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57 类型:中考真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g) 蓄(chù) 秀(qí) 轻歌舞(màn) B . 婷(pīn) 临(lì) 言(zhēn) 相形见(chù) C . 腾(xuān) 游(yì) 云(bìn) 孜不倦(zī) D . (qì) 默(jiān) 连(qiào) 根深固(dì)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 , 意境会更鲜明。 B . 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传递的价值信念,契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 C . 经过老师的点拨,我豁然开朗 , 一下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写作特点。 D . 他精心设计台词,苦练舞蹈动作,矫揉造作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 3.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 . 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C .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两个成语是中华民族热爱读书、敬重知识与学问。 D . 我市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持续加强。
  • 4.  根据语境,将下面各句填入横线,语意连贯流畅的一项是( )

    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这样的担忧有一定道理。____。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新兴起的汽车行业拥有比传统马车行业多出数千倍甚至数万倍的产值和工作机会。

    ①当年,汽车开始进入大城市并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曾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充当出行工具的马车,面临着“下岗”威胁。

    ②但若从长远来看,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促进了人的生活品质提高。

    ③回看科技史,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确会对就业造成一定冲击。

    ④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同时制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

    ⑤马车被汽车取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A . ③①②④⑤ B . ④③②①⑤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③②④⑤①
  • 5.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B .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茱萸、挂艾草等习俗。 C . 古人常用“家”或“令”称自己的亲属,表谦称,如“家父”“家母”“令郎”“令爱”。 D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均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6.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2. (2)  ,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3. (3) 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4. (4)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5. (5) 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思念家乡和功业未成的句子是“”。
    6. (6) 《曹刿论战》中“, ”的句子包含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做事要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
    7. (7) 《春望》“”一句,表达了杜甫因身处战乱而渴望得到家人更多消息的心情。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 7. 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 .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 . 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 . 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2. (2) 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 8. 阅读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笼:收拢;②举:全,都;③回:运用;④兹:这。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冽      尤:格外 B . 日光下      澈:清澈 C . 四百         止:只要 D . 余怜而之       售:买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3. (3)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一段描绘了“珮环”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说明唐人有佩带玉器的习惯。 B . 乙文划线句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鸟兽献艺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机。 C .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砍伐拦路之物、最终得见美景经历。 D . 甲乙两文在写景上非常相似,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
    4. (4)  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两文的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请根据《小石潭记》来推断乙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名著阅读(9分)
  • 9. 阅读

    必须抓紧时间,在敌军增援部队赶到前攻克泸定桥。红军再次征集志愿者。一名又一名红军战士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为此冒生命危险。这些挺身而出的战士中有30人被选中了。他们背着手榴弹和毛瑟枪,即刻爬上铁索,摇荡在汹涌的河上,紧抓着铁索,一步一抓地往前爬。红军的机枪向敌军碉堡怒吼,子弹射在桥头堡上。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那些红军战士们正摇荡在河水上空,慢慢朝着向他们开枪的敌方狙击手方向前行。第一名战士被打中了,落入下面的急流之中,第二名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名。

    许多人陷进了异常诡秘茂盛的水草里,连头顶都没入了沼泽深处,其他同志根本来不及援救。草地上没有柴火,他们只能生吃青稞和野菜。草地没有树木遮蔽,轻装的红军没有带帐篷。到了夜晚,他们只能捆一丛灌木枝,紧紧蜷缩在下面,虽然避不了多少雨。不过,他们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胜利——至少强于追赶他们的白军部队,后者迷了路,只能调头折返,结果只有一小部分人生还。

    保尔的小队在自己的地段上清扫积雪。直到这时保尔才体会到,寒冷给人造成的痛苦是多么难以忍受。奥库涅夫给他的那件旧上衣一点也不暖和,脚上那只旧套鞋老往里灌雪,并且好几次掉在了雪堆里。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时刻面临着掉底的危险。而且,因为睡在水泥地上,他脖子上长了两个大毒疮……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

    1. (1)  选段1、选段2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两大关键性事件。选段3写保尔在铁路上清扫积雪,此后,他患了伤寒和肺炎,这是第次死里逃生。
    2. (2)  阅读选文,具体分析红军战士或保尔身上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二选一)
    3. (3)  “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 10.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①萋萋毛,又名小蓟。这种野菜极常见极普通,它的叶子满身全是刺,嫩时刺软,可以做菜。叶子的汁还可以止血。它开出的小花,也蛮漂亮。

    ②说起萋萋毛,我情不自禁想起一些往事。

    ③1954年,我10岁,和邻居女孩一块报名上一年级。那时我父亲已病逝,母亲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还能支持我上学,真是不简单。16岁我参加初中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分数考得挺好,可惜按当年规定,年龄超了,没能录取。

    ④我20岁那年,村里办教育,缺教师,让我教孩子们学文化。我跟孩子们一块学习汉语拼音,一些字词也得到熟悉和巩固。24岁结婚后,整天忙着干农活,把孩子们养大,供他们上学,教书和读书也就没再继续下去。

    ⑤多年后,孙女出生了,我到北京帮忙照看。我和孙女一起看书,由此又开始提笔写字。这时候已经是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字了。孙女上小学后,每天她回家写完作业,我就和孙女一起抄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抄了好多遍,有的都能背下来,还能默写出来。这让我很高兴、很充实,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

