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34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当中所说的“六合”指的是(   )
    A . 齐、楚、秦、燕、赵、魏 B . 齐、燕、赵、魏、晋、楚 C . 赵、魏、韩、燕、楚、齐 D . 韩、赵、魏、晋、楚、齐
  • 2. (2021·雅安) 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郡守 D . 御史大夫
  • 3. 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4. 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
    A . 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 . 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
  • 5. 某纪录片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 西起陇西,东到朝鲜 D . 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 6. 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长城》中写道:“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是( )
    A . 西起嘉峪关,东到东海 B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 . 西起阳关,东到山海关 D . 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 7.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历史漫画,这幅漫画最恰当的标题应为(   )

    A . 变法 B . 称“王” C . 统一 D . 仁政
  • 8. (2020·黔西南)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秦始皇 D . 唐太宗
  • 9. 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某同学制作了秦朝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主要是因为(   )
    A . 疆域拓展的需要 B . 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 奖励功臣的需要
  • 11.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资治通鉴》的记载 C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 . 关于秦朝的电视剧
  • 12. (2021·江西) 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制”的创立(   )
    A . 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 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 .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 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 13. (2019·玉林) 如图反映的史实出现于(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秦朝 D . 西晋
  • 14. (2021·潍坊) 观察如图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 . 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 . 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 . 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 15. (2020七上·德庆月考) 《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评价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皇帝制 D . 世袭制
  • 16. (2020·黔西南)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秦始皇 D . 唐太宗
  • 17. 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二、 非选择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1. (1) 根据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迨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1. (1) 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2. (2) 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三

    1. (1) 秦王完成“扫六合”是在何时?“诸侯尽西来”后“秦王”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中的“王”是谁?他改称号的意图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王”采取的哪些文化、经济措施?
    4. (4) 写出与“王”有关的两项留存后世的宏伟工程。
    5. (5)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实行的确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写出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 2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后叫齐国裁缝再做一条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绝他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而要他付刀形币!

    材料五 我总觉得:匈奴在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好的。

    ——《怀念匈奴》

    1. (1) 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3.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列举在这种制度下春秋时期两个强大起来的诸侯。以史为鉴,为防止历史重演,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取了什么创新举措?
    4. (4) 为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秦始皇为解决匈奴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