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湖心亭看雪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湖心亭看雪》提...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5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余一小舟

      ②湖中得更有此人

    2. (2) 请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乙】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素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秤(pínɡ):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日更定矣

      毳衣炉火

      ③僧澄波善

      ④又有杖声从云中来者

    2. (2) 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4. (4) 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5. (5) 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 3. 阅读《湖心亭看雪》及相关链接,完成下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链接】

    余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 , 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即慧理、宾王 , 亦不许其同在卧次。

    (节选自张岱《冷泉亭》)

    【注】①枕石漱流:头枕青石,用溪流漱洗。指隐居生活。②林和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③李岣嵝:明朝隐士。④慧理:印度高僧,晋朝时建灵隐禅寺。⑤宾王:唐朝诗人骆宾王,相传在讨伐武则天失败后遁入空门。

    1. (1)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日更定矣

      成语推断:亦复如是

      有痴似相公者

      根据语境推断

      ③亦不许其同在卧次

      查阅词典:①次序,等次;②依次;③止,停留;④近,接连。(《古代汉语词典》)

      (只填序号即

      可)

    2. (2) 请用“/”给相关链接中画框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

    3. (3) 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话富有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 (4) 课堂上,同学们就“张岱在湖心亭偶遇金陵人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展开辩论,正方认为是“惊喜”,反方认为是“败兴”。假如你是反方,请结合文本和相关链接,阐述你方的理由。
  • 4.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B . 太守谓谁谓:对……说 C .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D . 客此客:客居
    2. (2)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朝而往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 .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 ①醒能述以文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 (3)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1

      所写之景

      所写之“乐”

      所记之事

      所抒之情

      甲文

      ①山中早晚和四时里相似的美景

      ③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⑤滁人出游,太守与宾欢饮,日暮而归

      ⑦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乙文

      ②西湖雪后洁净的美景

      ④亭上遇人之乐

      ⑥前往湖心亭赏雪,偶遇久别的朋友而畅饮

      ⑧淡淡的故园之思和故国之悲

      A . ③⑤ B . ②⑧ C . ①⑥ D . ④⑦
    4. (4) 翻译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题。

    【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乙】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解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大三日

      ②余一小舟

      ③余饮三大白而别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天与云山与水       我孰城北徐公美 B . 余强饮三大白别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C . 姓氏        此之谓乎 D . 更有痴似相公         起坐而喧哗
    3. (3) 下面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摩”二字极为精当,使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雄壮,而且有生气。 B . 黄河仿佛夹着怒气,华山直刺苍穹,写二者是为了引出第三句,表达诗人心中满满的希望。 C . 第三句译为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在金政权的风沙里,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失望。 D . 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是想引起南宋统治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失地之志。
    4. (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5. (5) 【乙】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湖雪景图,西湖之景有什么特点?
    6. (6) 【乙】文中,舟子语“痴”,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志趣,其实【甲】诗中也体现出一种“痴”,谈谈你对这两种“痴”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