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周总理,你在哪里...

更新时间:2023-09-10 浏览次数: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字词书写(共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座山,有(   )立的山峰也有qū(   )折的幽谷;生活也像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崎岖的小(   );生活又如一条河,有奔téng(   )的激流也有低回的深潭。一路行过,风光无限。

    ( )立 qū( )折 小( ) 奔téng( )

二、选择题(共0分)
  •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hè)      然(wèi)    明(huì) B . (chán)    宴(hān)    筹(gōng) C . (lǔ)      提(xié)    野(shù) D . 然(tuí)     醉(zhé)    环(chú)
  • 3.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杂然而前者    陈:摆放,陈列 B . 临溪而  渔:捕鱼 C .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乐:快乐 D . 太守谁   谓:为、是
  •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 5. 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6. 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①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③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⑤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A . ③①②⑤④ B . ③①④②⑤ C . ④②⑤①③ D . ④②⑤③①
  •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运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____,____,____,____。

    ①就在于党在百年历程中构筑起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谱系

    ②它们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

    ③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

    ④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A . ③①②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②④③
  • 8. 下列画线语句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近日在重庆1949大剧院公演。(B)剧目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C)讲述了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共产党人不折不挠,(D)再现了解放大军和重庆人民为解放重庆展开殊死搏斗的宏大场景。

    A . A B . B C . C D . D
  • 9. 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是为了(  )
    A . 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都具有人的情感。 B . 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当人民寻找总理的见证人。 C . 表明人民在这些地方正望着总理远去的背影伫立长想。 D . 展现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 10. (2021·黄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作者画下句点的那一刻起,“书”就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 B . “楼台广厦千万间,直插云霄接玉颜。”一位援鄂新疆医务工作者看到武汉的夜景时吟诗后感慨,“武汉真美!武汉真棒!” C . 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D .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三、综合性学习(共0分)
  • 11. 某班级举行“走进醉翁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在琅玡山醉翁亭景区,慈孝竹郁郁葱葱,然而,一些竹子主干上却“伤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 “某某天长地久”……如果你看见有个人正在竹子上涂鸦,你准备如何劝阻他?
    2. (2) 学完《岳阳楼记》后,小笑拟了上联,请你以《醉翁亭记》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希文俯瞰洞庭湖心忧天下

      下联:

  • 12. 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四、语言表达(共0分)
  • 13. 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 14. 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 (1) 环滁皆山也。( )
    2. (2)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 (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4. (4)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5. (5)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6. (6)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五、现代文阅读(共0分)
  • 1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春夜

    梅阡

    ①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和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犹如慈母的双手。

    ②12日的午夜,一点钟。周总理送走了晚会的客人们,又回来,和几个青年演员们围在一起,谈得很热烈。忽然,他望了望酒闹人散的会场,转身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华和狄辛说:

    ③“你们住在哪里?”

    ④“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远吗?”

    ⑤“不太远。我们每天排戏都是走来走去,只要15分钟。”

    ⑥“走吧,到你们的宿舍去。”周总理含笑地说:“去看看。”

    ⑦演员们一下子愣住了。在首都剧场的大门口,汽车开过来了。总理却摆了摆手,问演员们:“你们怎么走?”

    ⑧“我们走着回去,您上车吧!”有个演员抢着说。

    ⑨“我也锻炼锻炼,散散步,走吧!”这样,在午夜里静悄悄的马路上出现一群人,年轻的演员们簇拥着一个新的更年轻的人。他们像一家人,父亲和儿女们一边走一边亲切地说笑,谈工作,谈演戏,谈生活,也谈到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大家压低了声音,怕惊吵了夜归的行人——在这一群人的后面远远地尾随着一辆空空的车。

    ⑩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温煦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⑪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宿舍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差不多都是用同样惊诧的神情。在谈话中,周总理非常关心剧院企业化的问题。

    ⑫有人提到国家剧院和民营剧院的演员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周总理表示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还很穷,都往上提,没有那个力量,是不是高的应该向低的看齐一些呢?演员的生活,也不要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太悬殊了。当周总理知道一九五三年从师大戏剧系毕业的青年演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的时候,笑了笑,说:“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⑬“你们年轻人,今天经济的条件太好了,什么都给你们准备下了,比起你们前一代人你们很幸福。你们也应该多吃些苦,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周总理说着,顺手指指室内的一盆花:“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你们将来还要建设共产主义,为你们的下一代你们要经受一些艰苦的锻炼……”

    ⑭这些话,他讲时是十分亲切而严肃的。大家都静了下来,深深地体会。在这些话里包含着多大的期望与多大的鞭策呀!

    ⑮深夜两点了,周总理悄悄地离开剧院,但他的声音和相貌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推开了窗户,窗外吹来的是温煦的春风,但也带着一些沁人的凉意,使人清醒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⑯许多人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春夜。

    (《人民日报》1957年5月17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选取周总理探望北京人民剧院演员的几个镜头,营造领袖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温馨氛围。 B . 总理夜访对演员收入过高提出了直接批评,此严厉批评必能引起在场人的深刻反思。 C . 从五月含着槐香的风入手,春风抚面母亲般的温柔和怡然之感,是总理给探访者的整体感受。 D . 本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领袖的崇高风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面貌。
    2. (2) “许多人都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夜晚”,这里的“不宁静”既是夜里交谈的热烈,更是演员们,体现周总理夜访的
    3. (3) 文中记叙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仿照示例,赏析文中画线句。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赏析:这是朱德对于生产劳动知识和追求光明重要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来源于母亲的教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朴素教育的感激。

      赏析:

  • 16. 文章前后部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请分别分析其特点和妙处。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1. (1) 通读全诗,说说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2. (2) 诗中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最终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3. (3) 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各举一例并阐述其妙处。
    4. (4) 本文首尾两节通过相互呼应的“问”与“答”的方式,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