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 1. 本次朗诵大会的主题是“吟诵经典,诗意飞扬”。请你根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把恰当的“诗”字填入宣传展板的方框内(  )
    A . B . C . D .
  • 2. 下面是大会主持人撰写的开场白与结束语。阅读后,完成问题。 

     [开场白]“①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经典的古代诗歌就像美味的羹汤,只有品尝之后,才会觉得齿留香、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吟诵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歌!让古人的情怀,造我们的品性;让飞扬的诗意,点亮我们的生活! 

     [结束语]儿时起,我们便在古代诗歌的美妙世界里轻歌舞,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邂逅相遇【甲】我们看见李白的壮志凌云——“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懂得杜甫的济世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②____”;感受苏轼的志趣高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这次吟诵活动,一定能让诗情在校园中持续延,让诗意在青春中永远飞扬! 

     横线①处应填语句为“____”,横线②处应填语句为“____”。 

     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水击三千里,____”。 

    1. (1) 有同学对加点汉字的字音与字形产生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____ 
      A . “颊”应读为“jiá” B . “曼”应写为“漫” C . “铸”应读为“zhù” D . “漫”应写为“蔓”
    2. (2) 为了区分“历久弥新”中的易混字,同学们找到了“历”与“厉”的金文。根据造字特点,你认为“历”字的金文是哪一个 ____ 
      A . (人可居住的山崖)+(一行行的禾苗)+(止,即脚趾) B . (山崖、山石)+(在山石上磨钳子的蝎子)
    3. (3)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A.【甲】句号 

       
       

       【乙】省略号 

       
       

       B.【甲】句号 

       
       

       【乙】冒号 

       
       

       C.【甲】冒号 

       
       

       【乙】省略号 

       
       

       D.【甲】冒号 

       
       

       【乙】句号 

       
  • 3. 下面是三位选手准备的朗诵背景图片。请任选一幅,写出选手选择的诗歌与诗歌作者。 

     

     我选择 。诗歌是《》,诗歌作者是 。 

  • 4.  “山水诗”研究小组抄录了两则学习材料。阅读后,完成问题。 

     材料一 

     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曹操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这类好诗在那时仍是凤毛麟角。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纷至沓来 , 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在杜甫笔下的恢宏壮阔,让人拍案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李白笔下,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川流不息的气势。先代诗人在创作上的不断追求,令后世诗人笃行不怠、奋楫争先。 

     材料二 

     孔子说:“仁者乐山。”我们不难看出,【甲】儒家对山充满了人文关怀。【乙】他们认为山的静穆、山的博大正是仁者所追求的,而儒家的思想又是以“仁”为核心的。到了汉朝,【丙】儒家思想地位上升至独尊,诗人对山的推崇心理得以发扬光大。【丁】诗人对山的再认识就更深刻了,对他们的“祖籍”——山,产生了许多联想,“山”也就成了许多诗人很多时候的情感寄托或心理归宿。 

    1. (1) 材料一中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____ 
      A . 凤毛麟角 B . 纷至沓来 C . 拍案叫绝 D . 川流不息
    2. (2) 同学们查阅字典,找到了“笃”字的主要义项:①厚,深厚;②淳厚,诚信;③坚定;④重,病重;⑤甚。据此判定材料一中加点词“笃行不怠”的意思是:。 
    3. (3) 材料二在抄录时遗漏了“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和思想文化的长期积淀”一句。你觉得遗漏的这句话应该放在哪一处最恰当 ____ 
      A . B . C . D .
  • 5. 宣传组打算用古诗词的意象创作一副对联,印在书签上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下面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明月 ①____,长亭一曲,过客离愁 ②____ 

     下联:清风 ③____,细雨千弦,旷野归鸿 ④____ 

    A . ①醉人 ②不禁秋 ③映江 ④都入酒 B . ①映江 ②不禁秋 ③醉人 ④都入酒 C . ①醉人 ②都入酒 ③映江 ④不禁秋 D . ①映江 ②都入酒 ③醉人 ④不禁秋
  • 6. 同学们计划将下面六首诗歌,依据他们的情感共同点编录一部诗集。其中不适合编辑在一起的一首诗是 (填序号)。依据情感共同点为诗集命名,诗集名称是《》。 

