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

更新时间:2023-08-23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阅读(共55分)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耐烦

    ①楼下小商店门口有一个象棋摊儿,老李和老张常在那儿切磋棋艺。老李性子急,棋至中盘,见老张走了几步“闲着”,就沉不住气了,一心想将对方“将死”,在猛冲猛打中反丢一子,这让老李更加心浮气躁,结果“昏着”频出,最终落败。其实老李棋艺要比老张强一点,他是输给了自己的“烦”,很多竞赛中落后的人,不是因为智慧不够,而是因为比别人少了一点耐烦。

    ②能成大事的人,都耐得住“烦”。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给曾国藩推荐了三个人才。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而是将三人留在厅堂,自己站在暗处悄悄观察他们。半个时辰过后,曾国藩发现,三人当中,已有两人开始东张西望,渐渐等得不耐烦了,只有一个人静静地站着,神态自然。曾国藩对李鸿章说:“这三人当中,唯有一人可用。”李鸿章问其原因,曾国藩答道:“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能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人耐得住烦。”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非常准确。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③“耐烦”二字,看似简单明了,却蕴含着大学问,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气度,还有智慧。洪应明的《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撑持过去。杨绛先生一生历经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和感动。不论时光流逝,人世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那句广为人知的“不要紧”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忍耐”的人生哲学?人这一辈子,难免境遇起伏,坎坷不平。耐得住命运反复,扛得过世间风雨,便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④王阳明也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炼渐行渐悟的过程。耐得了烦,受得了煎熬,经得起琐碎,不惧干扰,保持心态的安静平和,任他喧嚣万千,我自岿然不动。其实,人的成长需要在时光里淬炼。所谓的一鸣惊人,不过是蛰伏许久,厚积薄发;所谓的水滴石穿,不过是持之以恒,历久弥坚。那些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是最强的,却一定是最有耐心、耐力的。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到耐烦有恒,方能登高行远,静水流深。

    ⑤生活中,我们渴望诸事顺遂,然而,麻烦常常会不期而遇。遇事耐烦,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人的心态出现了变化,变得心浮气躁,心无定所,患得患失。于是,“等不及”“嫌麻烦”“不耐烦”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遇问题没耐心,火急火燎,粗暴武断。遇大事难事,躲避推诿,自乱阵脚:遇小事易事,好高骛远,夸夸其谈。只知道抬头看天,不知道低头看路,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避免这样的结果,就需要我们修炼“美成在久”的境界。“耐烦”做人,才能把人做好。

    ⑥人活着,再多的“能耐”,都不如能“耐”。人生烦事无数,耐住便是晴天。

    1. (1) 下列对“耐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很多时候,“耐烦”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B . “耐烦”是能成大事的人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 C . “耐烦”是在生活中遇事就要忍耐的一种人生哲学。 D . “耐烦”能体现一个人面对人生风浪时的修养、气度和智慧。
    2. (2) 下列描述不属于“不耐烦”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 面对问题不冷静,心急火燎,粗暴武断。 B . 面对大事或困难,不敢担当,手足无措。 C . 面对简单的小事,好高骛远,夸夸其谈。 D . 面对自己的事业,一味依赖,不认方向。
    3. (3)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⑥段中“能耐”和“能‘耐’”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碎片时代

    ①中国人在饮食上讲究“贪多嚼不烂”,放在文化领域亦然。于是,好事者开始解剖文化,遍尝百果。胃里翻滚着五谷杂粮,脑子里充斥着哲言禅语,打着响嗝,说着一些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的话来,我想这就是碎片时代的人们。

    ②知识在以指数级速率增长,人们感到空前的恐惧,被迫缩减“进食”的过程,于是,碎片化在所难免。只是了解无须理解。那些考究学家悻悻然丢了饭碗,在功利主义的催生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留于浅表,看似博学其实很卑怯的人。

    ③碎片时代的人太落魄,他们忘记了祖先曾用几百年时间等金鱼的尾巴长长,等菊花的瓣开。《海边的卡夫卡》中谈到,风中的枝头鸟为保持平衡而一上一下点头,现今的人们在漫漶的时代里随波逐流,摇头晃脑,自命不凡,想必也是疲惫不堪。

    ④碎片,有时也是寂寞的一种外化。害怕在日新月异中渐渐失去话语权,害怕在众口铄金下被打上无知的标签,害怕错过大家正在经历的……用一种扼杀活力的方法追上潮流,慢慢习惯于此,最终只能迎来更大的寂寞。你在丧失自我对话的能力,你在丧失那些耗时耗力的兴趣癖好,你在丧失你自己。

    ⑤张南本说“同能不如独胜”,同样的,面对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不妨“弃众人之所收,收众人之所弃”。老话说得好,“百艺百穷,九十九艺空”,什么都想学,最后什么都会落空。与其广采博纳,学而不精,不如去完整地了解哪怕一件事一个人。这何尝不是对碎片时代的一种修正?

    ⑥再美的瓷器玉件的碎片,也不过是垃圾,碎片时代的人应该反思了。

    ⑦碎片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信息过载。140字的微博,15秒的抖音视频,微信、QQ中纷纷转载的段子……大量信息琐碎而纷繁,汹涌而来,填满每个角落,切割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们有的有益,有的转瞬即逝,不妨问问:“真的需要那么多信息吗?”

