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2 智取生辰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智取生辰...

更新时间:2023-09-18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填空题。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暗写等人的定计,明写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促(cuī)     地(nèn) 啰(zào)     酒(yǎo) B . (qū)     能(chěng) 气(chuǎn) 刀(pǔ) C . 噪(guō)     系(gàn) 吹(xū)     望(kuī)
  • 3. 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

    ②杨志与都管、虞侯各怀私心。

    ③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

    ④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

    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④⑤⑥
  • 4. 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是( )
    A . 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 B . 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 C . 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 D . 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
  • 5.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失败的过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B . 《水浒传》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可以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安排许多巧合,也可以打断故事进程进行议论。 C . 《智取生辰纲》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杨志。一路上,他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但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由此可见,杨志丢了生辰纲的主要原因是老都管倚老卖老,众军汉不服管教。 D . 从写作特色上看,《水浒传》一书的人物语言、行为描写非常出色,尽管许多地方没有明确指出有关人物的姓名,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判断。
  • 6. 对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表达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 . 山歌是白胜为消除走路寂寞、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 . 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D . 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
  • 7. 某校“走进名著,亲近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你所在的初三(1)班准备开展《水浒传》读书汇报会。
    1. (1) 本次活动同学们准备邀请王老师前来参加,为此,小明代表班级给王老师写了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王老师: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走进名著,亲近经典”的活动,我们班定于12月16日上午10点开展《水浒传》读书汇报会。恳请您接受邀请并拨冗出席!

      初三(1)班

      2021年12月14日

      ①这份邀请函中开头的称呼不得体,应改为

      ②粗心的小明还在邀请函中漏掉了一个要素,它是

    2. (2) 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拟写标题。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拟写。

      A.  B.  C. 

      A. B. 

      C.

二、阅读理解
  • 8. 文中写卖酒汉子所唱歌谣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9. 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结合下面两处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②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 10. 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 1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宠 物

    正像是一只饿疯了的老鼠钻进了厨房,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梅珊被一家餐馆雇佣了。

    要让一个饿得像梅珊那样精瘦的人做到不吃厨房里的东西是相当困难的。她不像那些肠肥肚满的男厨师般腰健体壮。可是为了不至于丢职,她仍然极力地克制着这种并不是食欲,而完全是为了保持体力的生理需要。

    “哦,别丢了它,把它们留给我吧。我家里养着些兔子和猫哩。”

    当她看到一些新鲜的菜叶和刚割下的鱼头鱼尾,就要扔进垃圾桶时,她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不久,那些在同一厨房工作的厨师们便全都知道,这个新来的厨师助手竟是个家畜爱好者。因为她留起了不少该丢的东西,并每天都把这些新鲜的垃圾带回家去。从她所择留的弃物中可以看出,她家不仅有鸡、猫、兔,甚至还有至少两条以上的狗。只是她从来没有和人说过她住在哪里。

    这是个晴朗的周末。春日的风,一种撩人的风,到处吹着,像是要催人多生出一些头发来,多生出一些脚趾和手指。厨师中那位最年轻的尚未婚娶的全忠忠便信步到了郊外。有了几个月的接触,他已知道那女厨助手的住区范围,只是,尚不知道具体的街道和门牌号码而已。

    好在这一住宅区并不太大,他一边遛达,一边张望,来回地在那一带兜着圈子。忽然,他心里一亮,因为他发现在一个破烂的后院里,晾晒的正是梅珊昨日穿过的那件花衬衣。于是,他便犹犹豫豫地站了下来。

    “哦,请问梅珊在家吗?请问梅珊是不是住在这里?”

    既然能找到这里,全忠忠当然有绕到前面去敲门的勇气。于是他便一边叩着门,一边发问着。

    “就来了,哦,就来了……可是先生,您是……”

    只见一位老妇人出来应门了。

    “我和梅珊一处做活的,今天正巧路过这里。”

    “哦,请进吧,请进。梅珊去邻居家借火了。才发现火柴用完了。家里无法生火,还等着她做饭呢。”

    “哦,没关系,不用客气,我知道梅珊养着不少宠物,我是顺便想来看看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的。”

    “小动物?可是……没有啊,我们家里连人都养不活,哪还有心思养什么宠物。”

    正说着,梅珊的欢笑声已从后院传来。

    “哦?是么……长得什么样?”

    只听她放轻了嗓音向一些正在向她报告的孩子们打听着。

    “漂亮极了,姐姐,只是肥了点。瞧,有这么肥。”

    “他的衬衣真挺哩!”

    厨师端坐在前厅一把最好的椅子里。正捧喝着那老妇人为他现泡的一杯怪味四溢的茶。直到梅珊出现在门口,并笑着向他介绍,那位老妇人是她的母亲,而那些七长八短,正围着她,跟着她转的孩子,都是她的弟弟、妹妹时,这位年轻的厨师才知道,什么是这穷苦的梅珊真正的“宠物”。

    1. (1) 题目“宠物”在小说中具有双重含义,它们指的是什么?

      表面上指(不超过10个字),实际上指(不超过8字)

    2. (2) 小说以“宠物”为题,其作用是什么?

      (不超过10字)

      (不超过12字)

      (不超过10字)

    3. (3) 小说通过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作品进行了哪两方面的对比?

      ①以对比

      ②以对比

    4.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 . 梅珊的弟妹说成是“真正的宠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不如宠物的社会现实。 B . 梅珊为了不至于丢职,极力克制“生理需要”,揭露了餐馆老板对雇员的残酷剥削。 C . 作品生动地刻画了梅珊穷苦、善良、刚强、乐观的性格,反映了穷苦人的美好心灵。 D . 梅珊谎称家里养了许多宠物而把餐馆的“新鲜垃圾”带回家,或多或少暴露了她爱虚荣的弱点。 E . 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 , 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愣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芯。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 , 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者,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1. (1) 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2. (2) 作者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具体说明。
    3. (3) 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
    4. (4) 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pèi)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自己看玩一遭。”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但见: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吹笙品笛,尽都是公子王孙;执盏擎壶,摆列着歌姬舞女。消磨醉眼,倚青天万叠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

    宋江看罢浔阳楼,喝采不已,凭阑坐下。酒保上楼来,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宋江道:“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鱼便不要。”酒保听了,便下楼去。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济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ー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

    1. (1) 选文第2段体现了宋江的情感变化,请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喝采不已→。 

    2. (2) 参照金圣叹的批注,请你为宋江题写的反诗拟一批注。                                                                                            

      诗句

      批注

      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金圣叹:将写宋江吟反诗,却先写出此十个字来,替他挑动诗兴。却又暗将“世间无比”“天下有名”八个字,挑动宋江雄才异志,真是绝妙之笔。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3. (3) 宋江为人颇精明,应知题写反诗会惹祸上身,为何还将自己姓名题在墙上?
    4. (4) 结合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以此简要分析《水浒传》的语言特点。

      端的好座酒楼。

      ②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