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部分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胜利和成就(   )

    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②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实现强国富民奋斗目标的进程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说明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可见,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人民发扬了(    )

    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

    ③勤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④坚持真理、勇于牺牲的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这一目标(    )

    ①旨在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②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能够推动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④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从“刷脸”乘坐飞机到无人超市,从多功能巡逻机器人到智慧医疗……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不断落地开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③创新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④创新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彭士禄因国家需要而投身核事业,从零起步、潜心研究,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古生物学家张弥曼在还原“杨氏鱼”后发现老师的结论错了,她的较真推动了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向他们学习,中学生应该(    )

    ①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知    

    ②提高动手能力,立志从事科研

    ③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挑战权威    

    ④培养责任担当,做到精益求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间、广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参与同党和国家采取的积极、灵活、果断的应对措施相结合,这种被称之为“最后一公里”的民主管理在社会危机管理中发挥了巨大效用。可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①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②能够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③就是防控疫情的最佳途径    

    ④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某市通过“民意小圆桌”“民生圆桌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先后召开56次民意征集会、收集群众意见860余条,终确定了建设助老、健康、教育等“7+X”服务空间和“幸福荟”的民生综合体。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优越的民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

    ④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如今,行走在大街小巷,展示法治漫画和法律小故事的法治文化墙随处可见、这些文化墙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人民群众阐述法律知识。可见,法治文化墙的目的在于(    )

    ①引导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增强广大公民劳动意识

    ③促进政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④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
    A . 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B . 坚持依法执政 C . 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D . 依法行使监察权
  • 10. 作为世界共有的文化符号,中国大运河是世界运河的惊滟一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作为世界上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是古代水利专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曾经在大河之上,江南丝竹民间曲艺轮番登场;如今在大河两岸,数字小镇、文创街区充满了人间烟火。由此可见,大运河文化(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历经沧桑、包容一切

      ③亘古不变、生生不息   ④凝聚智慧、底蕴深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通过中西合壁的艺术语言,抒写京城大运河风貌;同时利用现代化的舞美手段营造更加直接的视觉形象,带领观众走近千年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这启示我要(    )

      ①吸收外来、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②不忘本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面向未来,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两千多年来我国人民在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升华而成的优秀文明成果。下列古语与其蕴含的传统美德相匹配的是( )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④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2年5月11日,以“携手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举办。这一论坛也成为两岸青年交往交流交心的重要平台,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对两岸青年增进理解、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论坛的举办有利于(    )

    ①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     

    ②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发展增动力

    ③夯实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④增进两岸青年情谊,为合作添活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农历虎年春节,《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路视听年度盛典》唱响“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通过北京冬奥、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题材充分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中国普通百姓追梦逐梦的奋斗故事记录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精神记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梦(    )

    ①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④揭示了当今世界发展走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从夏奥到冬奥,赛道上奔跑的脚步、雪场中飞驰的英姿、球场里跃动的身影……中国体育的奋进故事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②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凝心聚力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15. 改革发展的中国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意义非凡。某校团委开展了“喜迎二十大筑梦新征程”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O学习党史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百年党史并做了笔记。

    党史内容

    笔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中华民族打开了通往春天的大门。

    坚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35年远景目标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O感受成就

    过去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我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得到巩固提升;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我国形成了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

    O剖析原因

    了解了我国这十年的发展成就后,同学们在惊叹自豪之余,围绕“辉煌成就取得的原因”进行讨论,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

    小芳: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导。

    小强: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力量的凝聚。

    O堪当重任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奋进新征程的过程中与时代共进步,共同创造中国梦。为此,校团委号召同学们写下对自己的要求。

    1. (1) 请你将上表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 (2) 从我国这十年的发展成就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 (3)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 (4) 请你写下对自己的要求。
  • 16. (2021·阳信模拟) 材料一  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习近平

    材料二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三  2021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1. (1) 从建设法治政府的角度看材料一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2. (2) 据相关链接,概括以上“监督”对建设法治政府的作用。
    3. (3) 作为国家的小主人,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 17. 文明进步的中国

    材料一:在世界历史的长河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就如同黄河越九曲,长江泻三峡,虽经曲折,但从未断流,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历史时期,积累了数不胜数的文化典籍,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材料二:2022年央视春晚上,众多前沿创新科技首次亮相,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首次运用LED屏靠打造720度穹顶空间,巨幕穹顶设计使观众席与主舞台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延展性极强的立体演播空间,突破了传统晚会的观演关系;在少儿节目中,720度的环慕幻化为浩瀚星,以孩童视角畅游无垠宇宙……中华传统文化与科技相拥的“中国式浪漫让人大开眼界。

    材料三:2022年第20届女足亚洲杯上,中国女足多次克服困难,时隔16年再次夺得冠军。不服输、敢拼搏、懂团结是女足夺冠的精神力量,顽强的意志和围绕战略战术目标的凝聚力、协同力、战斗力,让中国女足为全国球迷观众留下了一抹难忘而经典的“中国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和中国的力量。

    1. (1)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 (2) 从2022年央视春晚上中华传统文化与科技相拥的“中国式浪漫”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 (3) 中国女足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哪些伟大精神?
    4. (4) 结合以上材料,请以“守护精神家园”为题写出你的感悟。
  • 18. 和谐美丽的中国

    材料一:2021年,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2022年6月5日,噪声污染防治法施行。该法积极回应社会对热点问题的关切,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使法律制度成为宁静环境的守护神。

    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噪声污染防治是重要民生问题,人民群众对法律实范效果充满期待。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形成建设宁静和谐的美好人居环境的合力。

    1. (1) 小秦整理了部分目标任务,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目标任务

      “成功密码”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

    2. (2) 请你为这一必由之路的论断找出理论依据。
    3. (3)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4. (4) 第九条的规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对噪声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有什么意义?
    5. (5) 生活中,公民能为建设宁静和谐的美好人居环境贡献怎样的力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