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2) ,只有香如故。(陆游《朴算子·咏梅》)
    3. (3)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4. (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礼记·虽有佳肴》)
    5. (5)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北冥有鱼》)
    6. (6)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的诗句是:
    7. (7)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最惹眼的是yì lì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
    2. (2) 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gǔ gé
    3. (3) 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zì yuán qí shuō的。
    4. (4) 我随电影摄制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东,在它的脚下ān yíingzhā zhài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B . 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C .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 , 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D .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我校将成为众多莘莘学子读书的理想之地。(将“完善”改为“改善”) B . 近年来,微信里的各类美食群和代购群,是不少在美华人最活跃的社交。(在“社交”后面加上“平台”) C .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把“加大”改为“增加”) D . 如今,我们的个人信息无时无刻在被收集,这些数据被屯集在银行、学校、航空公司、电商平台,甚至快递公司。(在“无时无刻”后加上“不”)
二、阅读理解
  •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 (1) 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全班同学推荐一套丛书:“大家小书”。请根据以下介绍,简要概括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0个字)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

      “大家小书”的主要特点:

    2. (2)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


      自选角度,给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
    3. (3) 概括小说主人公保尔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尝君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②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座位面向南。

    1. (1) 解释【甲】文中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一食尽粟一石

      之不以其道

      之不能尽其材

    2. (2) 将【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3) 解释【乙】文中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士故归之

      ②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5. (5) 【甲】【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哪一个共同话题?具体说说他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1) 节选①—③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
      A .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B . 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C . 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D . 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2. (2) 从节选①—③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什么态度?
    3. (3) 作者认为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三沙岛上抗风桐

    ①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海南省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②然而,三天两晚的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

    ③人生第一次来到三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④“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还有个名字叫麻枫桐,印度洋海岛常见的树种,我国的台湾和西沙群岛也很多,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

    ⑤抗风桐?这是第一次听说的树名。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对生,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

    ⑥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楝、榄仁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然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⑦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巨大的叶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生就的倔强与从容。

    ⑧第二天一大早,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刚升起,我们乘坐冲锋舟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据说,有关南海诸岛的潮涨潮落景、金戈铁马事、波涌浪卷情,几乎都可以在赵述岛上领略和参悟。

    ⑨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

    ⑩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赵述岛上成立了管委会和党工委,政府为渔民修建了港湾,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⑪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这时,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⑫边上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从老家琼海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当地边防派出所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2019年7月1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⑬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

    ⑭在赵述岛,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共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⑮将要离开三沙的时候,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它的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⑯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1. (1) 三沙岛上的抗风桐这种树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概括。
    2. (2) 细读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①有同学说将文章第①段“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海南省三沙市”改为“来到三沙才会发现它的美有多么靓丽了”请简要分析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效果会更好。

      ②品味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3. (3) 第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结尾第段为什么说“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写作题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遇到故人,是一种重逢后的喜悦;遇到挫折,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遇到美景,自有赏心悦目的怡然。你,又遇到了什么?

    请以“我遇到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