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爆发的时间为( )
    A . 1856年 B . 1857年 C . 1858年 D . 1860年
  • 2.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借口是( )
    A . “亚罗号事件” B . “马神甫事件” C . 虎门销烟 D . 闭关锁国
  • 3. 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争赔款太少 B . 通商口岸太少 C . 清政府不听话 D . 鸦片输入受阻
  • 4.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黄埔条约》 D . 《北京条约》
  • 5. 1860年,在北京的居民有可能看到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 )
    A . 乾隆帝 B . 康熙帝 C . 道光帝 D . 咸丰帝
  • 6.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 . 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 . 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 . 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 7. 1860年,英军头目额尔金振振有词地说:“此举之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生极大的震动,余尚有理由: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毁足以稍戢其骄佚。”可见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 掠夺中国的财富 B . 打开中国的市场 C . 给清朝统治者施加压力 D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 8.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予俄国。1864年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 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B . 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C . 对中国的文化造成打击 D .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 9.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 . 两次战争目的相同 B . 两次战争规模相同 C . 发动战争国家相同 D . 挑起战争借口相同
  • 10. 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挑战,中国先是拼命抗拒,继而是不情愿地被迫接受与适应,中外关系的旧有秩序改变。下列能较好地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 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C . 索取巨额的赔款 D . 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 11. 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中签订(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望厦条约》 D . 《虎门条约》
  • 12.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望厦条约》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闻。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逐渐被“洋”取代。这反映了( )
    A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 . 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逐渐确立平等关系 C . 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D . 清政府外交赢得了西方国家的认同
  • 14. 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道:“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强调的是要 ( )
    A . 准确理解西方侵略的原因 B . 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 辩证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D . 理性看待西方国家的侵略
  • 15.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 . 打开中国门户 B . 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 . 开始染指台湾 D . 由东南沿海深入内地
  • 16. 在香港九龙地区有一条分界线——界限街,其得名始于1860年清政府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的由来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望厦条约》 D . 《北京条约》
  • 17. 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
    A .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 . 沙俄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C . 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D . 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国界
  • 18.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片“大海棠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和外蒙古的独立,变成了今天的一只“大公鸡”。割占“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国家是 (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 19. 到1860年,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
    A . 促使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B . 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 C . 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D . 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20.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 .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 《北京条约》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觉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英]《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54年)

    1. (1)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的“条约”指什么条约?该条约是何时缔结的?
    2. (2) 英国为什么提出“修约”的要求?
    3. (3) 英国为达到“修约”目的最终采取了什么手段?中国因此遭受了什么劫难?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并说明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谁。
    2. (2) 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后果。
    4. (4)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读了上述材料后的认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诉说]

    材料一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别宫,占地5 000余亩,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圆明园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强盗的告白]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1. (1)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北京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些人主张部分重建,有些人主张保持现状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 (2) 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3. (3) 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 (4) 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