     ①杜甫《春望》 

     ②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崔颢《黄鹤楼》 

     ⑤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 7. 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 (1) 用诗中一句话概括本诗的事件,这句话是“①”;能够暗示“妇”最后被带走的一个字是“②”。 
    2. (2) 有同学认为文中画线句“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可以互换位置。请谈谈你的看法。 
    3. (3) 结合杜甫的诗歌及下面关于汉字“圣”的解释,谈谈你对杜甫“诗圣”这一称号的理解。                                  
       

       圣❶最崇高的:神~|~火。❷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人:~手|画~。❸指圣人:~贤。❹封建社会尊称帝王:~上|~旨。 

       
                                       
       

       《说文解字》:聖(圣)从耳者,谓其耳顺。 

       

       《风俗通》:聖(圣)者,声也。 

       

       言闻声知情。 

       
  • 8. 阅读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修睦/以为真/口开河/通风报 B . 幼有所/拔苗助/茁壮成/草莺飞 C . 为大同/非不分/惟命从/自以为 D . 便一山/各其所/妙手偶/洋洋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每个人不只敬爱、疼爱自己的父母与子女,还要推己及人,关爱别人的父母与子女,使社会亲如一家。 

       【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不喜欢的财物,可以把它丢到地上,不必非要留在自己身上。 

       理解:自己用不上的财物,尽管丢在地上,因为总会有人用得上而拾起它,这样就达到了“物尽其用”。 

       【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与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理解:桃花源内道路畅通,村落人烟稠密,乃至鸡鸣犬吠不绝于耳,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画面。 

    3. (3) 根据上面两篇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赦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取材于《墨子》) 

       材料二 

       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取材于《庄子》) 

       注:①[毋]不。②[连属其乡]指居所相连。③[族]聚集。 

       四则材料分别写出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想象和追求。《大道之行也》中理想社会形成的前提是“①”;桃花源人过上理想生活源于他们与世隔绝后共同的劳动创造;墨子认为“②”是理想社会实现的保障;而庄子推崇的“至德之世”中,人与万物应该 ③。 

三、名著阅读(共5分) 
  • 9. 八年级开展“经典中的人生智慧”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问题。 
    1. (1) 同学们对读过的名著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属于小说的四部作品是 。(填序号) 

       ①《朝花夕拾》 

       ②《西游记》 

       ③《骆驼祥子》 

       ④《海底两万里》 

       ⑤《红星照耀中国》 

       ⑥《昆虫记》 

       ⑦《经典常谈》 

       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2) 在汇报交流环节,有同学绘制了下面的图片。看到这幅图片,你会联想到哪一位名著中的人物?请结合他(她)的经历,简要诠释这幅图。 

       

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感谢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是大饭堂。我是个农村孩子,和肉菜基本上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当年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因为豆腐被炸过,油水大,拌米饭!人生不过如此,夫复何求! 

     ②自古人生伤离别,但是我还是祝贺983名同学毕业,它使我从今天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又多了 983名我的同学。我这几年体会到,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不管到哪儿,有人告诉我:“师兄,我也是北大的。”大家一下子就会变得很亲切,因为马上可以谈论北大、北大相同的老师和锅塌豆腐。 

     ③刚才姚洋院长和张维迎教授做了特别好的发言,因为谈到了我们的母校——北大。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蔡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这些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民族的先驱者。他们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因为他们除了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还在考虑未来。在座每一位知识分子的眼睛都应该像一盏探照灯,照出现实中的丑恶,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④大家开始在社会这所大学起步的时候,有两句话千万不要相信。一是“世界上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但是,投机分子选择走近路是因为他们只会想到自己获得多少利益,这是“聪明人”。而我们呢,应该做“笨人”。 

