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I
  • 1.  有学者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渊源与发轫、开创与奠基、综合与成型、融合与新变、冲突与共融、合流与内化、集成与沉淀、变革与转型等阶段的历史演化,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理念与人文精神。下列思想理念最有可能在"开创与奠基"阶段得到阐述的是( )
    A . “和而不同” B . “格物致知” C . “经世致用” D .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2.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都是东汉时期的,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据此可知( )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重岗、雎宁双沟镇

    A . 陕西的农业生产领先全国 B . 东汉开始出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C . 北方的牛耕较南方更普遍 D . 内蒙古的游牧生产方式被农耕取代
  • 3.  1971年,考古学家在陕西乾陵章怀太子(655年—684年)墓道东壁上发现了《礼宾图》。此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也为研究中外交往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观察图片,其中左边3人最有可能来自( )

    A . 典属国 B . 鸿胪寺 C . 理藩院 D . 提督四夷馆
  • 4.  白鹿洞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影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到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位于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 5.  有学者统计,明代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纯平民象庭”者,占了统计总数的43.34%,出身于上三代没有担任过“实职官”家庭的进士占了统计总数的58.65%。据此推断,科举制( )
    A . 传承了中华文化 B . 提升了政府公信 C . 完善了选拔标准 D . 促成了社会流动
  • 6.  人口的多少,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关系,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的结构等,是古代思想家在考察人口现象时主要关心的问题。对“口”中人口上升的原因解释正确是( )

    ①白银法定地位的确立 ②乡里制度的施行

    ③北美高产作物的传人 ④摊丁人亩的推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奏报他试办招商局的情节时说:“若从此中国轮船行驶闽沪,各厂造成商船亦得随时租领,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所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据此可知,李鸿章试办招商局的目的是( )
    A . 与外商争夺航运的利权 B . 争得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 C . 追求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D .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8.  中华民国历史上,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存在许多相问之处项中,对两个时期选官制度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由考试院负责 B . 有效杜绝任用亲信的现象 C . 女子可参加考试 D . 以考试作为主要选拔手段
  •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时期依次建立的人民政权是( )
    A . 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一行政区 B . 边区政府一苏维埃政权一行政区 C . 苏维埃政权一行政区一边区政府 D . 行政区—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
  • 10.  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等口号动员下,大批工矿企业、科研院所从一线往三线,数百万三线建设者从遥远的东北黑土地、东南沿海、江南水乡来到偏僻的秦巴山区、大小凉山、河西走廊,走向艰苦创业的新战场。这一史事( )
    A .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 . 反映了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C . 推进了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D . 践行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
  • 11.  “当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使人类的眼界大为开阁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了新石器时代”。关于“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亚的居民饲养了绵羊和山羊 
    ②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了猪

    ③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种植大麦、小麦 
    ④中美洲的居民种植了玉米、甘薯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2.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世界各地的民居既真有统一性更具有多样性。如表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地区

    建筑材料

    建筑特征

    两河流域

    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

    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

    古埃及

    泥和木材、椰子叶

    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 围有柱廊

    古代希腊

    木、石、砖、混凝土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中国明朝

    砖木结构开始普及

    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A . B . C . D .
  • 13.  述及全球航路的开辟,有学者言道:“1492年,既得到这两位君主的赞助,便同了他的水手,乘着三只帆船,直向大西洋的西方航去。他在途中经过了不少的海洋风波,尝到了不少的人心叵测,卒于10月2日望见了新大陆外的一个小岛”。“他”开辟的航线( )
    A . 推动环球交通网络最终建立 B . 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行距离 C .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 成为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之一
  • 14.  在奥地利的外交大臣,颇有影响力的克莱蒙斯·冯·米特尼希王子的领导下,会议瓜分了拿破仑帝国的领土,将统治权交给传统的欧洲王室,扶植这些在拿破仑时期失去王权的国王们复辟,还创立了一个建立在欧洲力量平衡基础上的外交原则。该“会议”是( )
    A .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B . 维也纳会议 C . 巴黎和会 D . 开罗会议
  • 15.  论及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有学者指出“工人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账单看做是一笔应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更喜欢雇佣妇女和童工,因为妇女和童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蒸汽时代工厂的工人生活境遇恶化 B . 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工 C . 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D . 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 16.  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西历元旦、农历新年、耶稣受难日、劳动节、卫塞节、开斋节国庆日、哈芝节、屠妖节、圣诞节等。这反映了新加坡( )
    A .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 B . 是具有文化拼盘特征的国家 C . 成为亚洲东部新兴经济体 D . 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
  • 17.  某国际学校组织学生去伊拉克巴比伦城遗址研学,并参观了仿制的伊斯塔尔门。而真正的伊斯塔尔门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成为他的镇馆之宝(伊斯塔尔门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伊拉克的做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项中,观点正确的是( )
    A . 与中国故宫养心殿的修复异曲同工 B . 仿制行为保证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C . 伊拉克的做法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 D . 体现了对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二、选择题Ⅱ
  • 18.  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如图为“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世纪变化”,据此判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世纪变化

    A . 历代疫灾流行频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 B .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 . 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是两个高峰期 D . 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 19.  2023年5月27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迎来百岁寿辰。50多年来,他近百次访华,推动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积极对华政策,被誉为中美关系“破冰”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下列项中,对“破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D . 1979中美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教会在11世纪提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谓“七圣事”,包括洗礼、忏悔、婚姻、生产、终付、圣职和坚仰,如图即中古时期一幅描绘婚礼场面的绘画作品。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

     

