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9-11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面是新石器时代中期,北方地区典型遗址粟、黍、猪出土情况及相互关系表,该表可用来说明,新石器时代( )

    遗址

    考古学文化

    农业遗存出土情况

    农业遗存间相互关系

    粟·黍

    大地湾

    大地湾

    未发现果,有少量黍粒的遗存

    遗址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家猪

    猪可能被随意放养

    兴隆沟

    兴隆沟

    从1500份样品中浮选出数十余粒炭化粟,近1500粒炭化黍

    可能存在数量有限的家猪

    尚不明确

    月庄

    后李

    从77份样品中浮选出炭化栗粒共计9粒,炭化黍粒共计70粒

    对月庄遗址猪骨进行稳定同位素鉴定,认为存在家猪

    栗类农业副产品、残羹冷炙饲喂猪

    A . 栗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B . 原始农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C .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相辅相生 D . 家猪的驯养形成了意定规模
  • 2. 孔子重视仁德在治国中的作用,曾说“子为政,延用条?子欲善,面民善矣”;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两者对仁王之治的认识反映了( )
    A . 儒道思想趋同 B . 政治理念的相通性 C . 社会秩序混乱 D . 阶级立场的差异性
  • 3.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西汉政府宣布家除秦始皇焚书时照布的《挟书律》。不久,汉政府在全国“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自此之后,珍藏在民间的各种古书陆续在民间开始出现。这些措施体现了( )
    A . 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 . 汉初重视书籍的编纂 C . 儒家地位有所下降 D . 恢复先秦礼制的需求
  • 4. 宋代的官制中,除官职之外,另有所谓“差遣”,有官职者未必有权,必须由皇帝别敕“差遣”,才能治其职掌范围以内的事:纵使是宰相的分内之事,皇帝也可以别遣他官办理。据此可知,宋代“差遣”的设置( )
    A . 削弱了宰相权力 B . 实现了职权分离 C . 加强了专制皇权 D . 提高了行政效率
  • 5. 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 )
    A . 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 B . 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 C . 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 D . 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 6.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苏、杭、嘉、湖等地区丝织业或棉织业异常发达,其周边的农村则大量种植桑或染料作物,大有改种谷物为经济作物的趋势,有的地方种稻谷者仅占十之三四,这反映出当时( )
    A . 经济作物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 B . 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C . 江浙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D .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7. 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王阳明的“心学”( )
    A . 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整合 B . 否定了存理去欲的旧观念 C . 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D . 突出了不迷信传统的权威
  • 8. 唐都长安的街道多为严整的方格网状,而宋都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城市( )
    A . 管理更加严格 B . 布局趋于优化 C . 经济职能增强 D . 交通更加便捷
  • 9.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作为世界性工业中心城市的曼彻斯特,其工厂的原材料却需要从另一座当时世界性大港口——利物浦转运,工业产品的运输也要通过利物浦外销,这大大压低了曼彻斯特资本的利润空间。因此曼彻斯特萌生了修一条直通大海的运河的思法,而这条通海运河最终在十九世纪后期成功修建。由此可见( )
    A . 工业革命催生了航运交通的发展 B . 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委的港口 C . 运河的修建推动了曼彻斯特经济发展 D . 曼彻斯特取代了利物油经济中心的地位
  • 10. 晚清官员岑春煊曾谓,中国“驱虏卫生之事,风所未习,海通已来,五洲之民,相率莅此,奇疾怪征,挟以俱至。医者不察,思以旧有之术应之,不得当则委之劫运,疫死者,岁辄有闻”。岑氏意在强调( )
    A . 通商口岸地区瘟疫高发 B . 西方侵略导致瘟疫流行 C . 当时瘟疫防控面临新挑战 D . 传统社会不重视瘟疫防治
  • 11. 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
    A .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B . 不断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C . 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农村居民 D . 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
  • 12. 古埃及是最早使用石柱的民族,古埃及人在柱子身上用象形文字、植物、动物等图案进行装饰处理,同时对柱头用纸莎草、莲花、棕榈叶等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处理,这种设计风格,在波斯波利斯古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遗址中多有发现。这体现了( )
    A . 古埃及建筑技术高超 B . 波斯人的审美观念 C . 亚非统治形态的共性 D . 早期文明间的交流
  • 13. 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 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 B . 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C . 推动了“海上民族”的崛起 D . 使赫梯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
  • 14. 2003年,在美国所有的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口当中,34.6%是在外国出生的。在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移民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其中,移民比例最低的为心理学,仅为8.5%;移民比例最高的为化学工程学,高达49.2%。这一移民趋势( )
    A . 提高了美国整体的文化水平 B . 适应了美国科技发展的需要 C . 维护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 . 使其他国家的科技创新落后
  • 15.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茶是“思考和谈话的润滑剂”。1797年,英国人艾登写道:“我们只要在乡下,就可以看到草屋里的农民都在喝茶。他们不但上午、晚间喝茶,就是在中午也习惯以茶佐餐。”据此可知,英国当时( )
    A . 垄断世界茶叶贸易 B . 文学创作成果丰硕 C . 失地农民蜂拥入城 D . 饮茶之风相当盛行
  •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 . 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 B . 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 C . 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 . 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strong>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310年,奉惠文王嬴驷灭蜀后,便以局为是地,开始经营“巴蜀微外”的西南夷。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他,继续以蜀为根据地开发西南夷,并命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地区修筑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公元前221年后,嬴政又在其基础上不断延伸,直至郎州(今云南省面请市)附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尺道”。此外,嬴政还在西南夷部分地区设立了郡县,并派官吏进行直接统治。如《史记》中载:“邛、苲、冉跳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常通为郡县。”