     ⑤我在北大之外,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一个是我的外祖母,她是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不识字,活了95岁。她在方圆几十里是个明星,如果她要演电影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如果踢足球就是梅西。她个子只有一米五六。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里,全村动员抢收集体麦子,当她把麦子从这头割到那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才割到地头中间。有一次我说,你为什么割得比别人快?她说我割得不快,只是我一扎下腰,就从来不直腰。因为直一次腰你就会直十次、二十次,就割不完了。接着她语重心长地说了句,我是个笨人啊。 

     ⑥我有个舅舅,脸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刘麻子。刘麻子做的箱子柜子在周围四十里卖得最好。所有的顾客都说他做的东西特别好。我说你为什么做得比人家好?他说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我花六天,我比他做得更好。接着他又说,就这也还不算好木匠,我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刨出来的刨子木花的味道。他又说这还不够,有时当我看到一棵松木,就觉得这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时候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是一棵最不成材的杨树,我就知道只能打个小板凳。这才是“工匠精神”,我觉得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是他到达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⑦有时我发现,我们的马路两边基本上全是杨树。为什么?因为杨树长得快。我希望我们也种一些长得慢的树,比如松树、椴树、楠树、橡树。树的质量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⑧所以最后我送在座的师妹和师弟两句话。一句是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另一句是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功夫直腰的麦田。谢谢。 

     (节选自作家刘震云在 2017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删改) 

    1. (1) 下面是三位同学关于这篇演讲词主要观点的讨论。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同学:我认为“同学是通行世界的证件”是主要观点。作为一场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作者表达了希望北大同学们能珍惜同窗之谊的愿望。 

       【乙】同学:我认为“愿你的眼睛成为探照灯”是主要观点。这句话内含比喻,表达了希望学生们能像北大先贤们一样为民族未来考虑的愿望。 

       【丙】同学:我认为“让路边的松树更多一些”是主要观点。松树长得慢却质量好,这里表达了希望同学们能沉下心来得以高质量发展的愿望。 

    2. (2) 请结合作者外祖母或舅舅的故事谈谈你对第④段加点词“笨人”的理解。 
    3. (3) 阅读本文与下面的演讲词片段,谈谈两篇演讲词在语言风格或写作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并分别举例说说达到的效果。 

       大学毕业,您就不是平民了。因为,带上学位帽,您就是知识分子了,您应当有人文情怀。什么叫人文情怀?有畏惧心,有羞耻感,有良知,有天下情怀,能够承担社会、民族的责任和痛苦。另外,千万不要泯灭与生俱来的善良,不要丢掉藏在心底的纯真,因为,那是作为人的基因和理由。纯真辟油腻,善良辟什么呢?善良辟邪! 

       昨天晚上,我梦见了祖籍开封,收了程颢、程颐为学生的张载,委托我给大家赠送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的宋代口音是不是很难听懂?好吧,我用当代话重复一遍,那就是:探讨自然与社会的基本规律,为民众摸索出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为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很高大上吗?不,这只是读书人的本分而已。 

       (节选自程民生教授在河南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删改) 

  • 11. 阅读《雨中明月山》,完成问题。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壁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察之游。 

     ②头一日,走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披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选自《把栏杆拍遍》,有改动) 

    1. (1) 阅读文章,补充作者所至与所见的内容。 

       

       ① 

       ② 

       ③ 

    2. (2)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同学甲:文章主要写第三日游明月山,第一日和第二日多余,可以删去。 

       同学乙:我觉得不可以删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 (3) 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写出竹子特点的。 
    4. (4) 对文章结尾句“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表达了对山中风景的赞美。 B . 对主人表示出深深的感激。 C . 显示了徒步爬山后的疲惫。 D . 对同行者急于下山的抱怨。
五、作文(共40分) 
  • 12. 任选一题作答 

     ⑴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球馆……走过远方的原野、村庄、城市……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迷茫……这些所至、所见,让你获得了丰富而独特的感受。请将“走过”补充完整,构成题目后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⑵请以“那句话唤醒了我”为开头作文,题目自拟。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