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21分)
  • 1. 这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夏天。熟悉的景象,翩然回归;流动的中国,生机无限。

    (一)央视欣喜闻乡音


           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夏天,外出求学的茉小莉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看到了来自家乡的喜讯:

    左穿针,右引线,横州市茉莉手( )绣球的绣娘们进入了赶工制作的生产热潮中。心灵手巧的绣娘用各色丝线缠成五彩斑斓的绣球图案。茉莉手鞠绣球与平时常见的绣球大有不同,它的球身偏小,别出心裁地由茉莉花干和优质的茉莉花茶碎组合而成,以纺布包guǒ( )的形式手工捆成球状,再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慢慢叠加,形成精致的图案。这种绣球不仅款式新颖别致,还隐隐带有茉莉花清新的香气,吸引了众多“粉丝”的青睐。

    (节选自新闻稿《广西横州茉莉手鞠绣球探索增收新路径》,有改动。)

    1. (1)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guǒ

    2. (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翩然:

      ②五彩斑斓:

    3. (3) 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 2.
    万水千山“粽”是情
    又是一年端午至,茉小莉仿佛回到了家乡,见到妈妈和阿婶们聚在村民活动室边唠家常边包粽子。她们个个能干,从粽叶、粽斗、糯米到折角、封口、扎捆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小巧玲珑的三角粽就出现在了她们的手上。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其中要特别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文段里包粽子缺了几个动词,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 卷粽叶、捋粽斗、铺糯米 B . 捋粽叶、卷粽斗、铺糯米 C . 铺粽叶、卷粽斗、捋糯米 D . 卷粽叶、铺粽斗、捋糯米
  • 3. 你知道李才子对的上联是什么吗?请选择节气名填空。

    附二十四节气之秋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相视一笑对节气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李姓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①屋檐成②。”两人不禁相视一笑。此联只取节气字面意思,以天寒对日暖,极具画面感,且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注释】在唐代,夏至与端午习俗相融合,故下联用了“端午”。

  • 4. 茉小莉觉得生活中处处有诗韵,你能读懂吗?请填空。

    绘家乡

    春末夏初,茉小莉借用赵师秀的诗句向北方的朋友描绘家乡之景。

    ——赵师秀《约客》

    赞英豪

    当敬佩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思维,欣赏从政者那份从容笃定的自信时,茉小莉用这句诗来赞叹。

    ——王安石《登飞来峰》

    抒壮怀

    在旅途中,茉小莉终于理解杜甫不畏艰险,俯视天下的壮志,并拍下这张照片。

    ——杜甫《望岳》

    扬精神

    看到秋高气爽,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茉小莉和刘禹锡一样,高扬起奋发进取的精神。

    ——刘禹锡《秋词(其一)》

    志报国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茉小莉由此想到了爱国诗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二、阅读(39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海对话

    ①“可惜呀。”尼摩艇长接着说道,“我无法带您穿过苏伊士运河,不过,后天,等我们到了地中海时,您就可以看到塞得港那长长的防波堤了。”

    ②“到地中海!”我惊呼道。

    ③“是的,教授先生,这让您很惊讶吗?”“让我吃惊的是,后天就能到那里了。”④“真的如此?”

    ⑤“真的如此,艇长,尽管到您的艇上这么久了,本该习惯了对任何事情都习以为常了,但我还是颇感惊讶。”

    ⑥“可是,您到底惊讶些什么呢?”

    ⑦“我惊讶鹦鹉螺号航速竟如此之快。如果经由好望角绕过非洲,后天抵达地中海的话,那您就得让鹦鹉螺号高速行驶,那么,其航速快得会让人觉得可怕的!”

    ⑧“谁告诉您说要绕过非洲了,教授先生?谁告诉您说要经过好望角了?”

    ⑨“可是,除非鹦鹉螺号能够在陆地上行驶,从苏伊士地峡上面开过去……”

    ⑩“或者从苏伊士地峡下面开过去。阿罗纳克斯先生。”

    ⑪“从下面?”

    ⑫“当然啰。”尼摩艇长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今天人们在狭长的地峡上面所做的事,大自然早就在其下面做过了。”

    ⑬“什么!下面有通道!”

    ⑭“是呀,是一条我命名为‘阿拉伯隧道’的地下通道。它就在苏伊士下面,一直通到佩鲁兹湾。”

    ⑮“可是,这个地峡全都是流沙呀!”

