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9-17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积累(16分) 
  • 1.  根据提示填写汉字。 

     大地为纸,树苗为笔,汗水为墨,二十多年来,护林人任劳任怨、苦干实干、用心用情种好每一棵树,lián mián bú duàn的群山见证了他们赤心向绿的初心,青山绿水的使命被一代代护林人不断chuán chéng着。 

  • 2.  下列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年轻人应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地工作学习,不要贪慕虚荣、贪图享乐。 B . 学校角落里的松树长得遒劲挺拔,散发出昂扬自信的乐观精神。 C . 在演讲中,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入木三分 , 给观众以极大震撼和鼓舞。 D . 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服饰,图案丰富,色调素雅,实在是巧妙绝伦
  • 3.  默写。 
    1. (1)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2. (2) 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3.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 (4)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 (5) 白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吴均《与朱元思书》) 
    6. (6)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将士们誓死报国、为国尽忠的壮志的诗句是:。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 .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 C .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D . 法布尔,美国昆虫学家,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二、阅读能力(31分) 
  • 5.  《昆虫记》中,有一种昆虫身材娴美,身上武器、暗器很多,会吃掉自己的同类,被称为“美丽的杀手”,它是( ) 
    A . 蟋蟀 B . 螳螂 C . 蝗虫 D . 蜣螂
  • 6.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似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以上文段选自名著《》,文中的他是。 

  • 7. 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心思 

     李东红 

     ①“不知道七里河边的秋天什么样了?”上午在小区里走路碰见了他,他问。他是我的一位同事兄弟,往常经常在七里河边跑步,我们经常在河边跑步时相遇。“现在解封了,可以出小区了,想去七里河边跑步,想去看看那里的秋天”,他说着,给我挥了挥手,走出了小区。 

     ②我也来到了七里河边,走路,看秋天。 

     ③七里河的秋天,还在七里河边站着。岸边的树木有了不少的枯叶,用手一摇,就会少气无力地落在地上。就别说风吹了。一棵叫不出名字的树上,挂满了黄黄的叶子,这是秋天给它染的颜色,阳光照射过来,金黄的叶子透亮。树下,两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儿举着手机拍照,她们也发现了这棵树的美。满树的黄叶,树下,落叶,阳光,女孩儿,远远望去,像一幅画。大自然画的画。 

     ④七里河的水,还清澈着,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带来的涟漪,原来的那几只经常在河里玩耍的水鸟不知道去了哪里。它们也许去南方过冬了,北方的冬天很冷。 

     ⑤七里河边走路锻炼的人不多,偶尔的几个人,不像原来的三五成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让整个长长的七里河有些冷清,还有落寞,包括在岸上站着的那些树,好像和秋天一样有什么心思。 

     ⑥心思,秋天有。人,更会有。 

     ⑦这几天在小区里走路,总是看见一位看上去有60多岁的大爷在一个长凳子上坐着,一个人,也不说话。我有点心疼他。上午走路的时候,我走过去问他:“大爷,总见你一个人,你没啥事儿吧?”他如果有事儿,我一定帮他。“没事儿,孩子,我自己在家,老伴前几年走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外地成家生活,现在闹疫情,他们也没法回来看我”,大爷接着说:“不过,我想也不能给孩子们说,只要他们平平安安的就好。” 

     ⑧大爷的心思,和很多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一样,只是不说,我懂。我给大爷留了电话,让他有什么事儿给我联系,我想帮他,一个孤单的老人。 

     ⑨由此,想起了娘的心思。 

     ⑩那年,我考上了郑州大学,娘很高兴,但那几天话少了很多。我知道,娘有心思,她不说。后来,前院的婶子告诉我,娘是在为我的学费而发愁。那些天,娘背着我,拉着架子车去了两趟镇里的粮所卖小麦。没过两天,姐给我说:“你的学费攒够了,咱妈不让给你说。”当时,我很难受。 

     ⑪十年前的那年,娘想从郑州回老家住几天,临走的时候,娘说:“孩儿,你有不穿的衣服吗?”当时,我不懂,就问:“妈,你干啥?”“上次我回家,咱村有个人衣服很破烂,我想把你的衣服给他。”娘说的时候,有点悲伤,但她心里清楚。我知道了娘的心思,立即把我该穿和不该穿的整理了一大包。娘笑了。也许实现了她的心愿,她,永远都是这样,只要能帮别人,这是她的心思。为了别人,以至于我现在不穿的衣服都带回村里,哪怕我只穿过一次。 

