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入怀,万物复苏,自然界一派生气péng    勃的景象;夏雨如注,热烈粗guǎng    , 毫无保留地尽情浇灌着万物生长;秋阳似火,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是农民劳作一年的xūn    章;冬雪飘落,溪水枯     , 孩童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憧憬着一个春天的童话。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 (2)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在语段中的词性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春风  复苏  尽情  果实 B . 浇灌  飘落  依偎  憧憬 C . 江河  景象  热烈  劳作 D . 万物  一年  一个 生长
  • 2.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是一张以“秋景”为主题的古诗文任务单,请你补充完整。

    积累

    景物

    名句

    出处

    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纠错

    有一处名句与主题“秋景”不匹配,这一处是(填序号)

    总结

    整理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学”与“思”始终同行,正如《论语》中所说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B .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和《孟子》《礼记》《中庸》合称“四书”。
  • 4. 学校邀请民俗大师赵先生和上初一的儿子小文参与“温情一家亲”的活动。赵先生出差在外,儿子替父亲写了张回条,有一处敬谦辞有误,请你帮他找出来。(    )

    回执

    承蒙厚爱 , 不胜感激。因家父事务缠身,无缘此次活动,不能赐教 , 深表遗憾,还望见谅

    赵××之子小文敬呈

    ×年×月×日

    A . 厚爱 B . 家父 C . 赐教 D . 见谅
  •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撒盐空中可拟

    而去

    人不知而不

    三军可

    碣石

    好之者不如之者

二、阅读(31分)
  • 6.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 (1) 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2. (2) 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 (3)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今夏的晚风

    林语尘

    ①今年夏天我很喜欢“晚风”这个词。

    ②一天大太阳,空气都晒烫了。傍晚这一阵风也不凉,但迎面吹来,真是清清爽爽,连头发丝都放松下来。

    ③今年我好好收拾了窗台,养起更多花草。藻百年开满小碎花,有一股悠悠的香味,并不浓烈,摆在窗口,晚风就会似有若无地带进来一缕。姬玉簪的花苞已经显出紫色,快要开了,纤长的花枝在风里颤动,“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楚楚惹人爱怜。

    ④牵牛今年长得慢,大半个月过去了,藤蔓还在逡巡盘桓,不肯绕上绳子去。晚风一来,毛茸茸的尖就划着圈儿,与风彼此缠绕。是要攀着风往上长吗,像盘旋的鹰那样?

    ⑤乘着晚风而来的,还有一些可爱的访客。

    ⑥六月那会儿,是碧绿的草蛉。尤其晚间有雨时,往往一下子出现好几只,都安安静静、轻飘飘地在窗纱上。我夜间去给花浇水,便隔着纱网跟它们对上目光:真好,我的小客人又跟夏天一起来了。

    ⑦草蛉偶尔也会从窗缝钻进屋,翩翩扑灯。放着不管的话,就会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每年夏天过后,都能在屋角发现干瘪的残骸,轻轻一碰,四扇绿纱般的翅膀就像落花般散去。因此每见草蛉误入,我就用纸卷引它们爬上来,再小心地请出去。窗台水草丰茂,随你们玩耍,屋里却没什么能招待呀。

    ⑧还会有不知名的瓢虫,橘黄色,像一枚浑圆光洁的小纽扣。这也是个容易遇到麻烦的客人,我不知多少次把它们从花盆下的积水里捞出来,看它们挥动小短腿刮除身上的水渍,原地打转晾干自己,然后鞘翅一张,倏然展开折叠的内翅,起飞姿态充满机械感。

    ⑨七月里某个深夜,我被一阵刺啦刺啦的声音惊醒,往窗前一看,来了个意外的客人。一只黑蚱蝉,大概是被我没关掉的植物补光灯引来的,翅膀在灯下宛如钻石,闪着辉煌的光彩。客人貌美,却是个傻大个儿。在窗沿爬了半天,不断打滑掉下去,又刺啦刺啦扑腾起来调整姿势。有一回抱住了缟缦穗,那细细的叶子也担不起它的重量,像跷跷板一样坠了下去。眼看着它背部着地,摔得不知所措、一脸茫然,我也笑清醒了。

    ⑩过了好久,它终于在窗纱上找到了落脚点,趴着不动了,露给我一个不甚美观的肚子。我关灯躺回去,默默想着,这不请自来的闹钟,明天可别太早响起。没想到客人颇有礼貌,清晨去看时,它还在窗上趴着,八点再看便已无踪,走得悄无声息。

    ⑪七月底一个阵雨天,窗外又有蝉来。这回是一只蒙古寒蝉,披着暗绿的纱衣,姿态轻盈,扑翅声比黑蚱蝉要温柔不少。这一回的客人也没有扰民,是何时离去,我依旧不知晓。

    ⑫有不少人看到虫子便要受些惊吓,我却将它们的到来视作褒奖——古人种梧桐引凤凰,我只种了寻常花草,难得也有不俗的客人愿来。正如“昨夜蟋蟀入我床下”,美丽的昆虫光临寒舍,我觉得蓬荜生辉。

    ⑬再者,轻柔的花香,蝉翼的声响,都是时节的吉光片羽。因为它们,我也能时时保持心平气和。即使足不出户,晚风也会将夏天带到我的窗前,让我觉得自己与世界,从未断开联结。

    1. (1) 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第③段写到了藻百年和姬玉簪,作者对这两种花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 (3)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①第④段中加点的人称代词“你”改为“它”好吗?为什么?

      ②简要品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

    4. (4) 美国思想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突然感到大自然里面,在雨点的滴答声中,在我屋子四周听到和见到的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一种美好而又仁爱的友情。”本文作者从大自然的“晚风”中获得了哪些“美好而又仁爱的友情”?这给你什么启示?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8. 文言文阅读

    [甲]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①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②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

    [乙]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③,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箸④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⑤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⑥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①寒温:冷暖,常用作问候起居的客套话。②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③版:做匾额的木板。④箸:到。⑤韦诞:三国魏书法家,曾被迫于高空中给魏明帝题匾额,大受惊吓,须发全白。⑥魏祚:三国时魏国。

    1. (1) 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查阅词典法

      向:①朝向,向着;②趋向,奔向;③从前,往昔;④假使,假如

      三贤孰愈(填序号)

      一词多义法

      友人惭,下车引

      何以知

      课内迁移法

      元方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王子敬为谢公长史

      词类活用法

      疏食,饮水

      使王

    2. (2)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明代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展开联想与想象,就下面的两个场景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场景一:

      客:(面带好奇之色,走上前)向三贤孰愈?

      谢公:[]小者最胜。

      场景二:

      谢公:(神色轻松,轻抚子敬背)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子敬:[]魏祚所以不长。

    3. (3) 王子敬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少负盛名,深得宰相谢安的赏识。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谢安器重王子敬的原因。
三、写作(40分)
  • 9. 写作

    在老舍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是最美的,既像一个温暖的摇篮,又像一个明媚的少女;在孔子的眼中,学生颜回是最美的,享受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在陋巷以读书为乐;在泰戈尔的眼中,金色花是最美的,既是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又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请以“在我眼中是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