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联...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也传入亚、非、欧等地。读《“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cha发音传播路线出现的时间早于tea发音传播路线 B . 茶叶沿两大路线传播中均推动沿线国家文明的转型 C . 不同传播路线主要受传播对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D . “茶”字不同发音的传播主要由中国的对外政策决定
  • 2.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下列项中能用这一观点加以阐述的是( )
    A . 农耕文明发展与文明区域扩大 B . 启蒙运动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C . 全球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 D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3. (2023·宁波二模) 16—17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科学革命”,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推翻了天主教会坚持的“地心说”。1572年超新星和1577年的彗星证明天堂是不存在的,宇宙是存在变化的。这些发现甚至否认《圣经》的真实性。这是一个权威遭受质疑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由此可知,“科学革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 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 .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促使西欧宗教改革的兴起 D . 为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提供精神武器
  • 4. 塔庙是苏美尔人独创的一种在多层塔状平台上建设神庙的建筑样式。关于这种独特的建筑样式人们有许多种猜想:层级平台可用于晾晒谷物、塔状形态蕴含着苏美尔人为东方山地移民的故乡情结、逐层上升的建筑结构象征着通往天堂的阶梯。由此我们可以推知( )
    A . 塔庙兼具生产、政治和宗教功能 B . 建筑文化与自然和社会紧密相关 C . 传统建筑通常具有强烈宗教色彩 D . 塔庙与金字塔都是统治者的陵墓
  • 5. 有学者认为,在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以欧洲——基督教文化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杂交文化结构一直保持至今。因此,当代拉美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种族和文化的混杂性。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伦巴舞和巴西烤肉 B . 爵士乐和芭蕾舞 C .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和摇滚乐 D . 马卡龙和探戈
  • 6. 有学者指出:“在长期不断的战斗中,古代日本武士是从最勇敢、最富有冒险精神者中征募。而朝鲜两班更多是以读儒家之书和谨守礼仪为特征的文化身份,为科举出仕,不惜终其一生。”这一观点意在强调武士与两班( )
    A . 都是中央集权制的产物 B . 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不一 C . 两大阶层立身之本迥异 D . 都确立了自身的专有文化
  • 7. 据历史文献记载,波斯帝国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为核心、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其中,呼罗珊大道成为波斯帝国与中亚、南亚交通的主干道,它与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这表明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
    A . 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 B . 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C . 服务于对外军事征服的需要 D . 开辟了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 8. 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 . 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 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 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D . 表明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 9. 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购买得到土地。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
    A .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B . 不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 . 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导水索
  • 10. 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 )
    A . 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 B . 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 C . 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 D . 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
  • 11.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史实( )
    A . 加速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B . 加强了全球联系,促进了各古老帝国间文明交流 C .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D .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加速了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 12. (2023高二下·鹤壁月考) 周公继承并改造了殷人祭祀“鬼神”的传统,他从殷人“尊神”“事神”的知识系统中生发出了“尊礼”“近人”的礼乐文化,宗教神学逐步成为礼乐制度的附属。这表明西周(   )
    A . 尊神事鬼的观念已经消亡 B . 早期人文思想逐渐萌发 C . 礼乐制度丰富了宗教文化 D . 民本思想在变革中发展
  • 13. 528年,查士丁尼下令组成一个包含多位法学家的专门委员会,着手将古罗马历代皇帝的法令和敕令等汇编成集。他们校对文献,确立正统原则,删除重复和矛盾之处,加入合乎时代发展的内容,使之更加系统化。这些举措( )
    A . 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 改变了君主专制制度 C . 顺应了西欧社会发展的需要 D . 传承了罗马法律文化
  • 14. 12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给王室直属领内的许多城市颁发特许证,追认其自治权,宣称自己也是王室直属领以外所有城市的保护者。在市民的支持下,他获得了英国国王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这表明( )
    A . 封君封臣制度持续发展 B . 法国成为近代民族国家 C . 城市自治利于王权的强大 D . 法兰西基本完成国家统一
  • 15. 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美国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使其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 )
    A . 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 . 民主共和制度出现危机 C . 国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D . 总统权力呈扩大的趋势
  • 16. 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19世纪晚期,美德两国虽同为联邦制国家,但地方政府的地位却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于两国( )
    A . 国家宪法规定的不同 B . 杰出人物的追求不同 C . 联邦政府权力的差异 D . 国家建立路径的差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材料一:欧洲中世纪的一切书籍都是手抄的。抄书工作大多是由修道士和专门的书记来担任。书本的制作通常是由大型的修道院完成,修士担任抄写和装订书籍的工作。修道院也会聘请外部的专家,尤其是艺术家,让他们完成书页中那些漂亮的大写字母、插画和设计。有实力的修道院的书写员可达到四十人,每人每年能够抄写两部书。

    ——摘编自马克垚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455年古登堡活字印刷《圣经》出版。约翰内斯•古登堡是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研究出了特别的作为字母的合金和铸造法。用这个方法他建立了一套字母库,印刷了著名的《谷登堡圣经》和其他一些文件。古登堡圣经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利器。正是借助着印刷术,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和随后很多著述,以及其他新教牧师们的讲道讲章才可以迅速传播出去,随后更是为西欧各民族的母语圣经的出现和普及创下深远的贡献,也为欧洲进入现代文明奠定下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中世纪书籍制作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欧洲书籍制作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的行为为非法行为;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征收金钱或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限与方式征收皆为非法……议会议员应经过自由选举产生;议员在议会内自由进行演说、辩论,不应在议会以外的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向国王请愿为臣民的权利,据此对臣民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此后,议会于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

    ——摘编自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

    材料二:美国的三权分立主要表现为国会、总统和法院之间的相互制衡。一、就国会而言,其受到总统否决权的制约,也受到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制约。二、就总统而言,国会可以运用行政监督权制约总统,还拥有弹劾权;法院则可以运用司法审查权审查总统的行政法令是否违宪。三、就法院而言,国会对法院的制约有多项,包括国会对联邦法院法官有弹劾及免职权,可运用宪法修正权制约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等等。总统对联邦法院的制约有两项:对法官的提名权和赦免权。总统可以通过提名任命权,对法院的政治倾向性施加影响,通过赦免权改变法院的某些判决。

    ——摘编自王宝磊《浅谈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权利法案》及《王位继承法》在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形成中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确立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认识。
  • 19. 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儒家经济思想随着儒家思想在汉文化圈内的传播,深深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经济思想。在日本,646年的大化革新制定了班田收授法,受田的公民负担租庸调。……租庸调是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在实行均田制基础上,于624年颁布,……。均田制所体现出来的均田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儒家并田思想的真正实现。因为井田思想无非代表着一种平均分配土地的要求或愿望。日本的班田和新罗的丁田相当于中国的均田。15世纪的越南黎朝实行禄田制,即以禄田代替薪俸。……也正是北魏隋唐均田制的同生制度,叫职田制,它在中国沿用至明初。
    ——陈勇勤《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论法的精神》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传播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提出的这一著名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最早在哪个国家得到实践?这一思想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