     ⑫娘的心思,为了二哥,她的儿子。当时娘已是癌症晚期,我带她回到了家里,不想让她化疗受罪。二哥在外地,很忙,回不了家,但娘想他。“你给你二哥打个电话吧,我想他了。”娘说。我没有打二哥的电话,尽管我爱他,但我生他气,因为他让娘还担心他。第二天,我中午下班到家的时候,看见娘在拨打二哥的电话,那是我特意给娘装的座机。我知道,娘想她的二儿子了,她不想让我为难。 

     ⑬六年前的一天晚上,晚饭过后,弯弯的月亮挂在村头,把一种光扔在村子,像吝啬鬼一样,俺村并不稀罕。“我有个心思,孩儿,你能帮我完成吗?”这个时候,娘的时光已经不多了。 

     ⑭“能,一定能。” 

     ⑮她最终没有说出来,就走了。她的心思还在。 

     ⑯后来,村里的阿姨告诉我,那是镇上20多个像娘一样的老人群体,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捐款,听娘的话,娘的心思,我真的很懂,哪怕,不说一句话。 

     ⑰七里河边,秋天还在,还在的是因为岸边的垂柳,发着绿色的光,跟秋天毫无瓜葛,更不懂秋天的心思。 

     ⑱秋天的心思是什么?不想凋落。 

     ⑲我想,一定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选文中关于“心思”的描述,没有具体写到的人物是( ) 
      A . 大爷 B . C . 二哥 D .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以“心思”组织材料,贯穿全文,行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B . 选文第⑥段承上启下,从“秋天的心思”转到“人的心思”的写作。 C . 文中大爷的心思和很多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一样,希望有儿女陪伴。 D . 选文⑧段采用设问,“不想凋落”体现了母亲不愿离开人世的心思。
    3. (3) 文中划线句若改为“岸边的树木,有不少的枯枝,用手一摇就会落在地上”,句意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4. (4) 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文中写了娘的哪些心思?从中可以看出娘具有怎样的品质? 
  • 8.  阅读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①履(yàn):满足。②遗:抛弃。 

    1. (1)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B . 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 C .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 D . 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先,那么不争夺(全部)就不满足。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万乘国/学而时习 B . 王,何必曰/天时不如地 C . 曰仁义而已矣/怀民未寝 D . 利吾国/天下之所顺
    3. (3) 文中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选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 9.  阅读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唐代]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撞布,巴人讼争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后移镇梓州。②文翁:汉景帝时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日渐开化”。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壑”“千山”两句互文见义,从大处落笔,气势不凡,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 B . 颔联写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春雨,树梢淅淅沥沥像泻着百道清泉。 C . 颈联写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田少又很懒惰,常常诉讼争田。 D . 全诗作者先以欣美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后又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2. (2) 本诗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都有送别之意,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作分析。 
三、语言运用(8分) 
  • 10.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八年级(15)班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本次活动要开展“诚信做人”演讲比赛,为了参加比赛,小王从小李处借的《我是演说家》还没看完,小王对小张说:“我从小李那里借的《我是演说家》没有看完,麻烦你告诉他不要着急,我会抓紧时间看,过两天一定还给他。”第二天,小张见到小李,对小李说:。 

    1. (1) 下列选项中填入以上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李,小王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里借的书还没看完,别催了,看完她就还给你。” B . “小李,小王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里借的书还没看完,看完就还你,请不要着急。” C . “小李,小王说会抓紧时间看,完了就还你,别太在意。” D . “小李,小王让我告诉你,书看完就还你,别不放心”
    2. (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 . 尽信书,不如无书。 B . 轻诺必寡信。 C . 人背信则名不达。 D . 言必行,行必果。
    3. (3) 本次活动发出了“诚实守信”倡议书,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一处格式错误,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诚实守信”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为此,我们向广大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诚信为人。忠诚正直、恪守承诺、真诚相待,倡导良好的校园风气。 

       二诚信处事。不做假,不做伪,不隐瞒事实真相,不追求一己之私。 

       三诚信求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让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2022年11月20日 

       八年级(15)班 

       表达: 

       格式: 

四、写作能力(共40分) 
  • 11. 按要求作文 

     欣赏,是用喜爱的心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懂得欣赏是一种快乐,学会欣赏是一种品味,应用欣赏是一种发现,学会欣赏,快乐自己。 

     请以“我欣赏他(她)的     ”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请补充一个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如:善良、正直、乐观等)②围绕所补充的人物品质,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进行写作。③文中充分展示你对他(她)品质的欣赏。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