]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欧洲: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材料二

    因奴隶制引起的南北紧张关系。南方认为,他们是自愿加入合众国的,因此可以选择离开;而北方的观点则是,神圣的宪法将各个州已经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北方诸州人口众多,且集中了美国所有的主要工业区,北方人口总数接近2100万。南方人口总数包括300多万奴隶在内才900多万,但南方军队素质较高,而且得到英、法支持。美国内战解放了奴隶,确保了联邦国家的存在。美国内战后尝试“重建”南方,却没有给予非裔美国人平等权利。这表明奴隶制是南方问题,种族歧视是整个美国的问题。

    ——[澳]杰弗里·瓦夫罗《历史:地图上的世界简史》

    材料三

    泛非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运动诞生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创始人和领导力量是非裔美国人和非裔加勒比人。早期的泛非主义思想基本上围绕着文化和种族问题,主要诉求是平等和非歧视。比如1923年泛非大会宣言称:“最后,我们要求全世界把黑人作为人来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转折点,1945年在曼彻斯特组织了最有名的第五次泛非大会,大会决议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即要求自治和独立,并发出警告“非洲人不愿再挨饿来做世界的苦工”

    ——[坦桑尼亚]伊萨·施瓦基《“全球南方”中的非洲出路何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大西洋两岸移民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简析人口迁移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引起美国内战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说明“种族歧视是整个美国的问题”。
    3. (3) 阅读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泛非主义诉求的变化。结合所学,概述二战后非洲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古代缺少全国性的统计,根据张善余、吴慧等学者的研究数据整理估测,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上反映出粮食和人口的增长趋势。

    ——崔凯《谷物的故事》

    阅读材料,围绕秦汉以来“粮食与人口”的关系,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