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作业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战国七雄
  • 1. (2022·聊城) 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第一,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第二,因境内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国名演化而来。下列省份简称的由来属于第三种的是(    )
    A . 河南  湖南 B . 江西  陕西 C . 辽宁  浙江 D . 山东  山西
  • 2. (2021七上·夏津月考)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评价”的是(    )
    A . 周武王率兵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 .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C . 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 .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大国兼并小国,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 3. 据《高平县志》记载:“赵括乘胜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一路可容马车,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垒坚守……后赵括自出博战,以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诱入谷尽坑之。”文献记载的这场战役是(  )
    A . 城濮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官渡之战
二、商鞅变法
  • 4. (2022七上·兴仁期中)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
    A . 免除徭役 B . 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C . 赏赐金钱 D . 赐予奴隶
  • 5.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 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 .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 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 . 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 6.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秦国强大奠定了基础。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或免除徭役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 7. 某处名胜古迹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该对联中的“太守”主持了(  )
    A . 黄河的治理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灵渠的开凿 D . 大运河的开通
  • 8.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这说明都江堰(  )
    A . 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 . 是世界最早大型水利工程 C . 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 . 完全迁就于自然地势因素
  • 9. 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下关于都江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B . 消除了黄河流域的水患 C . 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D .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孝公在位时,变法推行军功府制,将法家学说与秦人功利主义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促进了秦人军事制度的巨大变……爵位世袭制的瓦解等。

    ——摘编自董平均(从功利主又价值取向看军功爵制对泰人社会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都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其善于利用地势、水势,采取无坝分水,实现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灌溉。这切说明都江堰工程充分顺应和利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实现了人水和谐。

    ——捕编自虾礼洪《古都江堰“以水治水”的技术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历史事件,归纳秦人获取爵位方式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概括“都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表现。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共同的精神品质。
四、战国七雄与兼并战争  
  • 11. (2021七上·湖北期中) 如下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

    A . B . C . D .
  • 12. (2020·青岛一模)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据此,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   )
    A .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B . 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 . 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 D . 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
  • 13. 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解读图表信息。下表数据反映出当时(    )
    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墓道长(米) 面积(口)(m2 附属设施
    金村Ⅴ号墓 周天子 1 76.2 148.6 车马坑2
    固围村M1 魏王 2 125 756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954 24座陪葬坑
    邯郸二号陵 赵王 2 70* 1600 陪葬坑陪葬墓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A . 墓葬规制严整 B . 三家分晋 C . 王室衰微,制度崩溃 D . 社会变动剧烈,诸侯混战
  • 14.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李老师设计了“探三晋历史·品家乡文化”的主题式作业。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韩、赵、魏受封为诸侯时,晋国君主晋烈公仍在位,晋国公室身处三家的夹缝中。到晋孝公时,韩、赵两国抢走了晋国公室的降(今翼城)和曲沃两城,把晋公赶到了端氏(令沁水)和屯留。公元前376年,三家把晋静公降为普通人,晋君失去了最后的象征性地位,晋国历史就此终结。

    A . 桐叶封晋 B . 城濮之战 C . 三家分晋 D . 长平之战
五、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及启示
  • 15. (2022·泰安) 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 夏商周的更替 B . 分封制的实施 C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 .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 16. (2020·安徽模拟) 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 17. (2018七下·太平开学考)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国通史》

    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哇。一一维基百科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方面的措施?
    3. (3) 从材料三看,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这次改革与秦统一有什么联系?
六、都江堰的作用 
  • 18. (2021·通辽)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起到的作用是(   )
    A .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B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C .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D . 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19. 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白渠 D . 大运河
  • 20. (2020七上·巴南期末)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损害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损害大贵族利益的是(   )
    A . 确立郡县制 B . 统一度量衡 C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 21. 都江堰水利工程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对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③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④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