    A . 保存了古典文化 B . 主导了基层治理 C . 强化了服务意识 D . 承担了教化功能
  • 21.  罗斯玛丽·阿什顿教授的《大恶臭:1858伦敦酷夏》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微观史著作,把我们带回到1858年那个燥热的夏天,让我们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如果你在这一年到达伦敦,你可能感受到伦敦( )

    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作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的繁荣

    ③居民用中国茶具招待客人的热情 
    ④地铁网络的构建所带来的便捷

    A .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2.  关于“共和行政”,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共伯和行政”,即共伯和代行王政,类似记载既见于《鲁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又见于出土文献——古本《竹书纪年》;二是“周公、召公行政”,即周公、召公二人共同代行王政,主要见于《史记》。近年,有学者结合当代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对此作出新的研究,认为“共伯和行政”是历史真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代出土的文献比前代的出土文献更可信,因此史料价值更高 B . 前一记载的史料来源比后一记载更加广泛,因此其可信度更高 C . 当代的一些新近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 D . 对于存在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依靠推论想象等方法加以确定
三、非选择题
  • 23.  赋税与财政制度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庸”制和两税法归并“庸”制,是中国古代力役制度从现役为主向征收代役金为主,并逐步将代役金归并入田亩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步骤,成为后世诸多王朝役法重大改革的龟鉴。……唐《赋役令》规定:“县令须亲知所部富贫,每因收手实之际,即作五等定簿……若遭灾蝗旱涝之处,任随贫富为等级。”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颁布的《至元新格》规定:“诸……役,先富强后贫弱,贫富等者,先多丁后少丁……。"由此不难看出它与唐朝的制度联系。

    ——摘编自陈明光《创新·缺陷·龟鉴——论隋唐五代税收史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王安石在新法系统中的尝试与广泛应用,产生于思想观念与创造力极为活跃但又积弊重重的北宋中后期,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他开启了新的经济与财政模式,并以货币运作为导向。常平新法执行青苗钱借贷—在还贷时,政府虽然设置货币与实物双选可能性,但通过初为低康的“粮食基准价”设定,驱动农民选择货币还贷。……免役法则由农业生产领域深入到基层劳役领城,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趋势的广度与深度。

    ——摘编自俞普悲《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

    材料三: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虽同属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但财政体制遵循民主与分权原则……而蒋介石在党、政、军都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行使权力时“被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统”。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正常权限常受蒋介石干预、如裁减军费、集中预算管理、严格财政约束和压编开支等,都收效甚微,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宋子文最终被迫辞职。继任的孔祥熙任职长达12年,期间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严重损害了财政系统的运转绩效。

    ——改编自焦建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冲突》

    1. (1) 阅读材料一,理解唐朝赋税制度成为后世诸多王朝的龟鉴,请结合明清赋役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结合所学,写出元朝与唐《赋役令》的规定存在联系的赋税制度及其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为其变法的实施提供保障的货币体制。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子文时期“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孔祥熙时期财政建设的成败之处。
  • 24.  文化在冲突、碰撞和交融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然而,科学革命却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为什么这个划时代的发展发生在西方?一个重要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们不仅可以接近亚里士多德,还可以接近阿基米德,他们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来自各种生物科学的灵感。17世纪初的某生物学家坚持数十年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还用新的放大镜来观察蚂蜂、大黄蜂和苍蝇,这在当时是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献身精神的严峻考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班牙在1532年只以不到200人的兵力,居然打败了印加帝国的4万大军,此故,在亚洲的天主教会中……曾担任耶稣会日本教区院长的传教士嘉拉耳(Francisco Cabral)在1584年上书兼领葡萄牙王位的菲利普二世,认为只要集结一支一万人以内的舰队,即可控制中国华南沿海的省份……这种以武力为后盾的想法,直到耶稣会士范礼安对中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始出现较大转变。他主张传教士应先学习中文,尽量熟悉当地社会的礼俗民情……在他的支持下,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们穿儒服、戴儒冠,不仅在外表上开始扮演“西儒”角色,也开始进行“合儒"与“补儒”的努力。这种尊重、调整和适应当地人文化、语言与生活方式的策略,大大促进了传教的推进。

    ——摘编自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希望现代化的印底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阐述材料中有关“科学的根源”和“科学革命”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位传教士对传教策略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简述西方传数士在近代中国的传教行为的本质内涵及中国对此的回应。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从构建人们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概括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2022年12月23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成功举办,参与申报的联盟城市总数增至34个。其中,属于浙江的有宁波、丽水、杭州、温州4个。下表为这些城市古代开展海外贸易的有关信息

    城市

    简介

    宁波

    唐朝时称明州,宋、元、明三代,都曾在此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2016年,宁波天童寺、保国寺等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首批29处申遗点名单,

    丽水

    丽水古称处州,其下辖的龙泉县盛产的青瓷享誉世界,是中国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宋、元、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和见证。青田则被誉为“华侨之乡”,有300多年的华侨史,30多万华侨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杭州

    北宋至元的杭州天目窑,主要烧制青白瓷、酱釉瓷及少量黑釉瓷,其烧制工艺代表同时期民窑的较高水平。天目窑瓷器还承载了天目山等地区佛教及其所蕴含的茶道文化的传播功能

    温州

    温州地处龙泉溪下游、瓯江河口。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展”,证明了温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港口。证明了温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港口。

    1. (1) 对比材料一中唐、宋对外海上交通贸易路线图,以具体史实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简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
    2. (2) 参考材料一二,自选一个或几个浙江省的代表性城市,为其参与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撰写一篇宣传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语言通顺,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