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30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诗经·关雎》)
    2. (2) 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3. (3)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4) 潭西南而望,。(柳宗元《小石潭记》)
    5. (5) 《虽有嘉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两句是:
    6. (6) 文人本有济世志,沉浮不改忧民情。杜甫心怀百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崇高理想;白居易同情人民,“ ,。”(《卖炭翁》)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的内心活动。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ò xuán着的情事。
    2. (2)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 lì在蓝天下面。
    3. (3) 只要我们guāng míng zhèng dà地做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
    4. (4) 八方游客jiē zhǒng ér zhì,让潮州这座古朴的老城显得朝气十足。
  • 3.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23年1月10日,“乾坤戏场——潮州木雕藏品展”展览在广州海事博物馆3楼2号展厅开幕。展览以广州美术学院馆藏的77件人物故事题材潮州金漆木雕藏品为依托,以“戏里春秋”“戏外人生”两大篇章为镜鉴,结合丰富多彩的静态与动态互动体验,在藏品与空间中构筑出一重重的“戏台”,向观众展示潮州木雕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声情并茂匠心独具的艺术魅力,更反映潮汕地区丰富多彩的古今世情、生活百态与人文景观,为观众带来美的体验与启发。

    A . 形神兼备 B . 栩栩如生 C . 声情并茂 D . 匠心独具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在自我保护后加上“的意识”) B . 能否拥有正面、积极的家风,对提升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有着良好的影响。(删去“能否”) C .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去掉“经过”或“使”) D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不久前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排名保持在第十四位。(删去“保持”)
  • 5. 为了培养青少年对经典作品的兴趣,班级开展一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 (1) 任务一:一位同学从书法作品中收集了四个“春”字,小南和小月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南:我喜欢草书,草书笔势连绵,写出了春之灵动飞扬。

      小月:草书是不错,但我更喜欢书,

    2. (2) 任务二:请把下面六个词语组成一副有关春的对联。

      春风  处处歌 化雨 旗开  山山翠   得胜

    3. (3) 任务三:品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善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名著片段

      读书笔记

      冬天过去了,春天叩开了紧闭的窗户。失血过多的他挺过了最后一次手术,他觉得再也无法在医院里待下去了。十几个月来,每天看到的是周围各种病人的痛苦,听到的是垂死病人的呻吟和哀号,这比忍受自身的病痛更为艰难。

      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他冷冷地拒绝了。

      “不用了。我已经做够了。我已经把我的一部分鲜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派点别的用场吧。”

      ①节选中的“他”指的是

      ②“别的用场”指的是

    4. (4) 任务四:你的好友小雨在学习中自控力不强,成绩起伏较大,他有些沮丧。你准备赠他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结合原著,在扉页上写一段话激励他。(80字左右)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则已矣。

    【乙】

    庄子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 ②竖子:年轻的奴仆。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而飞 ②怪者也

      ③亦若则已矣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 (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问其 ②此木不材得终其天年

    4. (4)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5. (5) 对比是乙文主要的写法,请分析乙文中的对比写法及其作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趟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一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的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的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 (1) 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用定点换景的写法,采用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出了不同的景物特征。 B . 作者用当地人关于野猪掉进漩涡毛被拔光的话,正面衬托一个个漩涡之迅疾、力量之大,令人胆寒。 C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作者对黄河个性的看法。 D . “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连用五个跌字,展现出壶口瀑布的动态美。
    2.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3. (3) 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什么?文章结尾处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就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⑪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柴烧了。

    ⑫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问他是否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⑬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我虽然曾期待过它开花,但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⑭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⑮时光流转,我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着走去。

    (有删改)

    1. (1) 散文主要写作对象是苹果树,文章第⑥段却写到了老母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⑥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 (2) 这篇散文文笔晓畅优美,请赏析文章第⑩段划线句。

      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叙事抒情,对苹果树不同的评价使作者的情感不断发生变化。 B . 文中家人没有砍掉苹果树的原因之一是父亲还期待着某一天它可能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 C . 苹果树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我”觉得有些遗憾,但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 D . 第④段中“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可见“我”对苹果树结果的憧憬。
    4. (4) 文章第⑭段中写了老教授的感慨,你是否同意老教授的说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人生路上的一种豁然开朗;成长是岁月回望时的一种感慨万千;成长更是青春年少时一种大胆宣言!

    请以“就这样,我长大了”作为结尾,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2)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3)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