    ——摘编自龚德全《秦汉时期“西南夷”社会的历史状况及其开发》

    材料二:自窝阔台至忽必烈,蒙古人先后灭亡了大理和南宋,建立元帝国,并在西南地区积极开疆拓土,开辟交通路线,如在云南地区新辟通达内地的要道。在元朝统治者看来,西南边疆与内地并无报大区别,它既是赋税来源,也是对外扩张、交流的基地和门户。为管理西南,元政府迁移大批汉人、蒙古人、色目人在当地屯田,扩大矿藏的开采,至于蛮夷腹心之地,则“制兵屯旅以控扼之”。此外,元政府在委派行省大员的基础上,兼用土首或宗教首领充任土官,统摄军民。土官虽世袭,但遇纠纷,仍要接受行省官员裁决。在教育上,元政府广开学校,并立文庙、塑孔子像,时人称为:“虽穷边蛮僚之乡,成建库序矣”。在这一过程中,各少数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与内地的政治制度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摩擦,而过重的赋税、兵役及边疆官吏的民族歧视、贪赃枉法等,也加剧了民族矛盾和冲突。

    ——摘编自方铁《蒙元经营西南边疆的统治思想及治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经营西南地区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经营西南地区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王朝对西南地区经营的历史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意大利是国际贸易中心,一些经营货币和货款业务的机构不断兴起。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近代银行,随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机构。早期银行经营的贷款业务都具有高利贷性质,而且货款对象主要是政府,大多数工商企业难以得到支持,客观上要求建立新的银行为其扩大再生产服务。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作为最早的私人创办的股份制银行,它利用政府赋予的特权,以大大低于高利贷的贷款利率向工商企业提供信用货故,从而占据了信用领城的垄断地位。此后,各国群起效仿,纷纷建立规模巨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摘编自王玉平《货币银行学》

    材料二:为了摆脱国外银行的支配,清政府于1897年在上海设立了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新式银行,它标志着中国近代银行信用事业的创始。此后,各种官商合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陆续发展起来。1935年,中国通商银行因滥发银行春发生挤兑风潮,后来为四大家族所控制;上海解放后,其“官服”被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2月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后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摘编自任森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银行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通商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50、60年代英国移民数量是17、18世纪移民数量的总和。1811年英国总人口是1197万,1931年是4479万。据统计从1815到1930年,有1140多万人从英国移出。过些移民主要迁往美国、加拿大、淡大利亚等地方,其中大部分去了美国。19世纪上半叶殖民署为移民提供资金、信息,组织他们向外迁移。19世纪后半叶官方的资助仍在进行,但非官方机构表现得更为积极,包括各地工会组织、您善机构等等。工会资助的移民大部分去了美国,他们大多有~技之长。英国移民的迁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镡娴娴(19世纪英国人口对外迁移问题探析》

    材料二: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地走超宽,呈现头规模的迁接物,从这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售之时,不淇乱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责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闵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炼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闵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骈手貾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华人“下南洋”与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不同点。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已失去平衡的各国政府感到恐惧,受到威胁,并且因社会中产阶层的呼声而陷入混乱之中,他们处于国王和臣民之间,打碎了君主的权杖并盗用了人民的呼声。

    奥地利帝国首相致沙皇(1820年)

    自由,那带着巨人声音的夜莺,惊醒了大多数沉睡者……除了为争取或反对自由而战,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关注?那些不可能热爱人类的人,可能仍然是大人物,例如专制君主。但是,普通人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德国作家伯尔纳(1831年)

    这一天得会来临……当优秀的日耳曼人站在自由和正义的青铜底座上,一只手握着启蒙的火炬,把文明的光束投向地球最遥远的角落,另一只手持着仲裁者的天平。人们将恳请她解决争端,即那些现在向我们高喊强权即公理,并轻蔑地用长筒靴踢打我们的民族。

    一位德国人在汉堡的演讲(1832年)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土信息,从近代战争与文化重构的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