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8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汉朝到唐朝前期的农民,基本上是户(丁)税重、田租轻的,而780年实行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调整(  )
    A . 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 B . 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 . 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D .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2.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日本华北方面军10月15日给日本陆军省的报告中写到:“遭受损害最严重的是石太线,京汉线……石太线破坏极其严重,敌人以爆炸、焚烧、毁坏等手段,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车站等重要技术性设备,进行有组织的彻底破坏”。据此判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 这一战役发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 B .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C . 打破日军的囚笼,此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 3. (2023·台州二模) 有学者写到:"事实上,人们一旦学会书写并需要支配叮当响的金属货币的时候,他们就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后者。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中国早在就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信贷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B . 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早已使用信贷 C . 信贷便利了交换成为财富象征 D . 商业工具改变了生活方式及观念
  • 4.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有学者说:“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 . 实现了权力重心的转移 B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 . 制衡了君主与议会权力 D . 剥夺了国王统治权力
  • 5.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纳桑弘羊的提议,先后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征收资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有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此举( )
    A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削弱了豪强大族势力 C . 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 D . 完善了市场监督立法
  • 6.  1968年,由于各成员国不愿充分合作,将市场价格维持在美国金价水平,黄金储备崩溃。随后比利时和荷兰都用美元兑换黄金,德国和法国也表达类似意图。1971年,英国要求用黄金支付,迫使尼克松出手,正式关闭黄金窗口。这一局面(  )
    A . 说明各国与美国关系急剧恶化 B . 推动汇率自由化市场化的实现 C . 促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D . 使美元失去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 7.  英国小说家哈代于1880年完成的小说《号手长》以1796年—1805年拿破仑可能进攻英国本土为背景。书中,英国民众心态是“当国家召唤时,人们必须服从,否则他就不是男子汉”,当听说国王想单枪匹马参战时,人们的反应是“多么勇敢的国王”。由此可以看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是(  )
    A .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传播启蒙思想 B . 客观上推动民族意识与民族身份感增强 C . 引发被征服地区人们强烈不满,强化反抗意识 D . 使民主、自由、法治等逐渐成为欧洲普遍诉求
  • 8.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中国古代有位医者认为“瘟疫”有别于“伤寒”,他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他把这种“异气”称为“病气”,认为“邪自口鼻而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这位医者和他的代表作分别是(  )
    A . 葛洪《肘后备急方》 B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 李时珍《本草纲目》 D . 吴有性《温疫论》
  • 9.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严复指出,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20世纪初亚华呼吁:“咳男女身体是一样,天生的一切都要平等,怎么身体反可异视呢?”陈撷芬也指出“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男女一样。” 这些观念( )
    A . 反映了统治者重视体育发展 B . 说明了时代变迁,人们开始追求男女平等 C . 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 . 引起上至学部下及各省提学使司的重视
  • 10.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国际社会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全国性共产主义组织,这个党在35年中走过了很长的路程。目前举行的大会体现了……这个党正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 )
    A .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B . 使得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了 C . 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D . 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 11.  1979年首都钢铁公司试点改革,实行企业内部层层承包,责权利到人,并将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按比例挂钩浮动。1990年,首钢在完成上交国家的任务后,剩余利润从1979年的2972万元上升到11.54亿元。据此可知,首都钢铁公司的改革(  )
    A . 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B . 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 C . 凸显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效 D . 注重科技研发与创新
  • 12.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尼泊尔,投资9000万美元,解决尼布尔供电短缺问题。下列不属于亚投行作用的是( )
    A . 有助亚洲经济增长和发展 B . 提高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C .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D . 重建了世界金融贸易体系
  • 13.  《吉尔伽美什》的前半部分只是人类早期的人与神之史诗,但在后半部分的叙述中消解了吉尔伽美什作为神的英雄形象,建立了作为凡人的英雄形象。吉尔伽美什经历了从“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半神式英雄到有情感、有恐惧、有智慧的凡人式英雄的发展演变过程。这反映了(  )
    A . 汉谟拉比时代社会的生产情况 B . 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人本英雄观 C . 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D . 自然环境影响了区域文化的发展
  • 14.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亚历山大远征征服波斯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同时他还多次举办希腊式的文学、音乐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艺竞赛。这些措施( )
    A . 使得希腊地区逐渐东方化 B . 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C . 旨在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 D . 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
  • 15.  14世纪末,为了抗击土耳其人,拜占庭学者克里斯索拉斯受命游走于意大利及西方各国寻求帮助。尽管外交活动最终失败,但在他的推动下,意大利各种具有学术旨趣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专注于拜占庭丰富的古典知识研究,推动了古典文化的复兴。由此可见(  )
    A . 希腊文化在西欧全面复兴 B . 政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C . 东正教和天主教开始和解 D . 文化中心逐渐向地中海转移
  • 16.  从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到网红“辛吉飞”引爆的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阶段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 17.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排位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这反映出苏联(  )                                                                                                                                                   

