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地理中考真题专题分类汇编——聚落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64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牡丹江) 在平原地区规模较大聚落的分布形态多为( )
    A . 点状 B . 团块状 C . 环状 D . 条带状
  • 2. (2023·吉林) 读下列四幅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承载着北京传统文化的民居是( )
      A . B . C . D .
    2. (2) 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的民居是( )
      A . B . C . D .
  • 3. (2023·聊城)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距市中心约20千米。该村有900余年历史,被评为“中国文化历史名村”。如图示意大岭村的聚落空间格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完成各小题。

    1. (1) 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 )
      A . 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 B . 南临玉带河利于冬季通风 C . 村落巷道的布局不便于联系 D . 自然生态区有利于灌溉
    2. (2) 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 . 拆除古代民居,建设现代楼房 B .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C . 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 D . 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
  • 4. (2023·营口)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各小题。

    1. (1) 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 )
      A . 南极地区 B . 北极地区 C . 热带地区 D . 温带地区
    2. (2) 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A . 炎热 B . 寒冷 C . 干旱 D . 湿润
  • 5. (2023·黑龙江) 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 )
    A . 沙漠地区 B . 高原地区 C . 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D . 热带雨林
  • 6. (2023·常德) 风雨桥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如下图所示,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风雨桥桥顶盖瓦,两侧通透的主要作用分别为( )
      A . 利于避雨、便于通风 B . 利于遮阳、便于观察 C . 更加美观、便于欣赏 D . 更加坚固、便于防守
    2. (2) 风雨桥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吸引大量游人前来参观,当地政府的下列举措合理的是( )
      A . 加固桥梁,桥面通车 B . 桥头建设宣传牌,介绍桥的历史和工艺 C . 桥面两侧出租,发展经济 D . 周围建高楼,便于眺望风雨桥
  • 7. (2023·常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茫茫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分隔,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的人种分别为( )
      A . 黑种人白种人 B . 黄种人黑种人 C . 白种人黑种人 D . 黄种人白种人
    2. (2) 我们发现埃及的传统民居大多窗户较小、墙体较厚,主要原因是( )
      A . 体现撒哈拉文化 B . 防寒保暖 C . 防热防风沙 D . 防雨水渗入
  • 8. (2023·烟台)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各小题。

    1. (1) 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3) 小明看到的“蚝宅”最大可能位于我国( )
      A . 东北地区 B . 西北内陆 C . 东南沿海 D . 青藏地区
    4. (4) 原住居民设计和建造“蚝宅”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自然灾害是(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干旱 

      ④滑坡和泥石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9. (2023·衡阳) 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图民居与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寒冷干燥,稀树为主 B . ②—炎热多雨,树木茂密 C . ③—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D . ④—沟壑纵横,冰川广布
  • 10. (2023·安徽) 传统村落凝结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如图示意安徽省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 (1) 安徽省传统村落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 . 淮河以北多,淮河以南少 B . 长江以北多,长江以南少 C . 东部多,西部少 D . 南部多,北部少
    2. (2) 影响安徽省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气候 B . 地形 C . 植被 D . 土壤
  • 11. (2023·南充) 我国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读四地代表性传统民居图,完成问题。

    1. (1) 四地对应的传统民居是( )
      A . 甲-窑洞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蒙古包 B . 甲-蒙古包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窑洞 C . 甲-江南民居    乙-吊脚楼    丙-窑洞    丁-蒙古包 D . 甲-窑洞    乙-吊脚楼    丙-江南民居    丁-蒙古包
    2. (2) 下列描述与传统民居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A . 甲-地势低平,河渠纵横 B . 乙-地形崎岖,气候湿热 C . 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 丁-草原广布,牛羊遍地
二、图文材料题
  • 12. (2023·苏州) (三)乡村旅游振兴乡村 

     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为品牌推出了15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以交(通)旅(游)融合、春和景明、乡村新体验为主题,呈现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崭新面貌,发掘了一批带动乡村旅游创新的特色产品,更好满足群众出游需求。图为“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美春光在路上,交(通)旅(游)融合致富忙。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地,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 

       ①A.甲 B.乙 C.丙 D.丁 

       ②A. B.

       C. D.

       ③A.长白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 

    2. (2) 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是,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图中丙地花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A.江西·“婺”里看花寻芳之旅 B.吉林·前郭县“杏雨梨云莺飞燕舞”之旅 

       C.黑龙江·东宁春季赏花之旅 D.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镇游 

       ②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③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3. (3) 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 

      ❶A.咏唱地方戏曲 B.品尝乡村美食 C.耕作梯田 D.开垦草原 

      ❷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②科技迅猛发展③开展扶贫工作④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