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白杨礼赞》同步...

更新时间:2023-08-27 浏览次数: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strong>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suō)      主(zǎi)       滋暗长(qiǎn) B . 枝(qiú)      倦(dài)       无边无(yíng) C . 炼(chuí)      秀(qí)       恹欲睡(yàn) D . 子(zhān)     强(jué)       坦荡如(dǐ)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 . 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 . 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 , 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 D . 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 , 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 3. (2023八下·峄城月考) 【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互动百科”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但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互动百科”被曝光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 B . 鄂州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该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C . 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D .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二、综合性学习</strong>
  • 4. 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茂盛的梧桐,用它执着的精神开拓出一片磅礴的力量。

    仿句①:仿句②:

  • 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因为出土的幼苗必须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欺,最后才能在来年的5月扬花吐穗,孕出果实,倘若要躲掉那个刺骨的冬天,执意把它播种在温暖的春天,最终也只能徒长枝叶,永远不会结出一粒果实。雪压霜欺对冬小麦来说,是一段不能缺失的经历,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种种磨难,倘在逆境中____。

    1. (1) 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 (2) 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启迪?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3. (3) 白杨树使你联想到那些人物或精神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strong><strong>(</strong>阅读课文《白杨礼赞》第七至九自然段,回答问题)
  • 6.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7. 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 8. 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 9. 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桑树

    毕飞宇

    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

    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样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丫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

    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

    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有一天傍晚,我和儿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夕阳是酡红色的,极其绵软,很大,漂亮得很,骄傲地,也可以说寥落地斜在楼顶上。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儿子讲到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嘛。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的眼里闪起了泪光,他说“最不喜欢”这个时候,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力气”。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骄傲的,我儿子拥有非凡的感受力,也许还有非凡的审美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下午”。在乡村的一棵桑树上,突然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然后,又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我没有给孩子讲述他爸爸的往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染上伤感的气息,那是折磨人的。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要在黄昏时分带着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得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要让他在巨大的体能消耗中快快乐乐地赶走那些忧伤。差不多是一年以后了,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方,我问儿子:“到了黄昏你还没有力气吗?”儿子满头是汗,老气横秋地说:“那是小时候。”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不是苏东坡,我儿子也不会去做什么“公卿”。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的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自己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吃到饱。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到了大学一年级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要摇头晃脑了吧,《诗经》的意思是说: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吃多了会醉倒。美女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

    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

    (摘自《读者》)

    1. (1) 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在我们眼里桑树是最好的、最贵的树。
    2. (2) 怎样理解“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这句话的含义?
    3. (3)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

    4. (4) 文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5. (5) 作者在文中写道:“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亲的心”的理解。
四、作文</strong>
  • 11.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抒情达意。请运用象征手法,选择你最熟悉的事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感触。(2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写法分析】选段由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表现手法。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