    ⑯“在一定的深度确实是流沙,但是,下到五十米深处,就是非常坚硬的岩石了。”

    ⑰“您是纯属偶然地发现这个通道的吗?”我越发地感到惊奇,不免追问道。

    ⑱“既是偶然,又靠推理,教授先生,甚至可以说推理多于偶然。”

    ⑲“艇长,说实在的,我的耳朵一边听您在说,一边却在拒不接受它所听到的事。”

    ⑳“啊!先生!‘人有耳,却不听’,这种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大有人在的。这条通道不仅存在,而且我还多次利用过它。如果没有它的话,我今天恐怕是绝不会钻进这个死胡同里来冒险的。”

    ㉑“我可否冒昧地问一问,您是如何发现这条通道的?”

    ㉒“先生,”艇长回答道,“在永远不再会分开的人之间,是不会存在什么秘密的。”2    ㉓我并没去理会艇长的话中有话,只是等着听他说出发现这条通道的秘密来。

    ㉔“教授先生,”他对我说道,“是一个博物学家的一个简单推理使我得以发现了这条唯有我一个人知晓的通道的。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里,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品种完全相同的鱼类,诸如四望梅川河、蛇鱼、车鱼、配鱼、簇鱼、飞鱼等等。我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便开始琢磨起来,这两个海是否是相通的呢?如果是的话,地下的水流必然是从红海向地中海流。因为红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于是,我便在苏伊士地区捕捞了不少的鱼,在鱼尾上给它们套上铜环,然后再把它们放归大海。几个月之后,我在叙利亚海岸捕捉到了几条这种尾巴上带着铜环的鱼。因此,红海与地中海相通的猜想便得到了证实。我便驾驰着鹦鹉螺号去寻找这条地下通道,它终于被我找到了,于是,我便冒险进入到通道里去。教授先生,您很快就会穿越我的这条阿拉伯隧道了。”

    1. (1) 以上文段选自,该书作者是
    2. (2) 文中尼摩艇长讲出了发现通道的过程,你从中感受到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3. (3) 文中的对话引人深思,由尼摩艇长联想到杨利伟太空首飞、斯科特南极探险,说说人类冒着巨大危险上天入地的意义。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⑪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⑫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⑬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⑭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⑮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⑯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节选自《宗璞散文》)

    1. (1) 作者对木槿花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轻视——           ——赞叹——           

    2. (2) 请赏析下面句子。

      ①忽然在绿草间,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赏析加点词“闪”的妙处)

      ②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从修辞角度赏析)

    3. (3) 文章写的是木槿花,为什么第①段要写其他的花?
    4. (4) 宗璞的散文,表达着感性的情思,蕴含着理性的真善美,充满着浓浓的语文情怀,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了村民的热情好客以及农村淳厚的民风。 B . 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乡村民俗描写山西村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由自然入人事,流露出赞美之情。 C . 尾联中诗人虽对此次在山西村做客意犹未尽,但因自己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再乘月拄杖叩门去叨扰他人。 D . 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叙述游村的见闻和沿途的风光,层次分明,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语言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情感。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活板

    沈括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蔡伦纸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奇字无备者(平常,平时)            训练有(素质,素养) B . 已后典籍皆板本(是)                不以木之者(成为) C . 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完成) D . 唐人尚未盛为(指“版印书籍”)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助词,的)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上的坐标”。 B . “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 . 本文在说明活板时,采用了程序式的说明顺序,即按照工艺流程先后说明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 D . 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②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4. (4) 本文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的特点,请找出两处,仿照示例加以说明。

      【示例】“薄如钱唇”,写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点。

    5. (5) “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①”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的缺陷。它们均具有③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要求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综合(10分)
  • 9.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茉小莉所在的七(1)班要开展以“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定于2023年6月20日早上第四节在班级开展。请帮助茉小莉完成以下任务。
    1. (1) 班级想邀请善于研究对联的王老师来做“对联与生活”主题讲座,茉小莉代表班委写了一份邀请函,内容如下图。

      你认为邀请函里有一处结构助词使用有误,请在横线上指出并改正:①;你还发现划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判断病句类型,并把改正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病句类型:②,应改为

    2. (2) 关于邀请函的内容,班委们还进行了如下讨论。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小莉,我觉得邀请函第一段写得不错,不过邀请函还应该介绍清楚我们这个活动的时间以及王老师需要做的事情。

      小莉:哦,说得对,可以把“特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改为①

      小文:我同意。我听说王老师最近挺忙的,不一定会答应,为了提高成功率,我觉得还需要再加点内容,但我想不好加什么,你们有好的想法吗?

      小莉:有道理!我觉得可以在最后一段的第一句后加上②

    3. (3) 在活动中,茉小莉负责欣赏广告词的环节,她发现××牌汽车的广告词特别好。请赏析这则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车”。
四、写作(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在生活中,我们都是普通且平凡的人,但因为有了梦想,有了坚持,有了爱心,有了特长等许多美好可贵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变得了不起。

    请以“真了不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给文题补充上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完成一篇记叙文。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