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06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 如图是摘自著名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应该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完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
    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幸有周恩来做主持,能控制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 (2022八下·惠城月考)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 我们在研究“开国大典"”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开国大典时的实录影像资料 B . 亲历者回忆录中相关的描述 C . 历史论著对开国大典的描述 D . 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段
  • 3. 下列图片反映的建国初期三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 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B .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 . 促进了祖国统一 D . 废除了封建制度
  • 4. 下列历史文献标志着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是(  ) 
    A . B . C . D .
  • 5. 结合下面《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对比表》。为改变这种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 农业合作社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土地改革
  • 6. 毛泽东在1956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桥”指的是(  ) 
    A . 武汉长江大桥 B . 青藏铁路 C . 港珠澳大桥 D . 川藏公路
  • 7. 如图两件文物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A . 民主政治建设 B . 经济恢复发展 C . 外交政策演变 D . 文化建设成就
  • 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 .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 . 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 9. 统计数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A . 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B .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 . 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 10. 小武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某单元时,做了如图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京召开八大;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11. 如图是1980年全国颁发的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据此判断,它颁发时的时代背景是(  ) 

     

    A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B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 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掀起公司制蓬勃热潮
  • 12.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 .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 .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踔厉奋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标识。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确立了(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科教兴国战略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4. 小刚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复习时设计了思维导图(如图)据此判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 和平共处 B . 求同存异 C . 一国两制 D . 平等互利
  • 15. 对于香港的回归,邓小平曾经这样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  ) 
    A .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 . 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实施
  • 16. 该表是王同学整理的复习内容,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 . 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17. 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传递了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声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自倡议提出至今(  ) 
    A . 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B .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C . 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 .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优越性
  • 18. 2022年,“水立方”惊喜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  ) 
    A . 创新、协调 B . 绿色、创新 C . 开放、共享 D . 共享、协调
  • 19.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是我党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如表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变化表明(  ) 
     

     会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B . 社会矛盾变化改变了国家性质 C . 人民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 D . 中国共产党特别关注民生问题
  • 20. 如图为漫画家国凤义于2018年在长春日报刊载的漫画《我家这四十年》。该漫画可说明(  ) 

     

    A . 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生活面貌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C .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 D . 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计40分。)</strong>&nbsp;
  • 21. 青岛市某中学举办“时代楷模,榜样力量”主题演讲活动,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让我们一起走近英雄人物吧。 

     材料一: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1952年,鞍钢工人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零件的特殊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工具,提高工效24倍。随后他相继革新7种工具,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王崇伦运用他的发明连连取得新突破,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1953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 

     ——摘编自刘志强《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志愿军将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王崇伦“创造奇迹”的时代背景有哪些?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位模范人物,撰写一段颁奖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时代楷模,榜样力量”对你的启迪。 
  • 22. 为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八年级(1)班同学们组织进行“辉煌四十年—改革开放成就展”主题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完成相关探究吧。 

     【歌声唱响历史】 

     资料一: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表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摘自20世纪80年代《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献书写历史】 

     资料二:短短30年,当初一片农田的浦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三十年来,敢闯敢试,创造了一系列改革开放上的“全国第一”……浦东30年的变化,一个是质量高,而这来源于不断的机制体制创新 

     ——央广网《30年,浦东的巨变从何而来?》 

     【表格梳理历史】 

     资料三:以下为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3年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及 

     

     1984年 

     

     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5年 

     

     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请回答: 

    1. (1) 根据资料一,指出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未来 
    2. (2) 根据资料二,概括浦东“短短30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浦东巨变的原因。 
    3. (3) 根据资料三,归纳这一“进程”呈现出的特点。 
    4.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 23. 新中国外交在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勇毅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派出留学生学习。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新华网 

     材料三: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新中国成立后,熊猫的去处更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向苏联一边倒的20世纪50年代,熊猫突然在西方走红。 

     材料四: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多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摘编自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面临怎样的“封锁”。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是如何“突破封锁”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时期唱响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国声音”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熊猫突然在西方走红”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外交政策“变”与“不变”的理解。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 
  • 24.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创新和发展。 

     ——摘编自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我们现在很需要跑”?我们又是怎样“跑”起来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时交出的“答卷”。 
    3. (3) 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明辨时代大势,勇担时代之责,在制度创新、经济腾飞、国防强军、科技发展、外交事业等方面交出一份份优异答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史论结合,真情实感,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