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科举考试是历经了隋唐到清代1300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 . 贵族垄断,看重门第 B . 德才兼备,地方推举 C .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 2. 如下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目录

    第一篇唐朝简史

    隋末农民起义(公元617-618年)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金年代(公元712-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一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A . 开皇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3. (2022七下·武鸣期末) 如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中央为一着绿袍起舞的男性胡俑。四方乐手神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该文物折射出的唐朝信息是(    ) 

     

    A . 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 . 艺术创作成就斐然、胡人引领唐朝艺术创作的潮流 C . 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唐朝由盛转衰 D . 社会安定、统治者追求奢侈享受
  • 4. ”战争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中央集权,为藩镇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由盛转衰,一蹶不振。”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 . 赤壁之战 B . 黄巾起义 C . 八国之乱 D . 安史之乱
  • 5. ”宋辽之间的贸易量很大,如北宋每年从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开通了大运河 B . 订立澶渊之盟 C . 宋夏达成和议 D . 宋金达成和议
  • 6. 与”在郾城大败金军”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赢得人民的支持”“遭到秦桧陷害”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戚继光 D . 卫青
  • 7. 如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南北文化的交流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疆域面积的扩大 D . 商品经济的繁荣
  • 8. “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们名号……”这是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
    A . 统一蒙古 B . 建立元朝 C . 开凿运河 D . 灭亡南宋
  • 9. 如表所示是某同学搜寻到的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由此可知,这位同学探究的学习内容是(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A . 唐诗的繁荣 B . 宋词的发展 C . 元曲的流行 D . 小说的巅峰
  • 10. 《经世大典》记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 . 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 . 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C . 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D . 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 11.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 .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 . 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 .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 .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12. 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最为强大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标志着明帝国灭亡的历史事件是(  )
    A .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B . 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占领北京城 C . 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D . 皇太极指挥清军入关入主中原
  • 13. 如图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A . 珠江流域 B . 广东省 C . 海南岛 D . 南海诸岛
  • 14.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 .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 .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 .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 15.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  )

    ①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洪异的《长生殿》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6. 纵观中国历史,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跳而……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 “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

    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图1是唐朝的什么制度?图2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制度?其中御史台的职责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在如何做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3. (3) 材料三中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哪一措施?明太祖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
    4. (4) 阅读材料四,戴逸先生评价的是哪一机构?该机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设立的?综上所述,简要说明君主权力的发展趋势。
  • 17. ”科技是国之利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最早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材料三:李时珍是明朝卓越的医学家,经过27年的研究,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中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材料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4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图一的发明者是谁?《金刚经》采用何种技术印刷?图二发明在战国时期叫什么?什么时期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3. (3) 材料三中”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明朝中后期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 18.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

    材料四: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在国策上鼓励海外贸易,为此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 (3) 材料三中从图到图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 (4)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