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有人说,如果洪秀全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屡试屡败,就不会组织贫苦农民发动金田起义。这一观点忽视了 ( )
    A . 农民起义的进步性 B . 鸦片战争失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 . 洪秀全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 D . 鸦片泛滥冲击了农村的经济
  • 2. 下面连环画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 三元里抗英 B . 金田起义 C . 永安建制 D . 虎门激战
  • 3. (2022七上·海阳期中) “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定都天京 C . 挥师北伐 D . 举兵西征
  • 4.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
    A .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 实现了农产品的绝对平均分配 C .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 .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斗争积极性
  • 5. 1854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羞怒交加,投水寻死,被随从救起。关于太平天国这次军事行动说法正确的是,太平军( )
    A .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 . 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C . 西征胜利后军事上达到鼎盛 D . 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 6. 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 7.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
    A .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 .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 . 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D .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8.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由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 )
    A . 鸦片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健康 B . 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 9.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大兴宫殿,其中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这表明洪秀全此时(   )
    A . 完全丧失了反清的斗志 B . 荒废政务且大权旁落 C . 封建特权思想日益膨胀 D . 专注于内部权力争夺
  • 10. “因时制宜”四个字是《资政新篇》的总精神。文章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说明《资政新篇》( )
    A . 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B . 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C . 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有力支持 D .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 11.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叙述的“造反者”首领是( )
    A . 陈玉成 B . 洪仁玕 C . 洪秀全 D . 林则徐
  • 12. “1851年1月,洪秀全举行了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这一事件是( )
    A . 定都天京 B . 天京事变 C . 金田起义 D . 永安建制
  • 13. (2020九下·淮滨月考)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史实为:(   )
    A . 金田起义 B . 永安封王 C . 定都天京 D . 天京事变
  • 14.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 发动金田起义 B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 颁布《资政新篇》 D . 定都天京
  • 15.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A .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 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C .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 . 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
  • 16. (2021八上·兴化期中)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洪秀全传》 C . 《太平天国兴亡史》 D . 《太平天国研究论文集》
  • 17. (2019八上·滨州期中) 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妥协行为不满 B .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 .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 . 英国的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18.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 . 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 . 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 . 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 19.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对上述规定,分析有误的是(   )
    A . 有利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B . 反映了农民平分土地的愿望 C . 具有空想性,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D . 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 20.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重要文献,关于这两部文献的共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C . 都未能在现实中得到真正实行 D . 都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学习西方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摘编自塞缪尔《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基础还是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上。在“反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甚至袁世凯都是受益者。这些“汉族精英”逐渐取代“满洲贵族”的地位,成为“领导者”。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也有很多反清起义,但基本上都是隔靴搔痒。太平天国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刺激了后人前仆后继地反清。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崛起的“新兵”也成为后来辛亥革命的主力。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进行“社会革命”的举措。
    2. (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的经济主张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3. (3)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4. (4) 据材料三、四,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十几天,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我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 天国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国梦”终于要实现了!

    材料三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2. (2) 材料二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国梦”最终实现了吗?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的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四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 (3) 材料三出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反映出农民怎样的愿望? 
    4. (4) 材料四中的“妖”指的是什么?“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5. (5) 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