    ⑧确实,“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些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更多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毫无关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分散到过多的事物上。若在浏览信息上投入太多精力,不仅不能受益,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如果贪图新鲜刺激,可能打乱原本的计划。况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关注战争、疾病、事故等消极信息,不仅无益,而且潜移默化中还影响看待生活的心境。

    ⑨过量的信息也会扰乱个人思考。1978年,索尔仁尼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许多信息为吸引人而生,本无多少价值,却刺激感强,五光十色,席卷而来。人们从这条看到那条,看都来不及,何来思考?钱锺书、木心是摒弃世俗干扰,潜心钻研才成为学术大家的。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才能增长智慧。终日关注信息,不如须臾之所思也。

    ⑩信息过量,必然“浅尝辄止”。许多段子带有主观色彩,苏子曾告诫:“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网络上写的很多外国混乱得像无政府状态,其实那里可能秩序井然,只是我们被误导。

    ⑪导致信息过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纸媒时代,文章需要层层审核才能与读者见面;自媒体时代,腾讯、抖音、微信公众号都可以直接上传文章。甚至,网络技术能够分析读者的喜好——我们打开一个链接之后,网页会不断推送类似信息,满足我们的窥探欲,让人欲罢不能。其实,用信息来填补信息更新造成的流失,用空虚弥补空虚,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⑫信息大潮如全球化趋势一样不可阻碍,这是时代的进步。但作为接受者,须有自控力。人总比想象中的更自由,鲁迅的说法并不过时,“我们要拿来”,有选择,有舍弃,有节制。以提升自我、丰富生活和时代为标准,走在信息大潮中,才不会因浮躁而失了灵魂。

    1. (1) 读①②段,碎片时代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2. (2) 读③一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碎片时代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改变。
    3. (3) 文章⑦一⑩介绍了信息过载的哪些弊端。
    4. (4) 结合文章末尾部分,说说面对碎片时代的信息过载,我们应该怎样做。
  • 3.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八月十九日,在里沃夫地区的激战中保尔丢掉了军帽。他勒住了战马,但前面骑兵连的弟兄们已冲入波兰白军的散兵线,进行着殊死的肉搏战。杰米托夫在洼地的丛林中飞驰。他一面朝河岸那边飞奔,一面大声叫喊:“师长牺牲了!”

    保尔哆嗦了一下。他的师长,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列图诺夫同志牺牲了!保尔无比愤怒。保尔用马刀背拍打着已经精疲力竭、嚼子上沾满鲜血的战马格涅特克,向激烈厮杀的人群冲去。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些波兰小贵族!是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保尔狂怒至极,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就愤怒地向一个穿绿制服的人劈去。为了替牺牲的师长报仇,骑兵连全体战士燃起了复仇的怒火,把波兰白军杀得落花流水。

    他们冲向旷野,追杀残兵败将,可是波兰炮队瞄准他们射击,榴霰弹在空中爆炸,向四周散播着死亡。

    绿色的火焰像镁光在保尔眼前闪烁,雷一般的响声震痛他的耳朵,他的头像被烧红的铁灼伤了。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在旋转、在翻动、在向一侧倾倒。

    保尔像稻草人似的滚下马鞍,滑过黑马格涅特克的头,沉重地摔倒在地上。

    这时好似黑夜骤然降临在保尔的头上。

    (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2)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出保尔的性格特点。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体现诗人远离尘世的愉悦心情。 B . 颔联描写禅院环境,突出禅房周围静谧祥和的氛围。 C . 颈联借景抒情,鸟语花香却不能填补作者内心空寂。 D . 尾联以动衬静,表现诗人由此感悟到内心的“静境”。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然后知

      困:困倦

      B.选贤

      与:同“举”

      C.不独其亲

      亲:以……为亲

      D.女有

      归:女子出嫁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A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D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有嘉肴》用“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B . 《虽有嘉肴》引用“学学半”佐证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观点。 C . 《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 . 《大道之行也》中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中的核心是“讲信修睦”。
    4. (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二、表达(共65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无法堆积,太过陡峭,皑皑白雪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____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①但见色彩斑斓 , 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 , ②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A]交相辉映[B]妖媚迷人[C]我们干脆就地而坐[D]饱览独特美景。③这一彩幻只是稍作____,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____;④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____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色彩斑 B . 轻歌 C . D .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进军

      驻扎

      众说纷纭

      摄入

      B.进发

      驻留

      纷至沓来

      摄入

      C.进发

      驻扎

      纷至沓来

      拍入

      D.进军

      驻留

      众说纷纭

      拍入

    3.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所有色彩轻淡柔和[A]交相辉映[B]妖媚迷人[C]我们干脆就地而坐[D]饱览独特美景。

      A . B . C . D .
    4. (4)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因巉岩太过陡峭,无法堆积皑皑白雪,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A . 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B . 因巉岩无法堆积,太过陡峭,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皑皑白雪。 C . 因巉岩太过陡峭,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皑皑白雪。 D . 因巉岩太过陡峭,使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5. (5) 将“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 B . C . D .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意思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妥的。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度,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它不仅表现在做事的过程中,还渗透于人与人的相处中。说话做事也罢,学习享乐也罢,如果做不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有可能陷入过犹不及的桎梏之境。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度,把握合适的度,才能使人生恰到好处。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