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8-28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校补(jiào) 揩油(kāi)  臂膀(bèi)  铁杆(gān) B . 菩萨(sà)  门框(kuàng)  派遣(qián)  挪动(nuó) C . 鞠躬(jū)  招揽(lǎn)  沉淀(diàn) 挣扎(zhá) D . 红晕(yūn) 炼钢(liàn)  紧绷(bēng)  赤裸(luǒ)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报歉      小辨子     锋芒毕露     天涯海角 B . 钦佩      庄稼茬    妇儒皆知    千钧重负 C . 辜负     孤零零     慷概淋漓    奈人寻味 D . 遗憾    晌午饭      惊心动魄     毛骨悚然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 . 执着是锲而不舍 , 是持之以恒,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歌。 C . 眼前这绚丽缤纷的美好春景,真使人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D . 是闻过则喜,勇于自我批评,还是讳疾忌医,坚持错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 .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 .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 . 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 ①⑤④②③  B . ②①⑤④③ C . ⑤③②④①  D . ④⑤③①②
  • 6. 古诗默写
    1. (1)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2. (2)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3. (3) 以诗言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写法。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和高瞻远瞩的气概。
    4. (4) ,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 7. 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这位为我国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的人民艺术家,由老舍纪念馆等单位牵头承办的“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系列纪念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 (1) 进入展馆,同学们来到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巨幅图画前,围绕作品展开讨论。依据《骆驼祥子》原著,给下面三幅图画排序。

    2. (2) 下列语句均出自小说《骆驼祥子》,对这些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语境:祥子通过努力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车比作武士的徽章,表明了这辆车对祥子的重要性,不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荣誉的象征。

      B . 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

      语境:祥子被大兵抓到军营,有了逃跑的计划。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祥子当时又惊又喜、又怕又累的复杂心理。

      C .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语境:祥子在烈日下出去拉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失去活力的状态,突出了天气的炎热,让祥子苦不堪言。

      D .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语境:一场暴雨,给大杂院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场看似平常的暴雨,却能要了底层百姓的命,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 (3) 观看展览时,同学们发现,老舍先生在踏上文学道路之初曾写下一副自勉联,表达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追求。请将“著”“尊”“李杜”“春秋”填入对联的适当位置,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

      上联:报国文章  下联:攘夷大义

二、阅读理解(44分)
  • 8.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完成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1) 品味诗中加点词语“暗飞”和“散”的妙处。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各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xù):沟渠。

    1. (1) 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填序号)

    2.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进一步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 .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丰富且正确的。石头在水流的作用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 . 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理解:刘羽冲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因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

    3. (3) 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①”,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②”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才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③。(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①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

    ②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③有一年,我这位先祖,去青州为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个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后,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④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了,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笔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1. (1) 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的两件事。
    2. (2) 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3. (3)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 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郁闷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终于,北京到了。我擒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份,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2) 下面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根据提示简要分析。

      ①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一阵又一阵的风,穿箱而过。

      修改后: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

    3. (3) 通读全文,概括文中“青海汉子”的形象特点。
    4. (4) 结合全文,探究文末“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作文(50分)
  • 12. 在你的成长中,总有那么一些往事,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他们或许让你高兴,或许让你痛苦,或许让你迷惘,或许让你释怀,或许让你惭愧、尴尬,甚至难堪……但不管何种感受,都值得你去记忆。

    请以“总有值得记忆”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