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1 浏览次数:122 类型:中考真卷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水有“四德”,曰:至柔、至容、至润、至洁。 因其至柔,甲____。一条江河从雪域高原出发,汇聚支流,穿峡入谷,点缀湖泊,蜿延大地,注入海洋,没有任何设计师来(规划/谋划) 走向,却历经千万年,完成了万里全程的流淌。其间有起伏迭宕 , 有平缓舒展,更有激越高昂。②每一条流动的江河都是一部完整的交响乐章。因其至容,乙____。③黄河走出冰川雪原,浩浩荡荡 , 一路穿贺兰,过阴山,绕吕梁,出太行, 闯关夺隘 , 负重数千里,卸载于渤海之滨,才有了今天无比广阔的华北大平原。这水量富足的广袤平原 , 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祥) 地。因其至润,生命材质得以在脉管里运行,滋养万物生灵。④山因润而秀,人因润而美,玉因润而温泽,社会因润而和谐,遂得政通人和 , 百姓安居乐业。试想,(即使/只有)生活高度富裕了,一个“失润”的社会又能让人感受到多少幸福?因其至洁,丙____。一滴水从海洋蒸发,凝于雪域高原,再聚为河流,返回大海,全程不过几个月。自从地球出现液态水几十亿年来,水的大循环少说也有上百亿次了,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 

    1.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点缀      雪域高原      起伏迭(dàng) B . (wān)延       激越高昂      浩浩荡荡 C . 流淌       闯关夺隘        广(mào) 平原 D . (zǎi )       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
    2. (2) 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谋划 发生 即使 B . 谋划 发祥 只有 C . 规划 发祥 即使 D . 规划 发生 只有
    3. (3)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①方能顺势而动,生命得以随之流布 

       ②方能重归纯净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环 

       ③千万物质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历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4. (4) 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平缓舒展”“古代文明”“万物生灵”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 . “失润”与“湿润”读音相同而意义相反,用在句中令人耳目一新。 C . “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中的指示代词“这”指“水的大循环”。 D . “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这句话的主干是:水在流转。
    5. (5)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句①用“至柔、至容、至润、至洁”形容水的特点,用词典雅,言简意丰。 B . 句②运用比喻,用“交响乐章”生动地表现出江河起伏变化的流动状态。 C . 句③运用拟人,“闯”“夺”等动作将黄河奔涌向前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 D . 句④中的四个句子,既构成对比又形成排比,富有气势,突出“润”的重要。
  • 2. 为学习新时代榜样,学校组织开展“点亮人生灯塔”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灯塔在线调查】为了解青少年的榜样学习状况,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的调查数据图,请用两句话写出你的分析结论。(不超过30字) 

         

       (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 

    2. (2) 【寻找人生灯塔】在学校“心中的灯塔”讨论中,你需要拟写完成下面的文字。请选择一个材料,在横线处补写事例,使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句式基本一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一人一马,递送邮件,孤独坚守三十年,唱响了“党的领导指引我,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而不休,植绿不止,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成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这些时代楷模,都是指引我们青少年成长的人生灯塔。 

        材料一:辽宁鞍钢集团的郭明义,少年时就以雷锋为榜样。退伍转业40年来,他在不同岗位上都取得突出成绩。他还热衷志愿服务,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1400余支,志愿者总数超过240万。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被称为“当代雷锋”。 

        材料二:丈夫癌症去世后,张桂梅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十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筹建起云南丽江华坪免费女子高中。至今,已帮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我想改变一代人。”她身患十多种疾病,却甘愿做一名“燃灯校长”。 

    3. (3) 【点亮灯塔之光】小语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点亮灯塔之光”演讲活动,演讲稿结尾有三处语病,请你帮他找出并修改。 

       ①雷锋的故事历久弥新,精神的力量超越时空。②我们虽然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依然能从雷锋精神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③雷锋精神,人人可学。④无论你多么平凡,也不管你的善行多么微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谱写不普通。⑤让我们践行雷锋精神,努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而奋斗! 

