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六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联...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图所示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代表性器物-月牙纹彩陶罐,它唇部饰黑彩.腹部绘制一周白衣黑彩月牙纹样,折腹处饰一周黑彩带状纹。该器物最有可能出土于( )

    A . 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 B .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遗址 C . 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 D . 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遗址
  • 2. 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    )
    A . 周天子的权势衰微 B . 爵位继承制被破坏 C . 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D . 霸权更迭较为频繁
  • 3. 据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在秦代,对基层法吏而言,虽有律文,但不明晰之处依然很多,一些近似的法律术语、量刑标准甚至需要上级部门作出专门解释。据此可知,秦代( ) 
    A . 律令解读不可或缺 B . 法律体系内容严密 C . 基层政府无自主权 D . 权力制衡机制健全
  • 4.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财政从“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转而陷入“赋税既竭,不思以奉战士”的窘境。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 . 币制改革减少货币发行量 B . 盐铁官营加重百姓的负担 C . 政府实施主动的边疆政策 D . 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限制
  • 5.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 ( ) 
    A . 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 B . 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 C . 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 D . 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
  • 6. 北魏政权在迁都洛阳以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飞天的形象变半裸上身、赤足为短衣、长裙曳地不露足的汉族女子形象;面部及身躯由肥壮变为清瘦、窈窕;表情、舞姿改豪放为含蓄柔美。这些变化说明当时( ) 
    A . 佛教开启本土化的进程 B . 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 C . 文化心理认同开始形成 D . 民族迁移与汉化一致性
  • 7. 开耀元年(681年),唐高宗敕文“县令有声绩可称,先宜进考。员外郎、侍御史、京兆河南判司,及自余清望官(三品以上中央高级官员),先于县令内简择”。由此可推知,这一敕文 ( ) 
    A . 体现了大兴文治 B . 促进了地方治理 C . 改革了选官制度 D . 提高了县令职级
  • 8. 唐代寒食节的蹴鞠活动非常盛行,宫内宫外、皇帝大臣都喜爱蹴鞠。唐人仲无颇在《气毬赋》中描写过当时人们在寒食节蹴鞠的情景:“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乍临空以月圆。可转之功,混成之会。虽无侣而是匹,谅有皮之足贵。”据此可知,在唐代( ) 
    A . 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 B . 都市流行高雅的娱乐活动 C . 诗歌以写节日活动为主 D . 统治者好恶决定蹴鞠兴衰
  • 9.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这表明宋朝时期 ( ) 
    A . 外交活动屈辱性明显 B . 政府主导商品经济活动 C . 水陆交通通达度较高 D . 商品交易打破时空限制
  • 10. 下表所示是宋高宗时期主战派高官的言论(部分)。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                                                                                                                      

    人物

    言论

    宰相张浚

    使事兵家机权,日后终归于和,未可遽绝

    参知政事陈与义

    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不成则用兵必不免

    宰相吕颐浩

    古者交兵,使在其间,既不可因战而废和,又不可因和而忘战

    A . 宋金南北对峙形成的原因 B . 靖康之变发生的必然性 C . 南宋官僚体系内党争严重 D . 崇文抑武国策遭到抵制
  • 11. 下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                                        

    北宋《武经总要》单扇式风箱图:扇门与炼炉直接相连,没有克服间歇鼓风的不足

    元代《铸铁柈图》:两扇扇门上分别设有两根拉杆,使单次鼓入炉内的气流量增大,以产生连续的气流鼓风

    A . 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 B . 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 C . 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D . 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
  • 12. 《元史·百官志七》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由此可知,元代创立行省制旨在( )
    A .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 变革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D . 缓解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 13. 宋元之际,棉花种植流传于闽广、关陕一带。到明代,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已“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枲,盖百倍焉”。这反映出明代( )
    A . 植棉成为致富的不二选择 B . 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 C . 弃农经商的现象较为普遍 D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 14. 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的《郑氏规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表所示为其内容节选。这反映出《郑氏规范》( )                                                                                                                                                

    第一条

    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

    第十一条

    凡为于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第十八条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于宗图上削其名

    第八十八条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第九十一条

    宗族无所归者,量拨房屋以居之。更劝勿用火葬,无地者听埋义冢之中

    A .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 . 违背封建伦理秩序 C . 符合官方主流思想 D . 利于巩固宗法制度
  • 15. 明代设六科给事中(正六品),“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内外章疏下,分类抄集,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焉”,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由此可见,六科的设立( ) 
    A . 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B . 旨在完善官吏监督体制 C . 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职权 D . 强化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 16.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以丝绸价格上涨为由,禁止丝绸出口。不久,禁令解除,但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对丝绸出口的数量、质量等仍有种种限制。这一举措( ) 
    A . 保护了国内丝绸市场 B . 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C . 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D . 使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 17.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 . 强调道义责任 B . 倡导经世务实 C . 追求和谐共生 D . 崇尚守正创新
  • 18. 古代朝鲜“谓伏鸡曰抱”,“抱”的字义为“鸟伏卵”。下表摘录了部分中华典籍中对“抱”上述字义的运用。由此可知( )                                                                                            