    时间

    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世界第5

    1.7

    1932年

    世界第3欧洲第2

    61.5

    1937年

    世界第2欧洲第1

    93.0

    A . 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 B . 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 C . 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发展 D .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 18.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1955 年铁托与纳赛尔会谈,铁托认为雅尔塔会议把全世界划成几个势力范围会给他的国家带来浩劫。纳赛尔认为埃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要想确保埃及的独立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此“路”带来的影响( )
    A . 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 B .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 . 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 D . 改变了旧国际经济秩序
  • 19.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教育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政府重视教育发展。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 汉朝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 B . 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C . 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D . 京师大学堂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 20.  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长篇叙事诗,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史诗是人类最早的精神产品,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史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吉尔伽美什》叙述乌鲁克国王的活动,反映古埃及人民对生命的态度 B . 《摩诃婆罗索》源自民间口头创作,集中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生活和文化成就 C . 《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3世纪,是基辅罗斯时期杰出的文学作品 D . 《天方夜谭》源自民间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民间传说,《神曲》深受其影响
  • 21.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秦二世继位合法性历来说法不一。司马迁《史记》记载:“高(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作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而秦简牍“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事)及答(书)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有学者认为秦二世继位是合法的。由此可知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秦简牍是一手史料,因此其记述更可信 B . 《史记》是正史,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C . 秦朝历史久远,历史的真相无从考证 D . 多种史料综合分析可探究出历史的真相
  • 22.  如表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期

    罢置情况

    改制内容

    西汉成帝绥和元年

    罢刺史置州牧

    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监察范围扩大

    西汉哀帝建平二年

    罢州牧置刺史

    西汉平帝元始五年

    正十二州名分界

    刺史掌握临时军事权力、获得一定地方行政权

    新莽天风元年

    置州牧、部监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复置州牧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罢州牧置刺史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

    改刺史为州牧

    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A . 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 B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C . 皇权衰弱导致刺史行政化 D . 制度变迁受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3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二:在构建世界文明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必定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蕴含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倡导了合理的人生价值观,培育了积极的人格境界论,体现了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这样优秀品质的文化,必会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被当今各国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大众引以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为各国人民接收中国文化提供了文化心理认同。 

    ——张造群《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根基》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谈谈你对“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句话的理解。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请用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所作出的贡献。
  • 24. (2023高一下·辽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钱学森将20世纪80年代正在兴起的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界定为“第五次产业革命”,并提出“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总之,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发展,孕育出新的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制约,它也会给人类带来惨痛的灾难和损失,成为人类文明的巨大障碍。

    ——摘编自唐素琴、魏旭丹、赵宇《新科技革命对法律的挑战及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疏议》中的量刑原则                                                                                                                                                 

    原则

    内容

    尊长卑幼相犯

    尊长犯卑幼者减免,卑幼犯尊长者加重

    夫、妻妾相犯

    夫犯妻妾者减免,妻妾犯夫者加重

    良贱相犯

    凡下犯上递加一等,上犯下递减一等

    主奴相犯

    原则上相用父祖子孙相犯之例,主犯奴减免,奴犯主加重

    ——摘编自李放《法学问题集解》

    材料二:公元 5世纪晚期,各日耳曼王国在教会“智人”的协助下纷纷编撰成文法典,史称“蛮族法典”。公元643年编定的《伦巴第(日耳曼人建立的封建王国)法典》规定,凡罗马人与伦巴第人之间发生争讼时,一律适用伦巴第法;而在罗马人自身之间发生争讼时,则适用罗马法。8世纪该法典进行了重大的法律改革,主要内容是:(1)在序文中引用圣经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2)尊奉教皇为全世界宗教界的领袖,承认教会的释奴权力和方式具有法律效力;(3)采用罗马法和教会法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规范。 

    ——张学仁《浅谈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融合》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量刑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蛮族法典”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与罗马法在中古东西方社会发展中的共同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