       ①第句,修改:。 

       ②第句,修改:。 

       ③第句,修改:。 

  • 3. 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                                                                                                                                                                                                                                                                
     

     主题 

     
     

     诗文 

     
     

     出处 

     
     

     评注 

     
     

     山川风物 

     
     

     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选自《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钱塘湖春行》 

     
     

     早春景色。 

     
     

     修身治国 

     
     

     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告子下》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 

     
     

     ⑤,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选自《》,国别体史书。 

     
     

     爱国思乡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⑨。 

     
     

     崔颢《黄鹤楼》 

     
     

     视角转变,心境随之变化。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类似。 

     
二、 阅读(57分) 
  •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千里思 

     郑锡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 . 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 . “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 . “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 (2) 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少孤养母。年二十,为县小吏,喟然叹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乃言于母,欲就师问,母对之曰:“无资奈何?”泰曰:“无用资为!”遂辞母行,至成皋屈伯彦精庐。并日而食,衣不盖形,人不堪其忧,泰不改其乐。三年之后,博通坟籍。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尝止陈国,童子魏昭求入其房,供给洒扫。泰曰:“年少当精义书,曷求近我乎?”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 , 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泰美其言,听与共止,遂而善之。叔达客居太原,未有知名。叔达曾至市买甑 , 荷甑堕地,径去不顾。时适遇泰,泰异而问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顾?”叔达曰:“甑破矣,视之何益?”泰与之言,知其德性,劝使读书。游学十年,知名当世。泰尝止陈留学宫,学生左原犯事斥逐。泰酒食劳原于路侧,谓之曰:“且蘧伯玉、颜子渊犹有过,谁能无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或曰:“何为礼慰小人?”泰曰:“吾惧其致害,故训之。” 

     (节选自《后汉纪》卷二十三) 

     [注]①斗筲(shāo):比喻气量狭小或才识短浅。②坟籍:古代典籍。③朱蓝:纯正之色。④甑(zèng):煮饭用的陶器。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根据上文“经师易遇”可推断,“人师难遭”中“遭”的意思也是“遇到”。 B . “遂友而善之”中“友”意为“友爱”,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友”意思不同。 C . “泰具酒食”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的“具”都是“备办、置办”的意思。 D . “大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小人”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大丈夫能处斗筲之役 虽我之死,有子存(《列子•愚公移山》) B . 遂辞母行 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C . 求近我乎 不足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D . 破矣,视之何益 固怪之矣(《史记•陈涉世家》)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泰不改其乐。 

       ②叔达曾至市买甑,荷甑堕地,径去不顾。 

    4. (4)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对于犯了大错的人,郭泰是怎么做的?请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红隼 

     南翔 

      妈妈,妈妈…… 

      母亲正在厨房准备午饭,隐约听到儿子在叫,一把关了水龙头。豌豆立在阳台上,盯着东墙边的鸟巢,并没有回头找妈妈的意思。随着两只红隼倏忽而至,豌豆的目光顿时又倾注在它们身上。 

      妈妈见豌豆不停地舔手指,猜他担心红隼吃不饱。确实,在城市里喂养五只雏鸟,这对红隼父母真有点儿力不从心。下午挖些蚯蚓,给它们解解馋吧。豌豆给了妈妈一个难得的向日葵般的微笑,这是儿子能捧出来的最高奖赏。妈妈心里瞬间有了暖意。叮嘱他去洗手,他居然也答应了。洗过手,豌豆进了书房,铺开画本。 

      豌豆是四岁时才被归到“星星的孩子”一类的。豌豆被确诊自闭症后,父母很长时间没回过神来。一直以来,豌豆行走迟、言语迟、表情也不丰富。希望的火苗点燃过无数次,又熄灭过无数次。在求医问道的途中,妈妈辞了职。爸爸出差变得多起来,时间也一次比一次长。爸爸虽然在家日少,但每月打来的钱足以让母子衣食无忧。 

      趁煲汤的空儿,母亲溜到儿子身后看他画画。以前,她总想纠正一下儿子的线条、布局及设色,豌豆不听。好长一段时间,山川、河流、树木、人物……儿子的绘画真是天马行空。 

      两个月前,一个雷雨天,家里飞来两只红隼。凌乱的阳台上,塞了碎画纸的矮胖旧花盆竟成了鸟儿温暖的避难所。从此,豌豆凡事坚持不久就转移注意力的状态也有所改变,观察鸟儿时的专注令人惊讶,常常一站一个钟头。绘画内容也万宗归一:只画阳台上的鸟儿。 

      听中学的田老师说这是红隼,一种猛禽,母亲心里一紧,担心豌豆受到伤害。父亲安慰她,万物有灵,你没见猫啊狗啊,也喜欢跟小朋友玩耍! 

