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9* 美丽的颜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9《 美丽的颜色》...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过关全练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 (lòu)           轮(guō)           静(jì) B . (zì)            草(diàn)          雨(zhòu) C . 热(zào)           冻(jiāng)         热(zhì) D . 息(zhì)           着(dù)            至(cù)
  • 2.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 (1)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
    2. (2) 他们穿上外衣……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 
    3. (3)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列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等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 . 中国梦不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共鸣”互换位置) C . 通过学习《美丽的颜色》,使我们懂得了乐观、坚守对成功的重要性。(删掉“通过”或“使”) D .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完善了安全措施。(删掉“防止”或“不”)

    能力提升全练

  • 4. “‘名人’主题微展览”活动筹备环节,“居里夫人”备展区的墙上张贴着一幅居里夫人的照片,请为这幅照片写一段解说词,字数60—80,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及一个成语。

    “居里夫人”备展区解说词

    人物特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慕名利,只爱真理,在工作环境极为严酷的情况下提炼出镭。

    物件及陈设方式:放进玻璃瓶里散发着蓝色光芒的镭(仿制),放置在墙面展示架上。墙的背景是居里夫人拿着提炼出的镭的照片。

    照片描述: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

    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

    ②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

    ③吴天一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④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⑤“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⑥吴天一写了一篇介绍高原藏族人群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篇短文竟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吴天一,你在美国的父母来电话找你了!”1981年的一天,吴天一刚从昆仑山西大滩考察归来,同事兴奋地告诉他。

    ⑦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一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

    ⑧机缘巧合,大洋彼岸的妹妹翻看报纸时,“吴天一”的名字令她怦然心动。一番辗转联络,电话两端,无尽唏嘘。父母和妹妹向吴天一倾诉相思之苦,呼唤他来美国定居。

    ⑨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在给父母的信中,吴天一写道。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⑩常年穿行于高山、草地、冰川,吴天一数不清遭遇过多少回事故。如今84岁的他,虽全身曾14处骨折,却步履稳健;虽经历两次耳膜穿孔、多次白内障手术,却耳聪目明。每年,他都坚持带队到“黄果树”(黄南、果洛、玉树)等地义诊。

    ⑪2021年6月底,吴天一由西宁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透过飞机舷窗,他深情凝望着这片扎根63年的土地——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戈壁滩上,胡杨林蓬勃生长;一条条江河,在高原流淌,百折不回,奔向远方……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画线句。
    2. (2) 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的妙处。
    3. (3) 阅读全文,探究吴天一做出“无悔的选择”留在国内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