    记载

    文献

    花尽叶长蚕又抱,子规啼未了

    《谒金门》

    凡蚕用浴法,唯嘉、湖两郡·······直待清明抱产

    《天工开物·乃服·蚕浴》

    A . 朝鲜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源共祖 B . 汉字文化圈源于朝鲜 C . 古朝鲜人具有很高的汉文造诣 D .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 19. 格里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公元前7世纪以来,格里芬形象在欧亚草原上广泛传播,并出现了与当地动物崇拜结合的许多形式。右图所示是在战国匈奴墓出土的类似格里芬的金雕像。由此可知( )
    A . 丝路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B . 亚历山大东征征服了匈奴人 C . 草原丝绸之路开启中外文化交流 D . 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力较强
  • 20. 下图所示为1820-1854年移民进入美国的人数变动状况(单位: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缓和 B . 西方殖民体系的确立 C . 美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D . 自由贸易政策的盛行
  • 21. 有学者撰文指出,联合国难民署的资金主要来自主权国家的自愿捐助,而且绝大部分资金由少数国家提供,限定“支出用途”的方式实际上是变相地改变了难民署难民保护活动的人道主义性质。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全球难民救助机制有待完善 B . 西方主导全球难民救助活动 C . 人道主义援助缺乏有效监督 D . 联合国难民署行动效率低下
  • 22. 1700年1月7日,法国凡尔赛宫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世纪之交舞会,名为“中国之王”。舞会上,国王路易十四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中,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华丽登场,引得全场围观的人连连赞叹。这反映出当时( )
    A . 法国是欧洲“中国热”的引领者 B . 中、法两国经济文化水平接近 C . 法国贵族阶层崇尚中国文化 D . 殖民侵略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 23. 1294年,统治中心在波斯的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模仿元朝使用雕版印刷纸币。到了14世纪,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了欧洲。材料可用于说明 ( )
    A . 元朝造纸术、印刷术西传 B . 元朝纸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C . 波斯成为西学东渐的桥梁 D . 蒙古西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 24. 2015年6月,经阿富汗文化部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技术团队通过创新的建筑投影技术将53米高的巴米扬大佛以金色影像进行3D还原(如下图所示),再现了这尊曾经 的世界最高立式佛,在场的阿富汗民众欢呼雀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科技创新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B . 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C . 联合国是世界文化遗产主管机构 D . 国际合作才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在统治思想上采用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将权力适度下放,令诸侯“掌治其国”。同时,刘邦又确定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而相“总纲纪、统众官”。刘邦死后,吕后继续分封诸侯,地方封国增至十四国,继续实行刘邦强本抑末、以亲制疏的政策。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尽管如此,国家财政收入仍“岁不数十万石”。而吴国“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齐为六国······又迁淮南王喜于城阳,而分淮南为三国”。景帝时,分梁为五,分故齐为七,淮南分三。同时,又广立亲子为王,如封皇子德为河间王、余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等。

    ——摘编自汤其领《西汉郡国并行论》

    材料二

    东汉末年以来,郡不设都尉,以太守兼之。晋代以后,太守以不加将军号为耻辱,梁朝和陈朝的太守也加“都督”,兼领军权。西晋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北齐书》说,“魏自孝昌之季,禄去公室,政出多门。豪家大族,鸠率乡部,托迹勤王,规自署置”,“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南北朝设县,皆在千数百以上。

    ——摘编自邝士元《中国经世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改革封国制的内容,并分析上述改革实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汉代、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谈谈你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因战乱中断-整体渐趋衰落。当时中外交往和通商已经全方 位化,尤其是海路与草原交通都已大有发展,中国已经不大输出黄金白银,这个时期中国贵金属的极度稀缺据说与此有关。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贸易逆差(上)》

    材料二

    (人口:万人)

    中国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

    ——摘自周阳敏《“一带一路”深化专题研究:创新合作与融合发展-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路渐趋衰落的原因。
    2. (2) 请选取材料二中丝绸之路任一兴盛时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经济、政治、战争或全球意识的联系。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性建筑法案》-于1840年颁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律。1887年,法国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对历史及史前时期的建筑物等不动产、可移动文物(动产)、发掘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规定,规定由教育美术部长编定纪念物;发现物由当地市长或乡长暂行保管,但要将保管措施上报给州长。1889年,法国又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施行法令》,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

    ——摘编自顾军《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近代以来,“海外洋商不惜巨资,赴我内地购买古代碑版、石刻、图画、造像之类,运至本国度藏”。“查各国民政应行保存古迹事项,范围颇广······上自皇家,下迄草野,广如通都,辟在乡壤,咸有博物馆储藏品物,以为文明之观耀。而其保存通例,凡兵燹时,他国不得毁坏,毁坏者可责赔偿,著为万国公法。”1909年,民政部提出《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将文物古迹分门别类,并根据各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调查和保护措施,或设法原地保护,或创设博物馆分类储藏。另外,为加强文物保护,清政府还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对地方官员的文物保护工作实行职责追查制。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法国文物保护的演进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存古迹推广办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历史价值。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后文简称《东西洋考》)是由普鲁士传教士于1833年8月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的中文刊物。《东西洋考》为学术研究所重视,并不仅仅因其在创刊节点上的领先位置,更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介绍了西方近代文明成果。

    《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

    地区

    国家或地区

    代表文章

    对“人”的描述

    东南亚

    菲律宾

    《苏禄屿总论》

    “与婆罗洲芒佳虱民,结友为海贼,除非吕宋

    总督无人管束之”生性懒惰,坐吃山空

    印尼苏门答腊地区

    《苏门答刺大州屿等总论》

    各省皆有回民居住。由来久矣,强悍刁蛮,肆

    为不法

    泰国

    《暹罗国志略》

    “释氏异端甚害民······(佛板)大率假灾祥祸福之事,以售其诞句无稻之谈,则诱取费财以图肥已”

    欧洲

    西班牙

    《吕宋岛等总论》

    西班牙人,自西洋祖家来,管此地方(菲律宾

    吕宋岛),每每差臣为总督代治此屿等

    南极洲

    南极洲

    《新考出在南方大洲》

    “夫大英及佛兰西等国多有船只到南北冰洋,为勘察新地”

    赞颂发现该“新地”的美国人勇敢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的理解。(要求:论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