      开始,红隼对靠近的人“鸟”视眈眈,发出咕咕的叫声。急得豌豆拦阻,别靠近!就为儿子多讲几句话,父母便觉得很值。何况豌豆还不时对着鸟儿自言自语。 

      待到两只红隼不停衔来树枝、草茎垫窝,一家人才顿悟,它们想在此安营扎寨了。一天,豌豆突然指着其中一只红隼连叫了两声,翅膀,右边!寻声看去,体型略大的雄鸟右翅受了伤,略带拖曳,收束也比左翅慢两三拍。 

      还是我儿子眼尖!父亲一高兴,便拉着儿子进书房。未料豌豆搬动砚台时,砸伤了爸爸的脚背。豌豆吓得脸色发白,逃跑了。父亲在家养伤时,越想拉豌豆过去,豌豆离他越远。为此,他变得有些急躁不耐。母亲把怨艾藏在心中,一个人全力照顾豌豆。 

      见妈妈过来,豌豆俯身压住画本。妈妈佯做夺取,儿子抱着画本边跑边笑。当他躲在椅子后面时,妈妈抓拍了一张面部特写。看看他的眼睛、笑脸……豌豆跟正常的孩子有什么两样?他爸爸看到也会这样想的。 

      为了感谢妈妈带他去挖蚯蚓,豌豆忽然端出画本给她看。一幅是红隼妈妈在孵蛋;另一幅是五只雏鸟伸着粉红小嘴,争抢妈妈衔来的一条虫子;再一幅是红隼爸爸耷拉着右翅,在一旁昂着头守护着母子。母亲夸赞画得好。又道,豌豆怎么帮它们啊?豌豆说,挖好多蚯蚓,妈妈吃,爸爸也吃。母亲一愣,恍然道,对,对! 

     有时,豌豆在睡梦中连叫爸爸。母亲设法录下发给父亲。他却犹疑地回了一句,是叫自己的爸爸吗?母亲扑哧一笑,你不觉得自己跟红隼爸爸很像吗?一个地上跑,一个天上飞。 

      车子驶过几条街,路边一片绿意深深的菜园。守园人的小孙女蹦蹦跳跳跟过来,哥哥,我帮你拿桶子好吗?豌豆想了想,把桶递给了她。 

      小妹妹问一片像蝴蝶的菜花名字,豌豆平淡道,蚕豆花。母亲暗暗称奇,他只从绘本或电视中看过,就能毫不犹豫地与现实生活对上号!俩小朋友边挖蚯蚓边对话,豌豆有问必答。母亲发现,儿子跟同龄人比跟成人交流流畅许多。妈妈希望时光慢一些,好细细品味儿子的思维与表达。也真想让孩子的爸爸听一听。 

      田老师提醒,红隼受保护,不能人工投喂。豌豆有些沮丧。田老师安慰说,红隼生存能力很强,不用担心。它们属于天空和森林,自由自在最好。豌豆笑了。 

      母子二人走到阳台,发现红隼爸爸妈妈正在喂孩子,面前竟有十几只新捉的虫子,红隼的生存能力真的很强。豌豆风卷残云地吃着香蕉,眼睛一刻也没离开鸟巢。 

      饭后,母亲走进书房时,豌豆趴在桌边睡着了。母亲轻轻从他肘边抽出画本,这是儿子的新作:一只大鸟嘴里衔着一只虫子,另一只大鸟一旁侧脸看着它。衔着虫子的大鸟,右翅张开着。旁边写了五个字:爸爸喂孩子。 

      母亲一手捂着嘴,眼里和喉咙,顿时有几股热流同时汹涌而出……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3期,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文章开头,豌豆妈妈隐约听到儿子叫,就一把关了水龙头,体现了妈妈对患自闭症儿子的关心。 B . 文中多处运用插叙,交代了红隼到来时的情形、豌豆的病情以及豌豆一家的情况等,丰富了文章内容,构思巧妙。 C . “他爸爸看到也会这样想的”是妈妈的心里话,看到豌豆的状态,她很高兴,也渴望与豌豆爸爸分享。 D . 豌豆将桶递给小妹妹,边挖蚯蚓边与她对话,由此可看出豌豆很愿意与人分享,能与他人正常交流了。
    2. (2) 从豌豆图画内容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他有了哪些变化?  
    3. (3) 文中两处画线句意味深长,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请综合两句赏析。 

