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6</strong>小题,共<strong>48.0</strong>分)
  • 1.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多个方面。这说明该法典(  )
    A . 规范了各阶层的义务 B . 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C . 具有内容全面的特点 D . 带有同态复仇原则
  • 2.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的农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  )
    A . 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B . 庄园里的村民实行集体劳动 C . 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D . 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
  • 3.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表明阿拉伯人(  )
    A . 贸易深入到社会生活 B . 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 C . 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 D . 建立起地跨三大洲帝国
  • 4.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A . 促进了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 B . 改变了世界人民物质生活 C . 加强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D . 促进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 5.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这说明卢梭(  )
    A . 认为国家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 阐明社会契约论思想 C . 主张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D . 追求理性的思想自由
  • 6. (2019高一下·洛阳月考)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这样设置课程是因为(    )
    A . 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B . 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C . 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性别歧视 D . 经济发展淡化社会等级观念
  • 7.  如表为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据此分析,该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年份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820-1840

    2.9

    2.81

    1840-1860

    3.5

    4.84

    1860-1870

    2.9

    5.53

    A . 工业革命的推动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新交通工具出现 D . 世界市场形成
  • 8. 马克思指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
    A .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 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C . 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D . 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 9.  1884年11月15日至1885年2月26日,英、法、比、德等15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称柏林会议。如图为柏林会议漫画(AFRIQUE:非洲),该漫画揭示出该会议(  )

    A . 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 B . 是一次西方列强瓜分会议 C . 消除了列强在非洲矛盾 D . 成为非洲苦难深渊的标志
  • 10.  1921年,苏联图拉省大多数县,粮食税的征收都是在逼迫下进行的,粮食工作人员采用了粗暴的工作方法,直至威胁全部没收。1923年5月,梁赞省农民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未纳税农民的财产被剥夺,没有工具耕种土地的贫农非常绝望。这表明当时苏俄(  )
    A . 新经济政策存在不足 B . 政权面临巨大危机 C . 农业集体化遭受挫折 D . 农业经济急剧萎缩
  • 11.  如图为1929-1942年美国就业情况。据此分析,该时期美国(  )

    A . 就业受时局的变动影响较大 B . 实施罗斯福新政走出了困境 C . 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持续走低 D . 战争的破坏使就业形势恶化
  • 12.  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要求恢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和远东的领地和特权。而罗斯福为使苏联尽快对日出兵作战,几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并和丘吉尔一起与斯大林背着中国达成了秘密的书面协议。这反映出雅尔塔会议(  )
    A . 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步伐 B . 划分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C . 促进了美苏两国的和谐共处 D . 带有明显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 13.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如图所示欧洲局部政治版图的变化表明(  )

    A . 欧洲一体化加快 B . 世界走向多极化 C . 东西欧对峙激烈 D . 国际格局已剧变
  • 14.  20世纪60年代,席卷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发生的一场重大的社会运动。有的美国学者称之为“第二次内战”或“第二次重建”,甚至是“第二次革命”。学者主要是肯定这场黑人民权运动(  )
    A . 颠覆了美国社会白人至上主义思想 B . 使美国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 C . 为黑人争取到了法律上的平等权利 D . 推动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 15.  西方许多学者认为:冷战后的情况是不稳定的,但是“均势”仍然存在。国际局势虽然混乱,但是各国仍将支持联合国,联合国不会像国联一样消失。联合国不仅会存在,而且会发展。西方学者旨在说明(  )
    A . 国际新秩序尚未确立 B . 国际格局发生巨变 C .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D . 雅尔塔体系仍在运转
  • 16.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发展中国家面临困难增多,各国需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体现出当今世界(  )
    A . 发达国家是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 B . 政治格局由多极化向单极化转变 C . 和平与发展主题已经发生了裂变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必要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52.0</strong>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其时资产阶级还比较弱小和幼稚。英国资产阶级不可能把封建贵族阶级一脚踢开,只能在君主立政下同它达成妥协。当时资产阶级与一部分封建贵族妥协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同时,他们在新的社会关系和政权结构中,也逐步克服封建的偏见,自身不断资产阶级化,最终与资产阶级合流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原则经过洛克、孟德斯鸠及其他思想家的大力揄扬,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普遍接受的建国“纲领”。后来的欧美资产阶级国家,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些原则建设自己的政权的。

    ——摘编自赵士国丁笃本《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异议》

    材料二:北美人认为英国本土与海外领地各有议会,平等平行,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光荣革命”后英国君权与民权已从垂直“竖立”放倒,成议会主权制约君主专权之“平面”;从英国与海外领地的关系看,伦敦为“君”,海外为“民”,还是一个帝国“垂直”体。此前北美有过邦联,却是“用沙子结成的绳索”,后来美国定名United States,是地方各邦“平面”排列。托克维尔强调美国民主的根不在华盛顿、纽约,而在各“邦”小城小镇,有“小民主”自治,才有“大民主”联邦,须须根根扎根于“小”,地面之上才有树大迎风。我们称的“中央政府”,在美国只能称“联邦政府”,不可提“中央政府”。欧洲学习美国,各国主权分两层,可下沉者沉至地方议会,可上浮者浮至欧洲议会,明显有美国政体的遗踪。

    ——摘编自郑非《帝国的分裂: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建立联邦制度的背景,并简要说明对美国确立联邦制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从1947年至1994年共举行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据不完全统计,前7轮谈判中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就近10万种。第8轮谈判取得更为重大的进展,不仅就逐步取消进口许可证或配额、减让关税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多边协议,而且最终于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签署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使命随即宣告结束。

    ——摘编自《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减弱,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企业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低成本的业务沟通和商业数据交换,而且通过网络服务可以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全世界任何角落。

    ——摘编自《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子商务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欧国家更名简表

    原名

    新名

    更名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10月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1989年12月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共和国

    1989年12月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0年4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年10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1年4月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4月

    ——根据施平《东欧诸国更改国名》整理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发了一场令世人震惊的“政治大地震”。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结束了二战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两极格局,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重创,严重地削弱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转折点,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吕健刘萍《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欧剧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东剧变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如何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世纪晚期以来,人类在科技领域和经济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创造力,然而在现实政治领域,人类智慧的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在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建立政治秩序、选择发展模式确定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处理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问题等方面,人类无法找到一种符合大多数社会阶层和大多数国家利益的解决方案。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或矛盾现象导致人类文明进程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断层,使人类最终陷入了世界大战的泥淖。

    一战爆发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一个多世纪,令人遗憾的是,战争心理和求战思维在国际社会中并未完全绝迹和根除。当发生某些国际纠纷和争端的时候,仍然经常可以听到诉诸武力的呼声和摆平对手的叫嚣。

    ——摘编自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