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09-13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2</strong>小题,共<strong>48.0</strong>分)
  • 1. (2023高二下·海林月考)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突然在楚国腹地出现,随后其兵峰席卷了汉水流域。进军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材料这一现象是因为( )
    A . 商鞅变法后秦实行奖励耕战 B . 合纵连横之术的运用 C . 秦国粮草枯竭极力谋求速胜 D . 激起儒家学派的反抗
  • 2.  “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  )
    A .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 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 C . 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 D . 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
  • 3. (2021高一上·顺德期中) 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A . 两晋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 B . 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 C . 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 D . 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 4.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中的这段记载体现了这一时期兵制的特点是(  )
    A . 军功与爵位相结合 B . 寓兵于农 C . 统兵与调兵的分离 D . 职业士兵
  • 5.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 . 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 . 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C .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 . 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 6.  宋太祖在即位当月便去拜谒先圣,下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又“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赞”,并且还在“即位之月,首幸国学”,“次月又幸”,“尊师重道,如恐不及”。宋太祖此举(  )
    A . 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维护 B . 规范了全社会的伦理秩序 C . 加强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 D . 增强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 7.  北京地区出土了大量辽、金时代的农具,计有犁、桦、耘锄、镰、手铲、秭、铡刀、草叉等,门类齐全,其中多种农具与今天北方使用的农具差别不大。这说明辽、金时期(  )
    A . 精耕细作模式传承发展 B . 金属农具得到全面推广 C . 手工业与农业联系紧密 D . 北京地区经济发展最快
  • 8.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据此可知,王夫之(  )
    A . 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 B . 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 C . 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 . 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
  • 9.  清朝建立后,在新疆东部地区,实行州县制;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维吾尔族中,实行“伯克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在西南地区,沿袭明朝实行土司制度。这说明清朝(  )
    A . 沿袭因俗而治的方式 B . 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 C . 边疆治理呈现多样性 D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 10.  李大钊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即非仅中国之问题,乃世界之问题也。帝国主义已至一定程度,将来中国革命成功之一日,即世界问题解决之一日,即世界革命成功之一日”。这一观点体现出(  )
    A .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任务的确立 B . “五四运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C . 李大钊对世界历史的观察和研究 D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迅速
  • 11. (2022高三上·鸡西期中)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当时,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这些做法(   )
    A . 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 B . 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C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 . 改变了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
  • 12. (2023高一下·和田期末)  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  )
    A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 .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 . 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3</strong>小题,共<strong>52.0</strong>分)
  • 13. (2023·大理模拟)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关系国家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新时期,我国统一“近海”概念为“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人民海军已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的海防主张并简析形成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海军发展不同于晚清之处。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 15.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材料一: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