       豌豆说,挖好多蚯蚓,妈妈吃,爸爸也吃。 

       旁边写了五个字:爸爸喂孩子。 

    4.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材料1】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可持续”是博物馆发挥功能的天然出发点。然而,很多文物极易遭受损坏,保存条件要求严苛。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珍或是在特定环境中小范围展示,或是为延缓老化进程不得不处于“沉睡”状态,难以供世人欣赏。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工业CT、三维扫描、数字测绘等技术可全方位、高精度采集文物资料,为展示和科研提供丰富的“数字资产”;多光谱技术、智能认知技术可用于文物病害防治,通过对壁画材料、石窟环境的监测分析,更清晰地掌握文物的“健康状况”,为文物修缮和预防性保护提供依据;虚拟建模、AI技术可用于出土文物的数字修复,借助精确的纹理映射、碎片扫描还原考古现场,评估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这些技术平衡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让文化艺术的生命在数字空间实现永恒,也让宝贵的文物古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发挥出更大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一改过去的“高冷”形象,以脑洞大开的创意、前所未有的生机实现了和大众生活的双向奔赴。进入直播间,就能和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一同见证百年前的古董如何焕发生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亲临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探秘古蜀奇幻之旅;打开小程序,便能与神秘的敦煌藏经洞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原本珍藏在橱窗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借助数字化手段的深度应用,各显神通,不断“出圈”,在满足公众多元个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为星光璀璨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生命。 

      在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数十名游客在《唐宫乐宴》演出中沉浸式“走进”历史,探寻“名画丢失之谜”。在这场穿越之旅中,他们从博物馆的参观者变为历史的“参与者”,在可知、可感的文化体验中,切实感受“科技+创意”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介绍,近年来,洛阳各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优势,运用虚拟现实、场景塑造、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黑科技”助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探索推出一大批高品质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游客的交互感、代入感。 

     (摘编自《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注入生机》《走出有限空间 创造无限可能》) 

     【材料2】 

      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领域,博物馆也有责任和能力参与其中。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全国博物馆节能减排课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7%的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已考虑节能减排因素,25%的博物馆建成开放后陆续进行了节能改造,32%的博物馆有进行节能改造的计划。今年3月,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荣获全球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因为它的建筑形态与周边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互动,建筑语言也有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寓意。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启动了“博物馆之城”建设计划。而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打造美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和“加强与周围社区和城市的互动,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两点最为人们所期待。博物馆正成为城乡美好生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发挥博物馆力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珍,如果不能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小范围展示,就只能处于“沉睡”状态,难以供世人欣赏。 B . 运用多光谱及智能认知技术,对文物材质及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可为文物修缮和预防性保护提供依据,防治文物病害。 C . 在高科技和创新元素的助力下,各博物馆都纷纷一改往日“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不断“出圈”,走向大众。 D . “博物馆之城”打造出集美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加强了与周围社区和城市的互动,提升了影响力。
    2. (2) 为什么说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注入了生机、创造了无限可能?  
    3. (3) “可持续性”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之一。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可持续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4. (4) 潍坊博物馆拟于6月的“文化遗产日”组织一次非遗文化展览,将邀请风筝、剪纸、泥塑等非遗传承人参展,现面向社会征集建议。请借鉴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 
  • 8.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多呈现出儿童、成人双重视角。《父亲的病》《琐记》中少年鲁迅认为衍太太品行恶劣,成年后才消除对她的误解。 B . 《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形象,对当时丑恶的科举、腐败的吏治、虚伪的礼教等进行了深刻揭露与批判。 C . 《世说新语》是志人笔记小说,或精炼含蓄记录人物的一句话,或隽永传神描写生活中的一件事,塑造出社会各行各业人物的鲜活形象。 D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通过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富有神异色彩。
  • 9.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相恋之人因故分离的内容。请从下列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简要概括导致他们分离的关键事件,并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 

     简•爱与罗切斯特(《简•爱》) 

     保尔与冬妮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 写作(60分) 
  • 10.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现青春,你会选择哪一个?请围绕这个词语,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要求:点面结合,描写生动,200字左右。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在学校开学致词时说:“亲爱的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中,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请问问你们的孩子。” 

      请你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感悟或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在材料含意范围内立意;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使用本试题中的材料(27题除外);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