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在这场战争中,侵军将战火扩大到北京并焚毁圆明园,使中华民族遭到空前未有的打击与侮辱。“这场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作为满族谈判者在1860年秋末同英国人打交道时,年轻的恭亲王开始理解怎样才能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保存王朝的利益。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材料中英国进行贸易的合法依据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百年华章·盛世国宝——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国宝巡展”于2021年3月6日在深圳拉开帷幕,其中牛、虎、猴、猪四尊圆明园兽首(如图)成为重要展品。图中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抢掠并流失海外的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义和团运动
  • 4.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导致“奇迹”消失了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 取得协定关税主权 B .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 获取中国4.5亿赔款
  •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
    A . 160多万平方公里 B . 150多万平方千米 C . 60多万平方公里 D . 80多万平方千米
  • 7. 1857年,马克思在一文中写到:“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马克思在此质疑英国发动战争的( )
    A . 目的性 B . 野蛮性 C . 正当性 D . 被动性
  • 8. 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旅顺大屠杀 C . 镇压义和团 D . 组织“洋枪队”
  • 9. 1860年,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铜像流失海外,这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2022·定西模拟) 清朝前期,中国版图像一片“大葡萄叶”,可随着东北、西北大片地区被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发生在哪一战争前后?(    )
    A . 鸦片战争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夺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沙俄
  • 12. 19世纪上半期,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把侵矛头指向中国,其根本目的是( )
    A . 保护鸦片贸易 B . 打开中国市场 C . 割占中国领土 D . 掳掠中国劳工
  • 13. 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
    A . 逼迫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 . 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 .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 . 割占香港岛
  • 14. (2021八上·临清月考) 下列条约不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是(   )
    A . 中俄《瑷珲条约》 B . 中俄(《北京条约》 C . 中英《天津条约》 D . 中英《南京条约》
  • 15. 首先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中美《望厦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中法《黄埔条约》 D . 《天津条约》
二、综合题
  • 16.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部发了疯似的”“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么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然而,英美列强的商品倾销中国市场美梦,在实际的中西贸易中却破碎了于是它又露出了强盗的面目,准备把问题放到炮口上来解决。

    ——摘编自黄家信《论五口通商时期的中西贸易》

    材料二: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材料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分析英国发动侵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英美列强“准备把问题放到炮口上来解决”的原因是什么?这表明西方列强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 (3) 在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4. (4) 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给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 17.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面对西方列强的侵,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获得“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有利条件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材料三 如下图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3. (3) 造成材料三遗址这一惨痛遭遇的侵者是谁?
    4. (4) 从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惨痛的经历中,你能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