    ⑥近些年,儿子鼓励我写回忆录,说将来给孙辈们看,有意义。我说一个农村老太太,没什么成绩,也没什么功劳,有什么可写的?儿子说,种地养家糊口就是成绩,把孩子培养成材就是功劳,就写小事小人物,慢慢来,写一点是一点。我偷偷写了一些,自己藏着。后来儿子偶然看到了,很高兴,说太好了,虽然看着像白开水,可是挺真实挺有味道。他拣出一些成篇的发到网上,没想到这些自言自语的白开水小文章,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

    ⑦那之后,我写得越来越勤了。写事、写人、写物、写吃、写玩,庄稼、蔬菜、家畜、炊食、用具等这些我熟悉的东西,都写到文章里。几十年里,眼见的、耳听的、亲历的,用笔记下来,还不少哩。

    ⑧张嘴说容易,写在纸上对我来说可就难了。要么字不会写,要么句子不通。我自己查字典,老伴在网上给我查成语、查谚语。一篇文章一两千字,草稿写两遍,最后再誊清一遍,基本一个礼拜完成一两篇。除去做饭、吃饭、刷碗、打扫卫生,每个星期抽出一天去公园,其余的时间,我都花在笔头上。

    ⑨有事忙挺好。在写的过程中,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忘记了我已腰弯背驼,全身心投入。过去的事浮现在眼前,挺有画面感。不少事几十年后再端详,苦的淡了,好的存了。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我写的文章,是最简单、最实在的那种,一眼看到底。能保证的,是自己真实的记录,是真诚的念想。

    ⑩写字作文锻炼了大脑,还锻炼了手指灵活度。自己生活自理,活得有质量,不给孩子们添负担,也是福气。写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快,仿佛又回到了儿时上学的日子。

    ⑪儿子给我当编辑,录入、配图、发文,给我买了大字本词典,还准备了好多本子,嘱咐我不要为了节约写得太满,方便以后修改。老伴每次用毛笔书写标题,还拍了誊清的稿子,通过微信发给儿子录入修改。我常想,如果当年娘不让我去上学,如果村里不让我当老师,如果不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如果不是儿子鼓励我继续写,如果不是大家鼓励指点我,就不会有这些文字。

    ⑫一次,孙女玩耍时管家门口的小花叫“生命花”,我发现这名字取得好,于是我的小书就取名叫《生命花》了。这本小书印出来了,让我在如今这个好时代里活得更有趣味。牡丹花是花,萋萋毛也有花。经历了生命的苦,才体会日子的甜。草木用生命开花,我们用生命生活。不怕千辛万苦,只要希望在,美好就在,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作者:高秀花)

    1. (1)  梳理全文情节,分析“我”能够写成小书《生命花》的原因。(至少写三点)
    2. (2) 品味语言,说说你对第⑨段划线句“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的理解。
    3. (3) 分析文章标题“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作用。
    4. (4)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语言朴实,可用文中“看着像白开水,可是挺真实挺有味道”一句形容其特点。 B . “我”的写作经历,体现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乐观的生活态度。 C . “我”写字作文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大脑和手指,生活能够自理,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D . “我”的作品能得到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和念想的真诚。
    5. (5) 清朝袁枚有一首小诗《苔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本文结尾也提到了牡丹。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这种写法的妙处。
  • 11.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镜鉴千秋

    ①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②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商代初期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

    ③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前车可鉴”,则意为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此成语源于《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④当镜的功能与鉴的哲思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

    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到了汉代,汉镜出土数量最多,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较战国时期有了很大发展。

    ⑥铜镜的流行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人“咏镜”之风盛行。恢宏气象的大唐,社会各个阶层均对镜偏爱有加,文人雅士更将其融入于情思之采、炉炼于艺术创造,形成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从一些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此时期不少文人目光集于“镜”这一物象,它的映衬、比拟、寄寓,都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便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

    ⑦随着镜文化在唐代空前发展,加之制镜工艺改良进步,加入大量锡的铜镜更加明亮,其造型也更显华丽。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不仅出现了各种样式的花式镜,更有人开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镜,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观赏的雅趣。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有代表性的镜子图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宝相花图案镜,包括写生图案、佛教宝相图案等;二是珍禽奇兽花草图案镜;三是串枝葡萄鸟兽蝴蝶镜;四是故事传说镜,包括人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

    ⑧时至今日,随着时代发展,玻璃镜早已取代了铜镜,但方寸铜镜凝聚着的浓郁文化气息却将变换着形式继续长远流传。古时,藩邦之间、百姓之间互相赠送铜镜的礼俗依然延续至今,比如,镜子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寓圆满、团圆、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满。再如,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铜镜正衣冠”寓意影响深远,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

    (作者:韩文)

    1. (1)  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 (2)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全文看,镜子经历了“水镜”“石头镜”“铜镜”和“玻璃镜”四个阶段。 B . 根据第③段内容,第④段加点词语“鉴的哲思”指的是“吸取教训”。 C .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就有了铜镜,是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 D . 第⑦段划线句使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镜造型华丽、样式多样。
    3. (3) 唐人“咏镜”之风盛行,请探究原因。(至少写三点)
五、作文(50分)
  • 12.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 向    ▲    许下一个心愿

    ②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请以“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择题目①的同学,先正确补题再作文:选择题目②的不能改变题目。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写议论文,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恰当合理,论证思路清晰。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