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8 狼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狼》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3-09-05 浏览次数:4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 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 , 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 , 如鱼吞饵。

    (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昧爽:拂晓,黎明。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少时,一狼径       去:

      目似瞑,暇甚       意:       

      狼不敢 , 眈眈相向   前:   

      及走,又之         从:

    2. (2) 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其一犬坐于前

    3.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投以骨”“复投之”中的“投”字,表明屠户最初的侥幸心理,对狼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 B . [甲]文“屠暴起”中的“暴”字,形象地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C . [甲]“乃悟前狼假寐”中的“悟”字,表明屠户明白了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真正目的,认识到狼的狡诈。 D . [乙]文“日已暮”中的“暮”字,既写出了时间,又表明了屠户在夜晚走路,处境危险。
    4.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5. (5) 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

      ①[乙]文着重表现狼的什么本性?请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

      ②[甲]文是如何表现狼的这一本性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 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匠作象虎 , 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之曰:“是驳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呴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节选自刘基《象虎》)

    【注释】①詟(zhé):恐惧,害怕。②象虎:老虎模型,木偶。③牖(yǒu);窗户。④踣(bó);跌倒。⑤驳(bó):传说中的猛兽名。呴(hǒu):同“吼”。⑦攫(jué);用爪子迅速抓取。⑧磔(zhé):裂开。

    1. (1)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行甚远

      记忆法

      野有麦场

      人或之曰

      查字典法:①名词,脚。②动词,停止。③动词,阻止。④副词,只、仅。

      (写序号即可)

    2. (2) 请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3)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在甲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两文中的人物在面对恶兽的威胁时,都积极地想办法,但是为何屠户最终成功了,而楚人失败了?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 3. 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临江之人,畋得麇鹿 , 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此麇鹿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终不悟。

    (选自柳宗元《临江之麋》)

    【注】①临江:地名,今江西省樟树市。②麋鹿:麋鹿的幼崽。③怛:恐吓。④稍:渐渐。⑤良:的确。⑥俯仰:周旋,应付。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B . 狼不敢 , 耽耽相向  其一犬坐于 C . 目似暝,暇甚  年与时驰,与日去 D . 前狼假寐  糜至死不
    2. (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禽善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3) 请任选其一,用一个字形容文中的屠户或狼,并阐释理由。
    4. (4) 两篇文章中,屠户和麋鹿有着不同的命运,你认为原因何在?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 4. 阅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者不复能飞、乃反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 , 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支公:支透,字道林,东晋名僧。②铩:剪掉,伤残。③翮:指翅膀上的羽毛。④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⑤姿:同“资”,资质、禀赋。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一坐于前( )

      以诱敌( )

      有人其双鹤( )

      乃反翅垂头( )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3. (3) 写出甲文中最能概括文章主旨的语句(用原文回答)。
    4. (4) 同样是人与动物相处,两文中的动物结局截然不同,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 5. 阅读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一童子随主人宦游。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下。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泣于马上。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 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童子既得马,策而 , 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选自冯梦龙《智囊·杂智部·黠童子》)

    注释:①驽:劣。②泛驾:这里指不受控制。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一狼其中( )

      露尻尾( )

      泣于马上( )

      策而( )

    2. (2) 下列有关甲乙两文内容和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B . 乙文描述了一个黠童子换马的故事 。 C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 . “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对方父亲的谦称。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

    4. (4) 小组讨论时,小明和小华的对话碰撞出了思维火花,请你参与。

      小明:我发现两文都用了“黠”字评价狼和童子,是不是都有讽刺的意味?

      小华:我认为甲文是在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归会被识破和消灭。但乙文似乎是在夸奖童子,感觉对“后来人”的讽刺意味很明显。

      看了两位同学的对话,你对“童子”和“后来人”的做法有了怎样独到而具体的评价?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见解。

      “我”评童子:

      “我”评后来人:

六、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 6. 阅读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俟:等待。②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隐蔽”之意。④贻患:留下祸患。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其一坐于前    犬:

      起        暴:

      再就枕将      寐:

      睡以俟      伪:

    2. (2) 下列对文中画被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B . 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C . 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D . 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 (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4. (4)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细读结尾,两文作者对狼分别持有怎样的态度?
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7. 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居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善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聊斋志异》)

    【乙】

    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息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久冒死之熊似甚 , 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 , 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根据《搜神后记》编写)

    1. (1)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的“担中肉尽”和乙文中的“子既出尽”中“尽”含义是不一样的。 B . 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乙文中“然顾此熊”的“顾”也是相同的意思。 C . 甲文中的“而两貌之并驱如故”和乙文中的“辄分果与之”的“之”的含义与用法是不同的。 D . 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久之”“良久”“须臾”“俄而”,它们都表示时间非常短。
    2. (2) 下面句子明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B . 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C . 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D . 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3.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人解其意,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4. (4) 人与动物的故事,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反衬人的渺小,有的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否相同。
八、阅读下而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 8. 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乙]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行。叔父为蛇所 , 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 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注释】①啮:咬。②亟(jí):赶快。

    1. (1) 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七十而心所欲 B . 恐前后受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C . 少时,一狼径/与人期行,相委而 D . 禽兽之变诈何哉/见叔父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3. (3) 对乙文划线句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B .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C .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 .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