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06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20</strong>小题,共<strong>20.0</strong>分)
  • 1. (2018七下·天宁期中)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下列示意简图中大致反映隋朝大运河的是(    )
    A . B . C . D .
  • 2.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说明唐太宗(  )
    A .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 积极进取和勤于政事 C . 以民为本和轻徭薄赋 D . 励精图治和注重文教
  • 3.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如表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                                 

    ◎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

    阎立本《步辇图》

    ◎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

    三彩骆驼载乐俑

    ◎雕版印刷的杰作

    《金刚经》经卷

    ◎击球少女的英姿

    打马球铜镜

    A . 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 . 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 . 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 . 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 4.  唐朝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其他国家。下列史实体现“大进”的是(  )
    A . 玄奘西行学习佛经 B . 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文化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鉴真东渡弘扬佛法
  • 5. (2023七下·丹东期末)  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

    A .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 .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C .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 .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 6. (2020·长清模拟) 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实现地方自治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杜绝官员贪腐 D . 促进社会和谐
  • 7.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各民族政权间交流借鉴 B . 北宋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 . 宋代积极从事海外贸易 D .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8. (2023七下·红山期末)  千百年来,岳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者的代名词。如图是浙江杭州岳庙中的岳飞雕像,世人常来拜慰瞻仰岳飞,主要是因为他(  )
    A . 身先士卒,抗辽卫家之心 B . 鼎新革故,变法图强之念 C . 精忠报国,收复河山之志 D . 青史留名,舍身抗元之愿
  • 9.  忽必烈在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以“元”为国号。据此推知,他(  )
    A . 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 建立蒙古政权 C .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D . 开创行省制度
  • 10.  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晋江县,巡检职位很低,只有九品,主要负责巡逻和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澎湖巡检司的出现,说明(  )
    A . 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B . 西藏地区正式列入元朝版图 C . 唐与吐蕃和同一家 D . 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11.  从汉赋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尽管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唐以后主流文学形式的变化主要是适应了(  )
    A . 中央集权的需要 B . 君主专制的需要 C . 市民阶层的需要 D . 地方分权的需要
  • 12. (2022七下·金平期末) 在宋代,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个人手写稿质会急剧下滑 B . 印刷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 C . 书籍的收藏成为社会风气 D . 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 13.  赵秉忠状元卷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股试卷,试卷主要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赵秉忠状元卷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室,该卷的内容定会涉及(  )
    A . 科技成就 B . 文学艺术 C . 诗词歌赋 D . “四书”“五经”
  • 14. (2023七下·涡阳期末) 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一评价体现了郑和远航的特点是( )
    A . 船队规模大 B . 航行时间长 C . 友好交往 D . 范围广
  • 15.  《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通过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群书编成的。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亦作了驳斥。这些体现了该著作(  )
    A . 注重继承 B . 宣扬迷信 C . 求变创新 D . 科学严谨
  • 16.  明朝是中国古代继汉唐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赋税沉重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连年天灾 D . 阶级矛盾尖锐
  • 17.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示意图中①处应填(  ) 

    A . 设置伊犁将军 B .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 . 设立台湾府 D . 实行金瓶掣签制
  • 18.  如表是清朝前期康熙到乾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年代

    耕地面积(倾)

    人口(千人)

    人均耕地面积(亩)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94024

    约6.46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49720

    约4.56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241061

    约3.07

    A . 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 .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 . 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 . 重农抑商政策失败
  • 19.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是说当时思想界陷入沉闷的气氛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 . 闭关锁国政策 B . 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 . 长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 .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
  • 20. (2023·阳江模拟) 京剧在清朝末期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不同于昆曲只注重雅文化的传承,而是代表着民众的心声,使民众乐于接受。材料旨在说明京剧(    )
    A . 具有高超审美价值 B . 符合民众价值追求 C . 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D . 体现清朝社会风尚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6.0</strong>分)
  • 21.  请根据如图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24.0</strong>分)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朝至清朝)。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表中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政权名称。
    2. (2)  运用材料中的历史纪年表,写出北宋的起止时间,并概括出隋朝至清朝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3. (3)  该历史纪年表的设计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什么特点?这种设计思路对你学习历史有何启示?
  • 23. (2023七下·涡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历程简表(部分)

    朝代

    阶段

    表现

    隋朝

    创立

    隋炀帝时,①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

    完善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宋朝

    发展

    宋朝实行②____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材料二  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量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

    材料三 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的简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 (3) 综上探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并概括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南北方人口变动数据表(部分)

    时间

    北方人口

    南方人口

    公元2年

    965万人

    222万人

    公元280年

    149万人

    65万人

    公元742年

    493万人

    267万人

    公元1080年

    459万人

    830万人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材料三:宋、元、明赋粮(田赋)南、北方所占比例表(部分)                                                                                               

    纪元年号

    公元纪年

    名称、单位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宋熙宁九年

    1076

    二税:贯、石、匹、两

    4414841

    5603312

    55.93%

    元泰定二年

    1325

    岁入粮:石

    5224393

    6890311

    56.88%

    明嘉靖二十一年

    1542

    二税粮:石

    11309801

    17896932

    61.28%

    ——资料来源: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代,中国南北方人口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示内容分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南、北方赋粮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
    3. (3)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分析材料一与这一趋势之间的关系。
  • 25.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洪武十一年( 1378年)十二月,中书右丞相汪广阳突然被流放海南岛,紧接着丞相胡惟庸在翌年正月初二遭到逮捕,初六即被处死。之后洪武帝便不断提出改革计划。中书省被撤销,其下设的吏部、户部、礼 

    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获得独立地位且分别属于皇帝。这样明朝的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大权。——《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革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4. (4)  综合以上探究,总结我国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